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正升底尖柿是陕西省富平县柿树主栽品种,也是目前国内外鲜食、加工兼备的特有柿子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为了推广应用这一良种,观察其在河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我们课题组于2006年将其引种于禹州市磨街乡试验基地内,分别采用良种苗木建园和劣质低效大树嫁接改造建园两种形式试栽。经过10多年栽培生产和柿饼加工实践,升底尖柿表现出晚熟、丰产、稳产、果大、形好、质优、单性结实力强、树势强健、  相似文献   
82.
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研制及对猪粪便中吲哚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猪场恶臭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从实验室保存的菌种中筛选得到4株高效除臭微生物,并研究其对猪粪便中吲哚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单因素粪便发酵试验筛选得到的克雷伯氏菌、贝莱斯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和干酪乳杆菌对粪便中吲哚去除率分别为56.55%、59.12%、34.07%和53.03%(P0.05)。根据微生物之间协同关系的微生态理论,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微生物菌株组合模式,经响应面分析预测的各菌种最佳组合模式为克雷伯氏菌0.04%、贝莱斯芽孢杆菌0.11%、产朊假丝酵母0.59%和干酪乳杆菌0.01%,最佳组合模式下粪便吲哚去除率为62.13%。  相似文献   
83.
161团有大量的山区牧场,多数羊只四季转场放牧,每年11月进入冬牧场,次年4月转入春场,若进入冬场前,绵羊配种造成过早产羔,羔羊出生后不能长途转场,过晚配种又会影响来年羔羊的生产出  相似文献   
84.
蒸汽爆破预处理和微生物发酵对玉米秸秆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效率,首先对玉米秸秆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压力2.5 Mpa,维压200 s),然后再进行米曲霉发酵,研究物理和生物学处理对秸秆成分及相关酶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使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47%、50.45% 和36.65% (p<0.05)。爆破预处理的秸秆再经米曲霉发酵6 d后,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7.89%和64.80% (p<0.05),发酵秸秆中的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335.10、1138.92、1954.20和201.99 U/g。爆破预处理后进行米曲霉发酵,对于提高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面对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毒副作用和禁用问题,研究高效复合益生菌来替代抗生素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获得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高效益生菌组合,本研究首先选用3种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菌-1、芽孢菌-2、芽孢菌-3)进行组合,获得最佳配比后再与乳酸杆菌和酵母菌进行组合。通过测定菌液的pH值及大肠杆菌数来判断不同配比的复合菌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芽孢菌组合(芽孢菌-2和芽孢菌-3的比例为1∶1)、乳酸杆菌、酵母菌按0∶1∶1、1∶3∶0、2∶2∶3和2∶3∶2来制备复合菌剂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而且优于抗生素。而没有添加乳酸杆菌的几组复合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明显较弱,说明乳酸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86.
为了进一步探索抗生素与益生菌的关系,并为畜产品的安全生产服务,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粘杆菌素和金霉素作用于乳酸菌,通过测定培养液的pH、吸光度值及活菌数目来判断抗生素抑制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在厌氧培养24 h后,0.025%的金霉素和0.05%的硫酸粘杆菌素可抑制乳酸菌的生长(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种抗生素对乳酸菌的抑制作用均逐渐减弱,说明益生菌的耐药性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87.
88.
家禽有机铬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是法国化学家Louis Vauquelin于1797年首次在自然界发现的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它曾被认为是有毒有害元素,甚至是致癌物质。直到1958年,美国医学工作者Schwarz和Mertz提出了葡萄糖耐受因子(Glucosr Tolerance Factor,简称GTF)假说,并于1959年鉴定出其有效成分为三价有机铬,三价铬主要通过GTF协同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来影响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才开始进行铬特别  相似文献   
89.
编者按:最近有读者来信说,当前小麦和(麦夫)皮价格相关无几,能否用小麦直接代替(麦夫)皮来配制猪的日粮?这样是否会影响到日粮的营养平衡?会不会影响猪正常的消化吸收?为此本刊特约河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专家林东康教授就此分析作答.  相似文献   
90.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不同栽植密度影响叶绿素在叶片中的含量,也影响不同种类叶绿素在叶片中的含量。叶绿素含量高低,决定着光合单位的多少、光合速率的快慢和光合积累的丰缺。不同种类叶绿素在总叶绿素中的含量高低,决定着叶片对各色光的吸收和利用程度。2003年和2005年,笔者对不同密度条件下草莓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河南许昌林科所进行,供试品种为全明星。按照栽培密度分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30m×1.4m。处理1:低密度栽培,667m2栽3行,共15000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