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林业   420篇
农学   339篇
基础科学   272篇
  301篇
综合类   2156篇
农作物   385篇
水产渔业   178篇
畜牧兽医   1276篇
园艺   298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9篇
  1962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绿香’核桃是从新疆早实核桃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成。2002年初选鲜食型优良株系‘H02-41-1’,经高接鉴定及复选,在陕西、山东省泰安、济南等地进行了区域试验,早实,丰产,优质,适应性强,易脱青皮,核仁饱满,取仁易,口感清香,经济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992.
旨在明确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来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基于mtCOI基因分子标记分析中国草地贪夜蛾不同生态区8个省12个地理种群276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等。结果表明,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133~0.157与0.133~0.317,均低于中国周年繁殖区广东、广西、云南种群的0.157~0.819与1.033~7.705;所有种群的Tajima’s D中性检验和Fu’s F检验结果均为负值,表明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后经历了明显的种群扩张事件。四川种群与其他种群遗传分化显著,62个种群间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基因交流。陕西略阳、陕西宁强、甘肃徽县、甘肃成县种群的有效迁入个体数和有效迁出个体数之和分别为11 860.66、11 708.65、10 878.66和10 379.32,在中国草地贪夜蛾的基因交流过程中具有中继站的作用,表明陕南汉水谷地为中国草地贪夜蛾西线北迁入侵西北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993.
食用菌菌种在长期的保藏及转代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性能变劣、种性衰退的现象。菌种退化常成为生产纠纷的焦点问题。食用菌的出菇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变异(退化)具有剂量效应,遗传性衰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可有效减缓衰退发生的几率和速度,防止菌种退化。  相似文献   
994.
河西地区杂交西瓜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杂交制种技术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西瓜杂交制种的质量和产量。现以河西地区杂交西瓜种子生产的全过程,从选地及隔离、起垄、播种、苗期管理、去杂、整枝、授粉、肥水管理、采收、种子检验等主要环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5.
新农稻1号粳稻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稻1号由河南省新农种业有限公司以(豫粳7号×黄金晴)F1为母本、黄金晴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0004。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中草药添加剂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隐性乳房炎的影响.本试验随机挑选了32头产奶量、体况评分、采食量、胎次、体重等指标相似的西门塔尔牛,试验分为4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 g/头·d(对照组)、100 g/头·d(低剂量组)、200 g/头·d(中剂量组)、300 g/头·d(高剂量组)中草药添加剂,...  相似文献   
997.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为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而开展的重要工作。为了使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更贴近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需求,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特点,对保护区内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调查因子、调查方法和记录表格等进行了优化,修订并增加了所有动植物名称、植物多度和生活力、动物活体、痕迹和巢穴数量等调查因子;改进了下木、植被和天然更新等的野外调查和统计方法,并优化了其野外调查记录表。并于2015年78月份对北京市6个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进行了调查测试,改进后生物多样性信息量明显增加,调查记录的灌木种类平均每块样地增加了150%,草本种类平均每块样地增加了700%。采用改进的调查方法所调查样地结果能够更好地体现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期能为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有机物料不同配比堆肥过程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促进当地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以牛粪、猪粪和鸡粪等为堆肥的主要原料,在协调所有处理的碳氮比相同和添加EM菌液的条件下进行堆肥试验,分析有机物料的不同配比在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 H、EC、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发芽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处理堆肥前后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牛粪—鸡粪—谷壳处理的升温最快,高温阶段温度基本上维持在70℃上下,堆肥前后氮素损失率最大为22.8%,而猪粪—食用菌渣—鸡粪处理的高温阶段温度低于65℃,氮素损失率最小为3.47%,发芽指数在堆肥进行20 d就达到了52%,堆肥腐熟快于其他处理,但是在堆肥32 d后,所有处理的p H在7.7-8.5之间,满足堆肥腐熟后呈弱碱性的要求,发芽指数在80%左右,基本上达到了有机肥完全腐熟的标准。研究表明堆肥32 d后可以完全腐熟;但合理的配比,同时调节其通风性,控制堆体温度在45-65℃之间,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有机物料堆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不同土体构型土壤的持水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GMS软件三维建模功能,将宁夏某葡萄基地土壤划分为4种土体构型:壤砂型、砂型、壤砂粘型和壤粘砂型结构,并对基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容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土体构型下的土壤持水性能。结果表明,土壤土体构型不同,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饱和导水率也不同。砂型结构的田间持水量和容重最小,分别为13%和1.5 g·cm~(-3),而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大,为3.2 m·d~(-1);壤粘砂型结构田间持水量和容重最大,分别为16.5%和1.63 g·cm~(-3),而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小,为1.02 m·d~(-1);田间持水量与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相关系数为-0.92,呈显著负相关,与容重的相关系数为0.73,呈显著正相关。壤粘砂型土体构型上壤下粘,利于保水保肥,持水性能最好;砂型结构持水性能最差,其他土体构型持水性能一般,需要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旱地小麦黑膜全覆盖穴播栽培的效应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黑膜、无色膜、垄作、平作、沟播等因素进行组合,探讨了旱地冬小麦地膜全覆盖穴播不同栽培模式的膜下茎和杂草发生规律、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动态及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小麦采用黑膜覆盖,自动出苗率比无色膜覆盖平均提高63.73%,膜下茎密度和鲜重分别降低74%以上和98%左右,杂草盛发期的密度和鲜重分别比无色膜覆盖降低62.03%和96.70%,比露地栽培降低70.00%和92.93%。黑膜覆盖小麦全生育期0~25 cm土壤积温比无色膜覆盖降低108.8℃,比露地降低62.9℃,但在播种至拔节阶段,比露地增加72.8℃,拔节至成熟比露地降低135.7℃。水分利用效率黑膜覆盖比无色膜覆盖提高4.48%,比露地提高45.75%。黑膜覆盖比无色膜增产3.05%,比露地增产47.81%。3种起垄方式中,垄作比平作小麦自动出苗率平均提高44.00%,沟播则降低23.80%;膜下茎密度垄作降低35.59%以上,沟播增加25.64%以上;膜下茎鲜重垄作降低30.62%以上,沟播增加12.09%以上。垄作提高土壤积温90.5℃,沟播降低23.5℃;垄作增产3.24%,沟播增产4.90%。以黑色全膜垄作穴播为最佳模式,较全膜覆土穴播自动出苗率平均提高146.93%,膜下茎密度降低98.74%以上,杂草鲜重降低99.90%以上,全生育期增加土壤积温52.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75%,增产8.68%,节本4 020元·hm~(-2),增加纯收益5 422元·hm~(-2)。且膜面覆土量减少75%,易于清除残膜。其中通用垄沟半微垄模式具有宽窄行距的特点,较微垄模式增产3.89%,增收11.33%,并且适宜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