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1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YABBY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与植物形态有关,在植物响应胁迫方面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YABBY基因家族在苜蓿抗逆性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苜蓿的YABB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分布及结构等进行分析。对苜蓿、大豆、水稻和拟南芥进行系统进化树的分析,表明该家族基因在植物中具有同源性。理化性质和结构分析表明,苜蓿中YABBY基因主要分布在第2、4、5条染色体上,苜蓿YABBY家族基因中包含5个保守结构域,其蛋白质主要以无规则卷曲的形式构成,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较少,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该家族存在ABRE顺式反应元件,能够响应盐胁迫及ABA(Ascisic acid)胁迫,通过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MsYABBY2基因响应盐、碱、干旱等逆境胁迫,推测其在抗逆境胁迫中起到关键调节作用。本研究为后续研究MsYABBY基因的抗逆机制及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2.
青贮玉米不同混播方式对饲料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之间以及青贮玉米和豆科牧草混播对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以中原单32、海育9号和高值扁豆(Dolichos lab L.cv.Highworth)为材料,设3个不同混播比例,即中原单32和海育9号、中原单32和高值扁豆均以1:1,1:2和2:1比例进行混种混收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北部积温较低地区,中晚熟玉米和早熟玉米以2:1比例混播,鲜草产量和可溶性总糖(WSC)含量最高;以1:2比例混播,营养品质最好。在黑龙江省西部和中南部积温较高地区,青贮玉米和豆科牧草以1:2比例混播时,鲜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3.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红车轴草(Trifolium pretense L.)异黄酮,研究其对AA肉鸡免疫器官、免疫球蛋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180羽1日龄AA肉仔鸡分成3组,即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红车轴草异黄酮(10 mg·kg-1)、基础日粮+红车轴草异黄酮(20 mg·kg-1)。结果表明:处理组的肉鸡日增重和免疫器官指数均高于对照组,饲喂21 d后,处理组血清IgM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9 d后,处理Ⅰ组肉鸡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车轴草异黄酮提高了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处理Ⅰ组和处理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红车轴草异黄酮能够明显改善肉鸡生产性能、调节免疫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84.
详细叙述了细绿萍(Azolla filiculoides Lamk)从1979年4月引入黑龙江省以后至2009年的引种试验和生产试验推广全过程,特别对近10年间进行的春季扩繁速度和繁殖系数的品种比较以及水深度和施肥量对产草量影响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细绿萍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其最适宜生长繁殖温度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85.
放牧强度对草甸植物小叶章及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不同放牧强度下,通过分析东北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的优势植物和土壤的碳氮磷养分及化学计量比,探讨放牧对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特征和养分循环速率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小叶章活体与立枯物的全氮、全磷含量也随之增加,放牧使小叶章叶的全氮含量明显增加,而茎的变化不显著;0~10 cm土层根系的全碳、全氮、全磷变化比10~20 cm的更敏感;放牧降低了土壤全碳的含量,土壤表层的全氮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重牧区为最小。2)在6-8月份小叶章全株及叶的C/N值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且在中牧区降为最小值,茎的C/N值受放牧的影响变化规律不明显,只有在8月份中牧区表现为最小值;3)放牧主要影响土壤表层的理化性状以及所含根系的元素含量,7-9月份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壤的C/N值降低;7,8月份0~10 cm土层根系的的C/N值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且在中牧区为最小值,而N/P值却在中牧区为最大值。  相似文献   
86.
在东北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章、苣荬菜、小蓟、垂梗繁缕、蒲公英五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生长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小叶章、苣荬菜、小蓟随放牧强度增大生长速度减缓,中度放牧更能刺激垂梗繁缕的生长,放牧对蒲公英生长影响较小。地上总生物量高峰值在7月,最低值在9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与不放牧比较,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26.85%、28.37%和44.64%。放牧对不同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87.
设轻度(0.87头牛/hm2)、中度(1.42头牛/hm2)和重度(1.94头牛/hm2)三种放牧强度,以不放牧作为对照,采用样方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1年,三种放牧强度均能增加群落的物种数,增加的物种多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和蓼科植物。其中,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最优。放牧降低了多年生植物的重要值,一年生植物的重要值有小幅增加。放牧对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三种放牧强度下小叶章、苣荬菜种群的密度降低,蒲公英种群的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88.
试验以种植第二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一年收割三茬,利用自主研制的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分别在每茬紫花苜蓿刈割前第30天、第25天、第20天、第15天、第10天、第5天进行喷施,以不喷施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对紫花苜蓿生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茬紫花苜蓿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为刈割前第15天,第二茬和第三茬紫花苜蓿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均为刈割前第20天。对三茬紫花苜蓿生长性状、产草量、营养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综合分析,叶面肥最佳喷施时期为刈割前第20天。  相似文献   
89.
籽粒苋又名猪苋菜、苋菜,是从国外引进的苋科一年生优质高产饲料作物,分枝较多,株高在2.5~3.2米,最高可达4米;产量高,在中等地力的地块上,亩产鲜草可达5~6吨.籽粒苋茎秆粗壮并且脆嫩,叶片较多,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鲜草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4%,因此也有人把籽粒苋称作"蛋白草",适合于猪、鹅、牛的饲喂.  相似文献   
90.
低温寒害是限制物种分布及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寒冷的抵抗力也有显著的差异.试验旨在通过紫花苜蓿不同抗寒品种的4项生理指标比较研究,找出评价紫花苜蓿抗寒性更合理有效的条件和生理指标,为苜蓿抗寒品种的选择及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