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吡咯喹啉醌(PQQ)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78只50周龄健康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0、0.005、0.010、0.020、0.040、0.080、0.160 mg/(d·只)]的PQQ.试验期...  相似文献   
42.
运输应激对畜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集约化养殖的畜禽在进出养殖场、转群、集中屠宰前都需要运输,运输过程不可避免地伴有运输应激,这会导致动物的生理、心理状态和代谢过程发生相应地变化,严重时会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本文综述了运输应激对动物生产性能、内分泌代谢、机体免疫机能和产品品质四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和防控措施,以期为缓解运输应激给畜禽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3.
选择240只7日龄肉仔鸡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添加0%、0.01%、0.055%、0.1%、0.145% 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的试验日粮.采用三层笼养,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水平HMB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总体影响不显著.7~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0.145% HMB组内仔鸡料重比降低6.06%(P>0.05);0.1%和O.145%HMB肥组肉仔鸡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水平.22~42日龄时,0.145%HMB组肉仔鸡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9.94%,各处理组体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7~42日龄时.0.145%HMB组肉仔鸡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9.03%(P<0.05),各处理问体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但0.145%HMB组肉鸡料重比最小.0.1%和0.145%HMB组肉仔鸡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2)肉仔鸡的屠宰性能包括屠宰率、半净膛、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在各处理问无显著差异(P>0.05),0.145%HMB组肉仔鸡腿肌率较对照组提高3.74%(P=0.075).可见,在7~42日龄内仔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的HMB可显著降低肉仔鸡采食量.而体增重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变化,并有促进肉仔鸡腿部肌肉生长发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原花青素(grape procyanidins,GPC)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肝脏和蛋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产蛋率、体重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64周龄罗曼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GPC50组和GPC100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和100 mg/kg的GPC;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 hydroquinone,TBHQ)组:基础饲粮+200 mg/kg TBHQ。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GPC显著抑制了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和鸡蛋哈夫单位下降(P0.05),显著增加了蛋壳厚度(P0.05)。2)GPC50组蛋鸡血浆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提高(P0.05),血浆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BHQ显著提高了蛋鸡血浆T-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M DA含量(P0.05)。3)GPC显著提高了蛋黄T-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蛋黄M DA和胆固醇含量(P0.05);TBHQ显著降低了蛋黄M DA含量(P0.05)。综上,饲粮添加GPC可改善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和哈夫单位,增加蛋壳厚度,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其中以50 mg/kg GPC添加效果较好,优于200 mg/kg TBHQ。  相似文献   
45.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中添加亚硒酸钠、酵母硒、蛋氨酸硒和纳米硒对产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血浆抗氧化能力和鸡蛋硒含量的影响,旨在为产蛋鸡饲粮中硒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8周龄健康、产蛋率相近的海兰灰产蛋鸡5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不添加硒的基础饲粮(总硒含量0.08 mg/kg),其他4组添加0.30 mg/kg硒,分别来自亚硒酸钠、酵母硒、蛋氨酸硒和纳米硒(实测饲粮硒含量分别为0.37、0.38、0.34和0.41 mg/kg)。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不同硒源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30 mg/kg 4种硒均显著提高了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试验4周末,纳米硒组GSH-Px活性最高;8周末,酵母硒组和纳米硒组GSH-Px活性较高。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种硒源均能够提高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且纳米硒组在4和8周末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种硒源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基础饲粮中添加4种硒源均可显著提高鸡蛋中硒含量(P0.05),其中酵母硒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添加4种硒源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无显著影响;4种硒源均可显著提高血浆GSH-Px活性和T-AOC,且酵母硒和纳米硒效果更好;与亚硒酸钠、蛋氨酸硒和纳米硒相比,酵母硒在增加鸡蛋硒含量方面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6.
【目的】营养素来源对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影响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关注热点之一,文章旨在探讨蛋白来源对高峰期产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88 只32 周龄京红1号产蛋鸡,分别饲喂以豆粕、脱酚棉籽蛋白、双低菜粕、豆粕+4%黄粉虫为蛋白来源的4种日粮,每个处理6 个重复,每个重复12 只鸡。试验日粮在等能、等氮、相同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模式基础上配制。试验期内蛋鸡自由采食和饮水,光照时间16L﹕8D,相对湿度50%-60%,舍温(16±2)℃,试验期8 周。【结果】(1)试验期全期,各处理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软破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的日产蛋量显著降低(P<0.05),双低菜粕组有降低趋势(P=0.084),4%黄粉虫组无显著差异(P>0.05);棉籽蛋白组和4%黄粉虫组的日采食量低于豆粕组(P=0.091),双低菜粕组的日采食量高于豆粕组(P=0.091);相对于豆粕组,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饲料效率有降低趋势(P=0.052),4%黄粉虫组无显著变化(P>0.05)。(2)不同蛋白来源对产蛋鸡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8 w末时,与豆粕组相比,4%黄粉虫组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棉籽蛋白组蛋鸡血浆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显著降低(P<0.05);4 %黄粉虫组TP、白蛋白(ALB)和GLB与豆粕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w末时,4%黄粉虫组ALB显著高于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P<0.05)。(3)8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蛋壳强度(P=0.084)、蛋壳厚度(P=0.062)均有降低趋势,而4%黄粉虫组均有提高趋势。4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蛋白高度分别降低4.02%、3.41%(P=0.091),4%黄粉虫组提高3.87%(P=0.079);试验期内各处理组蛋白pH均无显著差异(P>0.05)。(4)4 w末,与豆粕组相比,棉籽蛋白组和双低菜粕组的蛋清比例分别降低1.67%和1.18%(P=0.099),4%黄粉虫组提高1.70%(P=0.099);4%黄粉虫组蛋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菜粕组(P<0.05)。【结论】对于京红1号高峰产蛋鸡而言,在日粮等能、等氮、相同可消化氨基酸模式下,棉籽蛋白和双低菜粕可降低日产蛋量,降低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同时降低蛋白高度及哈氏单位等。可见,豆粕及4%黄粉虫部分替代豆粕较适合作为其蛋白源饲料,双低菜粕和脱酚棉籽蛋白稍次。  相似文献   
47.
本试验旨在研究育成期京红1号商品代母鸡的饲粮赖氨酸(Lys)需要量。选取450只8周龄京红1号商品代母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饲喂Lys水平为0.56%、0.62%、0.68%、0.74%和0.80%的饲粮,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9~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和群体均匀度均呈显著先升高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料重比(F/G)呈显著先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2%Lys组的ADG显著高于0.56%和0.80%Lys组(P0.05),F/G却显著低于以上2组(P0.05),0.68%Lys组的群体均匀度显著高于0.56%和0.80%Lys组(P0.05)。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体重、胸宽和胫长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均呈显著先升高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8%Lys组的体重、胸宽和胫长均显著高于0.74%和0.80%Lys组(P0.05)。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卵巢重量、卵巢指数、输卵管重量、输卵管指数及输卵管长度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先升高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8%Lys组的生殖器官发育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卵巢中各级卵泡数均呈显著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8%Lys组的总卵泡数、初级卵泡数、次级卵泡数和小黄卵泡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根据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卵巢重、卵巢指数、总卵泡数、初级卵泡数和次级卵泡数各自拟合二次曲线,得出饲粮Lys需要量分别为0.65%、0.65%、0.64%、0.64%和0.64%。综上所述,推荐9~17周龄京红1号母鸡饲粮Lys需要量为0.64%~0.65%。  相似文献   
48.
49.
蛋氨酸来源调控机体蛋氨酸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氨酸是畜禽必需氨基酸之一,常用蛋氨酸类添加物包括DL-蛋氨酸(DL-methionine,DLM)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ethionine hydroxyl analogue,MHA)等。关于此两类蛋氨酸源生物学效价研究较多,但结果并不一致,因此近年来的研究试图揭示不同蛋氨酸源调控蛋氨酸代谢的规律,以寻求效价异同的理化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蛋氨酸源在动物体内吸收和代谢方面的研究,以便为正确评价其生物学效价和在生产实践中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蛋鸡产业营养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营养素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可调控动物健康、生长、生产和繁殖,并满足动物福利、环保、生产安全优质动物产品等要求。近年来,"营养调控"字眼常见诸报刊杂志,但其内涵不够明确。本文以产蛋鸡为例,就营养调控的概念、技术现状、解决途径等,进行简要说明,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