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20篇
综合类   5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席磊  王永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36-637,643
[目的]研究CO2施肥对向日葵积累金属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Cu浓度土壤中生长的向日葵进行了不同浓度CO2施肥处理,观察向日葵的生物学性状及其Cu积累能力的变化。[结果]在Cu对照时,向日葵根中Cu的含量随着CO2施肥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CO2对照时,植株中的Cu含量随着土壤中Cu的增加而增加;在Cu污染土壤中,向日葵根、茎、叶中Cu含量均是在CO2800μl/L最大,且茎、叶中的Cu含量在CO2800μl/L、Cu100mg/kg(烘干土)时最高,分别为1626、2539mg/kg(干重);CO2施肥显著增加向日葵积累Cu的叶根比。[结论]CO2施肥显著增加了向日葵体内Cu的含量,植株各器官中Cu含量均高于CO2对照组。  相似文献   
92.
 【目的】订正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WCSODS)的部分模型,使其具有更强的普适性。【方法】通过构建施氮量与土壤供氮量模型,利用氮素因子订正WCSODS的群体光合生产模型。【结果】检验结果表明,订正后的群体光合生产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氮胁迫条件下小麦的生长与产量。在氮肥不足或过量条件下叶面积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4~0.9790和0.9754~0.9865,干物质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7~0.9799和0.9108~0.9789,产量相关系数为0.8164**。【结论】施氮不足或过量处理的LAI和干物质与适氮条件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对模型进行氮素订正结构合理,参数选值准确,经过氮素因子订正的模型更能适应小麦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3.
小麦的栽培管理措施依赖于其生育进程的监测,而传统人工观测小麦生育信息的获取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无法满足实时、快速的监测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和空洞卷积的轻量化小麦生育进程监测方法,开展对小麦生育进程自动识别的研究。通过对试验田小麦完整生育周期内物候特征的持续拍摄,得到小麦各生育期分类图像数据集,并使用去中心化、错位缩放、翻转变换的图像增强方式对小麦生育期数据集进行扩充;通过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有效地降低了模型的参数量和训练时间,在此基础上加入空洞卷积技术扩大网络中的感受野,提高网络对边缘的特征学习能力,并借助残差网络的技术逐步加深神经网络的深度,构建小麦生育进程监测模型。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监测模型在识别准确率方面高于经典的VGG16、InceptionV3、ResNet50模型,达到了98.6%。参数规模降低至1.3 MB,相比于轻量级模型MobileNetV2降低了58%,同等环境下在识别速度方面较MobileNetV2提高了47%;同时,利用TensorFlow Serving对监测模型进行部署,遵循前后端分离,采用SpringBoot及BootSt...  相似文献   
94.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新的使命,“新农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调研分析“智慧牧业”新业态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新需求,将畜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创建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提出了新农科背景下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创新了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为智慧畜牧业领域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5.
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快速估测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该研究以河南省商水县砂姜黑土为对象,采用光谱指数和遗传算法结合支持向量机构建砂姜黑土有机质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以Savitzky-Golay(SG)平滑后的一阶导数光谱792和1 389 nm两波段组合构建的比值指数表现最好,建模集决定系数为0.81。利用独立的样本验证,预测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1和1.56 g/kg。而相同样本经遗传算法筛选敏感波段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构建的模型以SG平滑的一阶导数光谱表现最好,建模集和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5和0.9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1和1.69 g/kg。基于遗传算法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和光谱指数2种方法构建的有机质含量估测模型均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前者稍优于后者,可用于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的有效估测。该研究成果可为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的快速定量估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研究了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DLY猪生产性能及氮、磷排泄量的影响.选用45头体重(62.5±3.46)kg的DLY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分别饲喂含14.5% CP日粮、12% CP日粮、12% CP+AA日粮.试验期28天.结果表明:1)与14.5% CP日粮组相比,12% CP日粮组可显著降低猪日增重,提高料肉比(P<0.05).但12% CP+AA组生产性能与14.5% CP日粮组无显著差异(P>0.05).2)12% CP组猪食入氮、粪排出氮、尿排出氮、总排氮量、沉积氮比14.5% CP组分别极显著地减少了21.51%、16.81%、41.10%、29.94%和9.80% (P<0.01),而与12% CP+AA无显著差异(P>0.05).3)12%CP组猪沉积磷和磷利用率显著低于12%CP +AA组和14.5% CP组(P<0.05),而3组间粪磷和尿磷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降低日粮蛋白水平,通过补充氨基酸,可极显著降低氮排泄量,而对磷的排泄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7.
散养模式对蛋鸡健康与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栖架舍饲散养模式对蛋鸡健康与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按照采食区、饮水区、栖息区、活动区和垫料区进行鸡舍内立体分布设计,并配置栖木、采食底网、料线、水线以及产蛋箱等规模饲养设施,建立栖架舍饲散养模式。选择日龄为140d的海兰褐蛋鸡2 000只随机分为栖架舍饲散养组和传统笼养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期为50周。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笼养相比,栖架舍饲散养模式使蛋鸡的发病率减少47.68%、死淘率下降43.36%、平均产蛋量提高16.32%(P0.05),鸡只外观、步态健康指标显著提高;鸡只异常行为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间比例和最大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5);淘汰蛋鸡的胸肌率、腿肌率较分别提高了29.58%、30.72%(P0.05),蒸煮损失率与肌纤维密度分别下降了21.77%、7.99%(P0.05),而肌肉剪切力无显著差异。说明栖架舍饲散养模式可以促进蛋鸡健康,改善淘汰蛋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中药对河南省规模化养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耐药质粒消除的效果,本研究在对87个猪致病性E.coli分离株进行耐药质粒检测的基础上,将各分离株分别于含有不同浓度的石榴皮、黄芩、黄连等中药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耐药质粒消除试验;并采用影印培养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消除菌落筛选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恢复的检测.结果表明:各分离株均含有2个~8个质粒,大小约为1.0 kb~87.0 kb;经石榴皮、黄芩、黄连作用后,各分离株均可以获得数量不等的耐药性消除菌落,消除率为0.34%~16.2%,以黄连的平均消除率最高,为9.33%;在耐药性消除的各分离株中,有25个分离株未发生质粒消除,其余均消除了1条~3条质粒,并且对7种抗菌药物的平均敏感率由消除前的5.39%分别提高至60.4%、75.2%和76.5%.表明石榴皮、黄芩、黄连对猪致病性E.coli具有质粒消除和耐药性逆转作用,其中黄连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
席磊  王永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22-3423
在温室内对不同Zn浓度土壤中生长的印度芥菜进行2种不同浓度的CO2施肥试验。结果表明:CO2施肥能显著增加Zn污染土壤中印度芥菜的生物量。在3种Zn浓度下,CO2施肥组根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24%、38.05%和37.63%,且在0.01水平上有差异;地上部重分别增加37.50%、9.72%和31.05%,且在0.05水平上有差异。CO2施肥均显著地促进植株体对Zn的积累,各器官中的Zn含量均高于CO2对照组,且根中Zn浓度在0.01水平上有差异,茎、叶中Zn浓度在0.05水平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0.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以20世纪70年代初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