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0引言 小麦是喀什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模式主要采用机械条播。近几年,由于麦田杂草种类多、繁殖力强、危害重,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目前,应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已经成为喀什地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2.
新疆有首流行的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一枝花.”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调亏灌溉对干旱区滴灌核桃树土壤温度的影响,分析最有利的灌水模式。【方法】研究3个不同灌水量(正常灌水ETC、轻度缺水75% ETC和中度缺水50% ETC),7个处理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土壤温度、SPAD值、果实体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调亏度越大,土壤温度越高,在调亏的生育期内有增温的效果。油脂转化期(Ⅴ)之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在降低,表现为5 cm>10 cm>20 cm>30 cm>40 cm。在油脂转化期(Ⅴ)和成熟期(Ⅵ)时,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Ⅱ + Ⅲ)进行中度缺水土壤温度最高。开花坐果期(Ⅱ)调亏时,灌前与灌后的土壤温度差最小。调亏灌溉促进SPAD值的增加,在开花坐果期(Ⅱ)进行调亏果实体积最大。开花坐果期(Ⅱ)轻度缺水获得最高产量为4 150.7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达到9.25 kg/(hm2·mm)。【结论】结合土壤温度、果实体积、产量及WUE情况,开花坐果期(Ⅱ)轻度缺水是最有益处的处理。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硒作为高等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甜瓜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建立提高甜瓜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吐鲁番秋季大田栽培条件下,以甜瓜露地主栽品种西州密17号为试材,从初花期开始叶面喷施氨基酸硒处理5次,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甜瓜在各生育期的主蔓长、茎粗、节间长、叶面积和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外源氨基酸硒肥处理在一定时期内明显促进了甜瓜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在结果期(T3)、网纹期(T5)、成熟期(T6)3个时期A25处理,结瓜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对照处理分别高26.29%、53.51%和301.56%,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延缓了功能叶片进入衰老期的速度。【结论】各处理在初花期(T1)至盛花期(T2)主蔓茎粗和节间长增长速度最快,盛花期(T2)至结果期(T3)主蔓长和叶面积增长速度最快,A20和A25处理网纹期(T5)至成熟期(T6)主蔓茎粗和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同节位叶片在3个生育期A20和A25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显著改善了叶片的光合能力,延长了不同节位叶片的功能期。外源喷施2 0002 500倍氨基酸硒肥是延缓甜瓜功能叶片衰老的理想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下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方法】选取3种花育系列花生品种(花育25号、花育33号和花育36号),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1.2×105、1.5×105、1.8×105和2.1×105穴/hm2)处理进行列区设计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主茎高、侧枝长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筛选最佳种植密度。【结果】密度为1.2×105~1.5×105穴/hm2主茎高要显著大于密度为1.8×105~2.1×105穴/hm2;密度处理为1.5×105穴/hm2的侧枝长比其他处理显著高出1~6.8 cm;单株果数和饱果数均在低密度下最大,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种植密度对总分枝和结果枝影响差异不显著;花育33号在种植密度为1.5×105穴/hm2时产量为最大,为4 555.58 kg/hm2,其次是花育36号、密度为1.8×105穴/hm2处理,第三是花育25号、密度为1.5×105穴/hm2处理。【结论】花育系列花生品种种植密度为1.5×105~1.8×105穴/hm2。  相似文献   
86.
新疆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定量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自然与非自然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新疆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为植被覆盖状况表征指标,结合气候、地形、水文、土壤以及人为干扰等15种因子,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随机森林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2000—2018年新疆地区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探测。结果表明:新疆NDVI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山区高平原低的特点; 研究期间植被覆盖状况有明显改善,60.91%的植被区域NDVI呈增加趋势。土壤湿度的解释力最高(0.394),与耕地面积和潜在蒸散发共同主导植被NDVI的时空格局; 双因子的交互作用能以非线性方式增强对NDVI空间分布的解释力,其中,尤以土壤湿度和潜在蒸散发的交互作用影响力最强; 各因子存在促进植被生长的最适宜范围或特征,其中,NDVI空间变化基本与水分因素呈正相关,与辐射量、海拔呈负相关。总体上,土壤水分条件对新疆植被变化的影响更为直接,此外,适度的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为探究覆膜方式与灌水量对叶丛生长期甜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基地,以甜菜品种‘Beta379’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3种覆膜方式,分别为不覆膜(N)、覆单膜(T)、覆双膜(D);副区为3种不同灌水量,分别为5 700 m3·hm-2(W1)、4 200 m3·hm-2(W2)、2 700 m3·hm-2(W3),测定叶丛期甜菜功能叶(倒四叶)叶面积、根围、丛高、叶片数等生长指标以及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以及不同灌水量均显著影响甜菜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积累,其中双膜覆盖下4 500 m3·hm-2处理与双膜5 700 m3·hm-2、单膜5 700 m3·hm-2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其他处理在叶面积、根围、丛高以及单根质量方面平均高出12.65%、12.96%、3.93%以及9.93%,同时提高甜菜光合作用从而显著增加了甜菜干物质积累量,其中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增加15.84%、块根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14.72%,为甜菜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8.
库尔勒香梨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植物体内温度监测系统,监测了库尔勒香梨树干形成层的温度和主要气象因子,分析了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变化特性并探讨了融冻和日灼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变化有季节特性,阳面温度变化比阴面强烈,尤其是冬季更加明显;夏季阳阴面温度差异较小;白天树干阳面形成层温度高于阴面,夜间阴面温度略高于阳面;阳面日较差最高值出现在冬季,达33.14℃,比阴面日较差高17.14℃;越冬期间树干阳面日最低温度低于阴面,最高温度高于阴面,说明树干阳面比阴面更容易受到低温冻害和日灼危害;夏季树干阳面形成层日最高温度高于阴面且大于40℃高温持续日数在20d以上,说明树干阳面形成层比阴面更容易受到日灼的危害。  相似文献   
89.
吲哚丁酸和萘乙酸都具有促进葡萄插条生根,提高生根率和成活率,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本试验在统一的管理条件下,使用吲哚丁酸和奈乙酸的不同浓度溶液,不同时间处理葡萄插条,对插条成活率和生根量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90.
新疆策勒棉花特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索棉花的高产途径,在新疆策勒县新垦沙荒地和策勒绿洲农区进行了多年棉花特高产栽培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创的双层双株特高产栽培模式,每公顷皮棉产量可以达到3750 kg,较适宜的高产栽培品种为新陆早7号、秦远4号、冀棉492等,每公顷实测产量分别为4002、3843和3846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