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1篇
综合类   56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41.
利用最近筛选得到的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XDC-2分解未经任何化学方法预处理的水稻秸秆,结果表明,接种后第6 d,胞外木聚糖酶活达335 U/mL。经分解12 d,水稻秸秆总质量减少率达39.71%,其中半纤维素质量减少率为78.27%,纤维素质量减少率为14.08%。在分解第6 d,产物种类及含量均达到最多,共检测出4主要的物质分别为乙酸、丙酸、丁酸和甘油,这些有机物均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转化和利用。DGGE分析表明,复合菌系XDC-2在分解未处理水稻秸秆过程中的微生物组成结构稳定。结果表明,复合菌系XCD-2对于未经任何化学方法预处理的水稻秸秆分解能力强,极具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2.
牛粪和蚯蚓粪对猪排泄物中臭气化合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试验主要研究了添加牛粪和蚯蚓粪对猪排泄物中臭气产量的影响 ,在猪排泄物中分别添加 2个水平的牛粪和蚯蚓粪 ,并在 32℃进行厌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 2 %的牛粪能将发酵中期猪排泄物中乙酸、丁酸的浓度分别降低 7倍和 2倍 (P <0 .0 1) ,但增加异戊酸、戊酸的浓度 ,直到厌氧发酵的后期 ,异戊酸和戊酸的浓度才逐渐降低 ;另外 ,2 %牛粪还能增加 3倍的生物产气量 (P <0 .0 1) ,降低 3 甲基吲哚的浓度 ;蚯蚓粪也能降低猪排泄物中对甲酚、3 甲基吲哚和部分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 ;牛粪和蚯蚓粪均能提高猪排泄物的pH值和氨挥发 ,降低铵氮和总氮的含量。总之 ,牛粪和蚯蚓粪均能降低厌氧发酵的猪排泄物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43.
采用现场堆肥制作过程中生化指标检测及种子发芽实验方法,研究了高温堆肥的生化变化特征及植物抑制物质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堆肥制作中, pH和电导率较堆制前有所提高,且在持续高温阶段高于后期熟化阶段;纤维分解酶始终保持旺盛的活性,堆制前、中、后期各出现一个峰;脲酶活性在堆制前期迅速上升,中后期基本趋于稳定;相反过氧化氢酶活性前期呈下降趋势,在中后期有所回升;在整个堆肥制作中,堆肥浸提液严重影响种子发芽,最终堆制结束时发芽率也没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4.
常温秸秆还田菌群的筛选及分解稻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一组人工构建的常温(28℃)菌群的分解能力及分解性质进行研究,以获得常温下能够分解秸秆的微生物群及人工加速秸秆还田的分解技术。【方法】以多年堆积的稻草腐烂物为菌源,用改良的Mandels培养基经长期富集培养和定向驯化获得一组稳定的纤维素分解菌群。以标准的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方法对分解过程中酶的活性进行评定,利用气质联机测定分解后的挥发性产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监测分解过程中菌种动态变化。【结果】5d后稻秆总减重量达到39.6%,在培养基占总体积1/5、pH=6、培养第5天时纤维素内切酶(CMC)活性表现最高,达到14IU·ml-1;培养过程中发酵液中有10余种挥发性产物,且不同时期产物的种类和浓度变化很大,从DGGE图谱发现在培养不同时期菌种组成有很大差异,通过各条带近缘种16s rDNA扩增信息构建系统树可见,各条带近缘种分别归属Clostridium、Brevibacillus、Bartonella、Bacteroidetes4个属。【结论】常温纤维素分解菌群能够加速稻秆分解。  相似文献   
45.
接种复合菌系对堆肥中微生物区系和物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堆肥中加入经过驯化构建的降解纤维素和林丹的复合菌系,探讨接菌处理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变化和堆肥物质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复合菌对纤维素和林丹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高温后期,该复合菌系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林丹的降解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菌处理的细菌总数明显多于对照,不同处理对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
采用两组乳酸菌复合系,以MRS改良培养基为对照,初步研究以玉米面、玉米蛋白及马铃薯淀粉作为培养基成分时,乳酸菌复合系的生长情况,并筛选两组复合菌系生长最适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复合系LBC-8在玉米面、玉米蛋白与葡萄糖7:3配比培养基中生长最适;复合系LBC-8和SFC-2的pH值下降程度,OD600nm的增加幅度,玉米面与葡萄糖培养基中较马铃薯淀粉与酵母粉培养基中明显;两组复合系分别在马铃薯淀粉与酵母粉3:7和5:5配比中生长菌落数最多,分别为5.0×10^7CFU/mL、3.4×10^7CFU/mL.  相似文献   
47.
乳酸菌对不同起始糖浓度甘蔗渣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废弃甘蔗渣,以微生物发酵来加快其转化,将甘蔗渣的起始含糖质量分数设置为2%、3%、4%、5%、6%和7%,以接种乳酸菌复合系LBC-8作为接菌组,接种灭菌培养基作为对照组,研究了不同起始含糖质量分数的甘蔗渣在这2种情况下发酵参数的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接菌组pH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在发酵20 d后,起始糖质量分数越高的处理,pH越低,最低为3.3;接菌组在糖质量分数为5%以上时产乳酸明显,气味酸香,质地松软,感官品质较好;含糖质量分数为5%时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93%、2.26%、41.10%和4.43%。而对照组产丁酸明显,产乳酸较少,发酵品质较差。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接种组在起始含糖5%以上时乳酸菌优势条带较多,而对照组各质量分数的乳酸菌条带都较少。综合以上结果分析得出:当甘蔗渣起始含糖达到5%以上时,接种乳酸菌复合系LBC-8对甘蔗渣进行发酵,可以获得较好发酵品质的饲料。  相似文献   
48.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s parasiticus)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是饲料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成为研究热点,对黄曲霉毒素的特性、脱毒方式尤其是生物降解及其机理和降解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9.
以延吉传统发酵豆酱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及整理了该豆酱的制作工艺,研究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营养及理化指标的变化。利用GB/T 5009.40—2003、重铬酸钾法、蒽酮比色法等方法测定了发酵不同阶段的总酸、可溶性糖、有机碳、粗蛋白、氨基酸及氨基态氮等指标。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上升,最后成品酱中为2.93%;有机碳和可溶性糖含量都逐渐减少,成品酱有机碳含量为387.95g/kg;成品酱可溶性糖为17.13g/kg;粗蛋白相对含量先略有平稳上升后下降,最后成品酱粗蛋白含量下降为24.76%;氨基态氮含量一直在增加,成品酱中为101.2g/kg。  相似文献   
50.
氧浓度对复合菌系MC1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肥系统内氧浓度一直是影响堆肥进程的重要因子,它决定了堆肥系统中微生物活动的强弱,从而影响堆肥中复杂有机物的分解速率.该文研究了氧浓度对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MC1功能的影响.通过不同封口方式与不同大小容器培养实验,揭示静置培养条件下复合菌系MC1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氧浓度对该复合菌系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影响.得出复合菌系MC1在微耗氧条件下(<0.05 mg/L)分解纤维素,分解纤维素最佳的氧浓度范围在0.01~0.02 mg/L,氧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纤维素的分解.特定氧浓度有利于复合菌系MC1执行分解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