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9篇
  7篇
综合类   66篇
畜牧兽医   31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关于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研究,国外已积累了不少资料,至今已发现有十六个血清型。但是,国内除A、B型外,对猪丹毒杆菌的其它血清型还很少有报导。笔者从1975年到1977年,在河北省馆陶县检查了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分布,从败血型猪丹毒病猪分离到十株猪丹毒杆菌,1976年7月——1978年9月,在206头临床表现健康的屠宰肥猪中,有50头猪(24.3%)从扁桃体分离到猪丹毒杆菌。根据菌体上的酸溶性抗元,应用琼脂扩散沉淀反应鉴定了它们的抗原结构。  相似文献   
52.
我国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多重感染的诊断和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53.
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鸡血清中抗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用以检测江苏、山东、安徽、上海等地的69份鸡血清证明,这些地区均有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4.
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基因meq功能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病毒 (Marek’sDiseaseVirus,MDV)之众多已得到鉴定的基因中 ,目前有 3个基因即 132 bpr、pp38、meq被认为可能与致瘤相关。其中 ,meq与 132 bpr两个基因是MDV 1所特有 ,已证实 132 bpr的拷贝数与毒株的致弱程度有关 ,pp38则被证实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meq基因由于具有与致瘤基因jun/ fos家族类似的分子结构 ,因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meq基因在MDV致病、致瘤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 ,历经 5年由三个单位共同攻关…  相似文献   
55.
56.
家禽黏膜免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7.
对人工感染黄痢发病仔猪的小肠作组织切片检查发现,在国内流行的仔猪黄痢病原性大肠杆菌中除了 K_(88)~ 菌株外,还有二类 K_(88)~-大肠杆菌也能粘着于仔猪小肠绒毛上皮。它们对不同动物红细胞的凝集性及它们的表面 K 抗原都互不相同.表明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类型的表面粘着素。其中一个菌株的血凝持性与国外报导的 K_(99)~ 大肠杆菌很相似,另一类菌株则有待进一步详细鉴定。本文讨论了病理组织切片技术对于发现细菌的未知粘着素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白血病发病过程和病变多样性,从一个严重发生过ALV-J诱发肿瘤/血管瘤的240日龄海蓝褐商品代蛋鸡群中挑选28只不能正常产蛋鸡在实验室连续观察50 d.其中7只分别在249~265日龄死亡,1只出现趾部血管瘤,死后剖检6只出现肝、脾肿大,血管瘤或肿瘤结节.其余21只300日龄剖杀,4只趾部血管瘤,剖检后,除4只外均有不同的内脏病变如肝、脾肿大,弥漫性白色肿瘤结节或纤维肉瘤,以及骨硬化等.对21只采血分离病毒,均分离到ALV-J.对7个分离株gp85扩增克隆测序,表明该分离株与J亚群参考株gp85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在86.9%~95.5%,与A-E亚群ALV的同源性50.6%~53.3%.  相似文献   
59.
6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和N基因遗传变异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1992—2005年分离的IBV毒株的纤突蛋白(S1)和核衣壳蛋白(N)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合在GenBank中发表的IBV S1和N基因的序列,对其不同毒株的S1或N基因片段和全长、S1和N基因全长分别进行遗传变异的研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进行同源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IBV毒株N或S1基因片段与其全长之间遗传变异高度相关,核苷酸r≥0.892,氨基酸0.854≤r≤0.968;但S1与N基因全长之间核苷酸的遗传变异相关性相对较低一些,而且有些毒株间S1基因同源性很低(r=0.645),但N基因同源性仍很高,显示每个基因变异的独立性。国内IBV疫苗株之间S1和N基因核苷酸高度同源(S1≥97.3%;N≥90.7%),而野毒株与疫苗株相比S1和N基因同源性均较低(S1≤84.3%;N≤87.1%),这也可能与常规疫苗对IBV野毒株不能有效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