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5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干奶期的长短,要根据奶牛的产奶量、体质、营养状况来定,一般为60天,个别高产、体弱的可延长到70天。 (一)逐渐干奶法 用1~2周的时间将泌乳活动停下来,具体时间应根据当时产奶量确定。从干奶开始,停止按摩乳房,减少挤奶次数,改变挤奶时间,打乱泌乳规律,控制饮水,加强运动,改变日粮结构,减少精料、多汁料,增加优质干草喂量。  相似文献   
42.
1.取一块普通新砖,浸入水中(井水最好)数分钟,待砖吸足水后(不冒泡时)放入免笼。由于砖温度较兔体表温度低,从而能帮助兔体散热降温。一块2.5公斤的新砖,能吸水250克,水分全部蒸发,能吸收热量15千卡左右。  相似文献   
43.
1.加强母兔饲养。母兔怀孕20天后,饲料的喂量应是空怀期的2倍,蛋白质含量要增加到14%以上,同时要补饲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产前3天和产后3天,要减少精料,加喂复方新诺明,防止母兔乳房炎。产后3天,可让母兔自由采食,但要增加青绿多汁饲料,供给充足的饮水,对泌乳少的要喂催乳药物。  相似文献   
44.
<正>獭兔从仔兔、幼兔、青年兔到成年兔,一生中会遭受不同疾病的困扰,现将重点疾病介绍如下,以及早防患于未然,将发病降到最低,从而提高经济效益。1仔兔从出生到断奶大约45日龄时间称为仔兔期。初生仔兔体表无毛,调节体温能力差,一般10日龄左右开始恒定,因而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45.
正家兔是一种娇气的小动物,其疾病有上百种,但对生命威胁的仅有十余种,因此,抓住重点做好疾病的防控,并采取防重于治的综合措施,才能减少发病死亡率,降低损失。1兔瘟兔瘟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其传播迅速,发病死亡率高,损失惨不目睹。兔瘟四季皆发,以冬末春初为甚,青年兔敏感,仔、幼兔次之,通过交易、互往、笼具、草料等传播。经消化、呼吸和外伤感染。  相似文献   
46.
常福俊 《科学种养》2009,(12):47-47
兔流行性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以严重的水样腹泻为主。因其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30%~80%),已成为一种危害严重的新发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为甚;各品种兔均易感,以獭兔和毛兔为甚,肉兔次之;断奶幼兔最易感,青年兔次之。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受污染或霉变、饲料配方突然改变及气候突变等不良因素,都易诱发流行性肠炎。  相似文献   
47.
去年冬季,山西省清徐县某兔场自兔舍扣塑料暖棚以来,兔鼻炎、咳嗽、打喷涕、慢性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常发不断。用药治疗,病情好转,停药1~2天又原病复发。经检查,才知因使用了大棚蔬菜专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膜所致。该膜呈蓝色,有毒,保温性能好,经日光照射,使膜中...  相似文献   
48.
一月天气寒冷,温度低。北方冰雪封地数九寒天,南方气温也在0℃上下,是兔瘟、巴氏杆菌和魏氏梭菌等烈性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恰又处于元旦、春节两大节日之间,人事往来频繁,兔病防疫不可松懈。应做好兔瘟、巴波杆菌的防疫灭病工作。未注射疫苗的及时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49.
<正>乳房炎是母兔泌乳期最主要的疾病,发病后轻则影响其泌乳力,重则全窝仔兔中毒死亡(俗称黄尿症),严重时母兔失去泌乳能力甚至死亡。本病主要感染高泌乳力的母兔。其发病有明显的时间性,即产后3周内,占发病率80%左右,其中产后1周内又占到1/2以上。  相似文献   
50.
进入多雨潮湿季节,尤其是7~8月份,兔病多发,损失不迭,症状多以打蔫、震颤、麻痹、瘫软、流涎、腹泻等为主,病症近似中暑,死前又似球虫病。但综合论证结果是霉菌中毒。由于其发病急,死亡快,损失大,危及面广,故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