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61.
富硒鹅肥肝对大鼠高脂血症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富硒鹅肥肝对大鼠高脂血症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体重为150—180 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喂养5 d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肥胖模型组、鹅肥肝组(低、中、高剂量)和富硒鹅肥肝组(低、中、高剂量),共8组,每组9只;对照组和肥胖模型组每天按20 g?kg-1BW灌注蒸馏水;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按10、20、30 g?kg-1BW灌注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灌胃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它各组均饲喂高脂饲料。8周后,测定大鼠的成长指标、脂质代谢指标,并做肝脏病理切片分析。【结果】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低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肾周脂(P<0.05);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肾周脂、睾丸周脂、睾丸周脂率、体脂肪和体脂率(P<0.05)。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的体长显著低于鹅肥肝低剂量组(P<0.05)。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脂(TG)的含量(P<0.05),鹅肥肝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P<0.05)以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值(P<0.01),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LDL-C的含量以及AI的值(P<0.05)。富硒鹅肥肝低、中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TC、LDL-C的含量(P<0.05)和AI的值(P<0.01);富硒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LDL-C的水平(P<0.05)和AI的值(P<0.01)。与鹅肥肝低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极显著的降低大鼠的AI值(P<0.01)。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低、中剂量组可以显著提高LA的活性(P<0.05);鹅肥肝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HL和LA的活性(P<0.05)。富硒鹅肥肝低、中剂量组可以显著的提高LPL和LA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LP的含量(P<0.05);富硒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LA、LPL和HL的活性(P<0.05)。与鹅肥肝低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显著的提高LPL和LA的活性(P<0.05)。与鹅肥肝中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LPL(P<0.05)和LA的活性(P<0.01)。与鹅肥肝高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的提高LPL的活性(P<0.05)。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以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修复效果最佳。【结论】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均能够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组织具有明显的修复功能;富硒鹅肥肝的修复效果优于鹅肥肝。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索籽粒苋对鹅的营养价值以及不同方法不同鹅品种对其真代谢能、常规养分利用效果与差异,分别选取健康成年五龙鹅(小型)和青农灰鹅(大型)公鹅各24只,各设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只,试验鹅单笼饲养,每天强饲80 g,试验采用全收粪法。试验结果表明,籽粒苋对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粗纤维饲料;对籽粒苋进行营养价值评定时,采用强饲并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方法最好;两品种之间对籽粒苋的真代谢能及常规养分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鹅肥肝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重量的鹅肥肝理化与物性的变化规律,以确定鹅肥肝重量分级标准。选取200只,体重相似的150日龄健康青农灰鹅进行填饲。预饲期7d,填饲期30d,分别在填饲0、3、6、9、12、15、18、21、24、27、30d选取10只体重相近的鹅进行屠宰取肝,并将11次收集的鹅肥肝按重量分成11个组,每个组随机取6个肝进行理化与物性测定。结果显示,肝重、水分和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与粗脂肪、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肝重与硬度、红色色度值显著负相关(P<0.01),与弹性、色泽亮度和黄色色度值显著正相关(三随P级肝<0,重.300量1)0增。g<加聚m而类≤提分60高析0g,确;而四定水级的分,鹅≤、蛋肥30白肝0、g质硬。量度鹅适和肥宜红肝等色中级色粗为度脂:值肪一随、级脂肥,肪>肝酸8重0、0量弹g;增性二加、级亮而,度6减0值0少g、<。黄m鹅色≤肥色80肝度0按值g;重量分成4个等级比较科学。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以鱼粉为研究对象,研究直接法和差量法对测定鹅真代谢能(TME)、常规养分代谢率的影响,以评定鹅饲粮中鱼粉的营养价值。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别选取 260日龄健康五龙鹅和青农灰鹅各 42只(公),各设 7个组,每组 2个重复,每个重复 3只鹅,单笼饲养。对照组采用直接法,饲粮中不添加玉米淀粉;6个试验组采用差量法,分别在饲粮中添加20%、30%、50%、60%、70%、80%的玉米淀粉替代鱼粉。代谢试验采用全收粪法。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直接法)相比,采用差量法测得的五龙鹅和青农灰鹅品种内 6个试验组的 TME及粗蛋白质(CP)、青农灰鹅的粗脂肪(EE)、部分氨基酸(AA)、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2)差量法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五龙鹅和青农灰鹅 70%玉米淀粉组的 TME及 CP、EE、部分 AA、CF、NDF、ADF、钙(Ca)、磷(P)的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80%玉米淀粉组营养代谢率呈下降趋势(P>0.05)。3)青农灰鹅对鱼粉的 TME及 CP、EE、部分 AA的代谢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五龙鹅;五龙鹅的 NDF、ADF、CF的代谢率显著高于青农灰鹅(P<0.05)。由此可见,采用差量法测定鹅鱼粉的营养成分代谢率效果优于直接法,并且以 70%玉米淀粉的添加比例数据稳定性最好,且鹅饲粮中的鱼粉养分代谢率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5.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锌水平秸秆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胫骨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75 mg/kg硫酸锌,未添加植酸酶);ⅡⅥ组在基础饲粮的中分别添加0、15、30、45、60 mg/kg硫酸锌,且均添加1 200 U/kg植酸酶。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Ⅳ、Ⅴ组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Ⅳ、Ⅴ组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或P0.01)。由曲线回归方程得出,饲粮中硫酸锌的添加水平为60.50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中硫酸锌的添加水平为43.44 mg/kg时料重比最低。2)ⅢⅥ组的屠宰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Ⅱ组的半净膛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ⅣⅥ组的骨密度(BM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Ⅱ组(P0.05或P0.01),ⅣⅥ组的骨中钙、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4)ⅣⅥ组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Ⅱ组(P0.05或P0.01),饲粮中硫酸锌的添加水平为45mg/kg时,血清和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最高。由此可见,低锌水平秸秆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提高了516周龄鹅的生长性能,促进了胫骨发育,增强了机体抗氧化能力。饲粮中添加植酸酶能够通过提高锌的生物学效价,降低饲粮中硫酸锌的添加水平。在饲粮中添加1 200 U/kg植酸酶的条件下,饲粮中硫酸锌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60 mg/kg。  相似文献   
66.
酵母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相关科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而另一方面,由于包括抗生素在内的大量的药物添加剂或激素添加剂的应用,使畜产品、水产品中药物残留和有关激素或类激素的副作用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Ⅰ(MT-Ⅰ)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锌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Ⅰ~Ⅵ组)饲粮锌水平分别为31.28、81.28、131.28、181.28、231.28、281.28 mg/kg(含基础饲粮中锌含量)。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锌水平为112.51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锌水平为106.05 mg/kg时料重比最低。2)器官指数均随饲粮锌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Ⅱ组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Ⅲ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免疫后7 d,Ⅳ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P0.05);免疫后14 d,Ⅲ、Ⅳ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P0.05)。4)除Ⅳ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外,Ⅲ、Ⅳ组血清和肝脏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5)Ⅱ、Ⅲ、Ⅳ组肝脏中MT-Ⅰ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6)机体MT-ⅠmRNA表达量与抗氧化能力指标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饲粮适宜锌水平能够提高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和MT-ⅠmRNA的表达量。高位免疫与抗氧化力状态下,锌的需要量要比最佳生长性能状态下锌的需要量高。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素对产蛋期种鹅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上皮形态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150只体型相近的34周龄五龙鹅(豁眼鹅)种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饲粮中生物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0.1、0.2、0.3、0.4和0.5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7周。结果表明:1)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0.2、0.3、0.4 mg/kg生物素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2、0.3、0.5 mg/kg生物素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0.3、0.4、0.5 mg/kg生物素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2、0.3、0.4、0.5 mg/kg生物素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0.2 mg/kg生物素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0.3 mg/kg生物素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  相似文献   
69.
附着生物对栉孔扇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光花  岳斌 《水产养殖》2005,26(3):9-11
对荣成市桑沟湾崖头养殖场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消长规律、附着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以及附着生物对扇贝生长存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扇贝养殖笼上附着生物的种类主要有海鞘(玻璃海鞘、柄海鞘、史氏菊海鞘、紫拟菊海鞘)、水螅(主要是鲍枝螅)、多管藻、海绵等;8月份附着生物总生物量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逐渐下降;倒笼次数对栉孔扇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在实验养殖期中,每月倒笼1次组的体重增长最快,但死亡率最高;综合个体、体重增长以及死亡率来看。以每2个月倒换网笼1次、高温季节不倒笼为最佳。  相似文献   
70.
琅琊鸡IGF-Ⅰ基因多态性与肉用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RFLP技术对琅琊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5′非编码区Pst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琅琊鸡该位点存在2种等位基因(A和B),基因频率分别为61.7%和38.3%,其中A等位基因是有利基因.AA型个体活重、半净膛重和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BB型(P<0.01),其屠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胸肌重显著大于AB型和BB型(P<0.05),其剪切力和失水率也高于BB型(P<0.05,P<0.01).结果表明:等位基因A对琅琊鸡的肌肉产量和品质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