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已成为趋势。而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电力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关键。良好的变电站直流系统运行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条件。因此,其运行维护和接地处理作为直流系统中的核心,是保证直流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本文就变电站直流系统结构的设备状况进行分析,就直流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运行维护和接地处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以鹅为试验对象,研究饲粮中不同VB1水平对鹅生长性能、消化道消化酶活力和TPK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以确定鹅育雏和育成期VB1的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肝用型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各组VB1的水平分别为:0~4周龄为1.0、2.8、4.6、6.4、8.2、10.0mg·kg-1;5~15周龄为0.8、2.6、4.4、6.2、8.0、9.8mg·kg-1。试验期共15周。结果表明:1)日增重在2个生长阶段与需要量成二次曲线变化,0~4周龄以5.60mg·kg-1为最佳,5~15周龄以4.98mg·kg-1为最佳;胃蛋白酶活力在2个生长阶段与需要量成二次曲线变化,0~4周龄以5.48mg·kg-1为最佳,5~15周龄以6.03mg·kg-1为最佳;胰脏胰蛋白酶活力在0~4周龄时与需要量成二次曲线变化,最适需要量为5.46mg·kg-1;十二指肠内容物胰蛋白酶活力0~4和5~15周龄时均与需要量成二次曲线变化,最适需要量分别为5.36和5.41mg·kg-1。2)15周龄鹅生长速度与消化道胃蛋白酶、胰脏胰蛋白酶、胰脏淀粉酶、肠胰蛋白酶、肠淀粉酶活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胰脏脂肪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3)15周龄时6.2mg·kg-1 VB1显著提高鹅肝脏中硫胺焦磷酸激酶(TPK1)基因的表达量(P<0.05),且TPK1基因的表达量与胃蛋白酶、胰脏脂肪酶、肠淀粉酶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试验结果表明:从生长性能分析,VB1的需要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出现下降趋势,0~4和5~15周龄饲粮VB1适宜需要量分别为5.60和4.98mg·kg-1;VB1影响鹅肝脏中TPK1基因的表达,而TPK1基因又调控了胃蛋白酶、胰脏脂肪酶、肠淀粉酶的活力,从而调节了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饲粮叶酸水平对1~15周龄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及肝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在育雏期(1~4周龄)、育成期(5~15周龄)鹅饲粮中叶酸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鹅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2、4、8、16 mg/kg叶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叶酸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4周龄鹅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显著降低1~4周龄鹅料重比(P<0.05),降低死淘率。2)饲粮添加叶酸能显著降低1~4周龄鹅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显著提高1~4周龄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饲粮添加8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1~4周龄鹅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添加16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5~15周龄鹅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饲粮添加2~16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1~4周龄和5~15周龄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P<0.05)。3)饲粮添加1、2 mg/kg叶酸可显著提高1~4周龄鹅血清MTHFR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活性(P<0.01,P<0.05),添加2 mg/kg叶酸可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饲粮添加2 mg/kg叶酸可显著提高5~15周龄鹅血清M THFR活性(P<0.05)。4)1~4周龄,MTHFR基因表达量与M THFR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与DHFR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5~15周龄,MTHFR基因表达量与MTHFR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1)根据生长性能建立的回归方程得出,建议鹅饲粮中育雏期叶酸添加水平为2.45 mg/kg,育成期添加水平为2.08 mg/kg;添加叶酸可降低死淘率;2)叶酸水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有重要的调控作用;3)叶酸对鹅肝脏中MTHFR基因的表达量有直接影响,MTHFR基因表达量与MTHFR、DH-FR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索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的作用机理,确定其添加效果与使用方法;同时,为果胶酶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选用1日龄同批孵化、健康肉鸡24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正常水平的基础日粮;2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249%的果胶酶;3组添加0.168%纤维素酶;4组添加0.15%由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按1﹕1配合而成的复合酶。【结果】果胶酶组肉鸡。显著提高对磷(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蛋氨酸(Met)、赖氨酸(Lys)、胱氨酸(Cys)、苏氨酸(Thr)和异亮氨酸(Ile)的利用率(P<0.05),极显著提高粗蛋白(CP)的利用率(P<0.01);显著提高果胶酶组28日龄时十二指肠、胰腺的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以及空肠的脂肪酶活性(P<0.05),极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49日龄时胰腺的淀粉酶及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肠的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和空肠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空肠的绒毛高度、降低肠壁厚度(P<0.05);果胶酶组显著降低49日龄的尿酸、尿素氮水平(P<0.05);显著提高的血糖水平(P<0.05);显著降低盲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49日龄时的新城疫抗体效价(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鹅源草酸青霉产果胶酶能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消化酶活性和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5.
吴洪远  岳斌  沈青 《林业科学》2005,41(5):106-109
分别应用水、甲酰胺和二碘甲烷3种不同性质的液体,研究木材吸收液体的动力学过程及在毛细管和非毛细管2个方向的不同吸收特征。结果表明:木材吸收液体过程无论在毛细还是非毛细管方向都为三段式进行,其特征是初始和最后阶段为线性吸收,即具有零级动力学吸收的特征;而中间阶段则具有复杂的一级和二级吸收反应动力学的特征。根据吸收现象分析,液体的粘度、极性及Lewis酸碱反应性都将影响木材的吸收过程。根据所记录的动态吸收曲线,文中给出了木材吸收液体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  相似文献   
46.
指出了苯酚废水来源广、数量多、危害大,处理难度较高,在我国水污染控制中,已被列为治理有毒有害废水的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苯酚废水的处理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综述了苯酚废水的危害及常用治理方法,对生物法里面的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含酚废水的处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7.
岳斌 《科学种养》2011,(1):42-42
棉秆微贮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脱毒、消化酶降解、机械揉搓、水盐软化等方法对棉花秸秆进行发酵处理的一种饲料加工技术。酒泉市棉花秸秆项目组在3个县市经过两年多的处理与研究,形成了一套农户易接受、可操作的方法,现将有关研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8.
鲁西斗鸡IGF-Ⅰ基因多态性与体型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RFLP技术,对124只鲁西斗鸡(IGF-Ⅰ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初步探讨其基因型与体型指标的相关性.将扩增产物进行Pst Ⅰ酶切后出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4516、0.3710、0.1774,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是0.637、0.363.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在IGF-Ⅰ基因5'端距启动子7.8 kb处有A→G的转换.经χ2检验,鲁西斗鸡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16周龄体重体尺时发现:在体重、胸宽、胸骨长指数和胫长指数方面,存在BB>AB>AA的趋势,但在颈长和腿长方面,存在着AA>AB>BB的趋势.表明"A"等位基因与颈长和腿长相关,含此基因个体适合向着斗性强的方向选育,"B"等位基因与体重、胸宽、胸骨长和胫长指数相关,含此基因个体适合向肉用方向选育.  相似文献   
49.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铜对先天性缺铜仔鼠生长发育、器官指数、铜沉积量、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08只自然交配5 d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大鼠。Ⅰ~Ⅲ组为硫酸铜组,饲粮总铜含量分别为1.5、3.0、6.0 mg/kg;Ⅳ~Ⅵ为枯草芽孢杆菌铜组,饲粮总铜含量分别为1. 5、3. 0、6. 0 mg/kg。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Ⅲ组体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Ⅵ组体重、体长显著高于Ⅳ组(P 0.05),其他各组体重、体长、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之间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肾脏指数、肺脏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3)Ⅱ、Ⅲ组大脑中铜沉积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肝脏中铜沉积量显著高于Ⅰ组(P 0.05)。Ⅵ组大脑中铜沉积量显著高于Ⅴ组(P 0.05),Ⅵ组肝脏中铜沉积量显著高于Ⅳ组(P 0.05)。Ⅳ组大脑中铜沉积量显著高于Ⅰ组(P 0.05)。4)Ⅲ组血清铜蓝蛋白(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 0.05或P0.01),Ⅴ、Ⅵ组血清CP活性显著高于Ⅳ组(P0.05),Ⅳ、Ⅴ组血清CP活性分别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Ⅲ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Ⅵ组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Ⅳ组(P0.05),Ⅳ组血清ALT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5)Ⅲ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Ⅰ、Ⅱ组(P 0.05),Ⅲ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Ⅵ组血清CuZn-SOD活性显著高于Ⅳ组(P0.05)。由此可见,适量枯草芽孢杆菌铜对先天性缺铜仔鼠生长发育和抗氧化能力具有快速修复作用,其作用效果优于硫酸铜。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