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基于Web数据库技术,CERN综合研究中心开发了CERN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系统,已开始在Internet上试运行。该系统的建立很好地推动了CERN动态监测数据的共享。为此,主要介绍了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系统维护与管理及系统安全性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对岷山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和干草产量显著正相关,株高和分枝数显著负相关,分枝数和草产量相关性极低。不施磷肥或不灌水的情况下,分别增大灌水量(1 000 m3/hm2)和施肥量(P2O5360 kg/hm2+K2O 90 kg/hm2),岷山红三叶的分枝数较多,草产量较高;如果磷肥施用量增加(P2O5120 kg/hm2+K2O 90 kg/hm2),可适当减少灌水量(500 m3/hm2),分枝数和草产量也较高。灌水量和施肥量对红三叶株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传统焊接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引入了成果导向与行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将"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与"学徒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从校企联合制定焊接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对接联合制订培养协议与规划、提取对应焊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制订教学方案、构建基于"行动学习+成果导向"的从工作岗位出发的"基础领域+专业认知领域+专业技术领域+岗位技术领域"的"学徒制"式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探索了焊接专业新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合作猪生理生化及免疫特性,采集60头合作猪全血、血清样品,对其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白细胞、嗜中性白细胞杆状核、嗜中性白细胞分叶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比例及淋巴细胞转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对血清中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IgG、IFN-γ、IL-12、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及A/G值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猪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血清IgG含量高于普通猪正常参考值,而嗜酸性白细胞、嗜中性白细胞杆状核、嗜中性白细胞分叶核、单核细胞、血清球蛋白比略低于正常参考值;其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值之内.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分析影响白三叶人工草地生长发育的管理因子基础上,选择了4个管理因子,进行封闭型管理因子梯度试验设计,模拟草地管理过程。并采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以白三叶单株产草量为因变量,以管理因子为自变量,建立管理指数的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主导因子,以主导因子建立预测方程,编制出了白三叶人工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表。该管理指数表经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可以对白三叶人工草地进行管理效率的统一评价。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431只‘河西绒山羊’MHC-DQB2基因第3外显子的多态性,测序并分析群体内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结果表明:MHC-DQB2基因第3外显子有15个基因型、8个等位基因、35个变异位点;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该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838 5,杂合度为0.317 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899 8;等位基因平均遗传距离为0.048 8;经NJ树分析发现,各等位基因为同源序列;经流产数据统计发现,基因型CF中无流产个体,且在其198位插入1个碱基C.说明‘河西绒山羊’MHC-DQB2基因第3外显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牛和羊的MHC-DQB2外显子3最初是由2个等位基因突变分化而来,而同物种的绵羊与山羊在该位点有很高的同源性;基因型CF可能与流产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震颤是仔猪刚出生后不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阵发性挛缩的一种疾病。又称传染性先天性震颤,或称先天性肌阵痉,俗称“仔猪跳跳病'近年来的研究指出,遗传不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试验已证实了本病的传染性。从自然病例采取的病料接种原代猪肾细胞培养物,在电镜下可见有直径约20纳米的先天性震颤病毒(CTV)。以此培养物接种于怀孕母猪可将疾病传给其新生仔猪。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不同量生物质炭盐渍化土壤盐分淋洗的差异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岳燕  郭维娜  林启美 《土壤学报》2014,51(4):914-919
生物质炭作为土壤调理剂,能够显著地改良培肥土壤,但对盐渍化土壤盐分淋洗的影响缺乏研究和了解。本研究采用土柱模拟试验,将蘑菇棒生物质炭按照不同的质量比(0%、2%、5%、10%),添加到内蒙古河套地区硫酸盐盐渍化土壤0~20 cm的土层中,并进行淋洗,测定淋出液和土壤盐分及主要盐分离子含量,以期了解生物质炭对土壤盐分和主要盐分离子洗脱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生物质炭的土柱,淋洗液出现的时间提前了5~36 d,电导率降低至5 mS cm-1缩短了41~100 d;生物质炭加入量越大,淋洗液出现的时间越早,电导率降低至5 mS cm-1所需的时间也越少。其中,生物质炭用量2%的处理,淋洗结束表层脱盐效果较好,含盐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34.25%。显然,向盐渍化土壤加入生物质炭,不仅能够缩短盐分洗脱时间,而且提高洗盐效率,但对盐分离子洗脱先后顺序及其速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庆阳市为例,探讨生猪养殖适度发展区域在规模化养殖方面的合理性,并依托某7.5万头生猪养殖场的统计数据,明确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期为同类区域生猪养殖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