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199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115篇
  70篇
综合类   842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228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0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比较北京槲栎和锐齿槲栎的耐盐性及其机理差异,以2种槲栎的2年生幼苗为材料,用1‰~4‰的不同浓度NaCl水溶液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盐含量条件下2种槲栎幼苗生长、生理适应性及k+、Na+离子分布。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增加,2种槲栎的总叶面积及生物量显著降低,北京槲栎降低幅度达30%,而锐齿槲栎降低幅度达到50%以上,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总体呈增大趋势,锐齿槲栎的增大幅度比北京槲栎高29%,锐齿槲栎叶片保护酶SOD、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显著低于北京槲栎。盐胁迫下2种槲栎根系吸收的K+离子多向茎叶中运输,而吸收的Na+离子多滞留在根系中,北京槲栎能维持稳定的K+离子含量在15 mg/g左右。由比较得知2种槲栎在基质盐浓度低于3‰时都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且北京槲栎耐盐能力优于锐齿槲栎。  相似文献   
62.
不同利用方式对荒地退化红壤肥力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以荒地退化红壤为对照,与造林、种稻、种植果树3种处理进行比较,研究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对退化红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利用方式对退化红壤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等有显著的影响,其影响效果表现为造林》水田》果园;同时还针对退化红壤提出了不同的合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63.
用碳素利用法对浙江省天台铅锌银尾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降低了供试土壤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剖面 ,且群落代谢剖面值与培养时间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其变化过程符合微生物种群生长动态模型 (S形 )。随着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的加剧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动力学参数K和r值越低 ,参数s值所需的时间则越长。上述动力学参数与群落代谢剖面各自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动力学参数K值和s值能够很好地区分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并且其区分效果比微生物群落代谢剖面值好。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动力学特征的变化可以较好地显示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模式的差异 ,反映矿区特定生境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重金属胁迫下环境微生物种群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4.
为探究延长酶5(elovl5)、延长酶2(elovl2)和去饱和酶2(fads2)基因在淡水鱼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中的相互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出斑马鱼elovl5~(-/-)(以下简称E5~(-/-)组)、elovl2~(-/-)×elovl5~(-/-)(以下简称E2~(-/-)×E5~(-/-)组)、elovl5~(-/-)×fads2~(-/-)(以下简称E5~(-/-)×F2~(-/-)组)、elovl2~(-/-)×elovl5~(-/-)×fads2~(-/-)(以下简称E2~(-/-)×E5~(-/-)×F2~(-/-)组)4种突变体模型,并对4种突变体进行大豆油饲料(SO)和亚麻芥油饲料(CO)的投喂试验,研究斑马鱼elovl5、elovl2和fads2在HUFA合成过程中对饲料不同脂肪源的响应。结果显示,在E5~(-/-)组和E2~(-/-)×E5~(-/-)组中,C18PUFA未出现明显累积,而E5~(-/-)×F2~(-/-)组和E2~(-/-)×E5~(-/-)×F2~(-/-)组中的C18:3n-3(ALA)和C18:2n-6(LNA)呈现显著的累积。elovl2、elovl5和fads2缺失后,肝脏elovl4a和elovl4b表达明显上升。不同脂肪源饲料投喂试验结果显示,SO饲料投喂后的E5~(-/-)组DHA含量与野生型(WT)无显著差异,E5~(-/-)×F2~(-/-)组较WT组DHA含量显著降低。然而,CO饲料投喂后的E5~(-/-)组DHA含量较WT组呈现显著升高,E5~(-/-)×F2~(-/-)组与WT无显著差异。fads2缺失斑马鱼去饱和作用受到显著影响,表明,fads2是HUFA合成过程中的必需酶。而elovl2和elovl5缺失的表型可能会被其他HUFA合成途径所弥补。以上结果表明,elovl2和elovl5在HUFA合成中存在基因间相互作用,fads2作为去饱和酶在HUFA合成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5.
气候变化对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珙桐地理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在珙桐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 生态信息系统GREEN ,找出适宜珙桐分布的气候参数区间 ,并以此确定了珙桐的适宜分布区 ,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 预测的 2 0 30年气候变化的结果 ,就气候变化对珙桐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 :到 2 0 30年珙桐的适宜分布区将发生改变 ,其中 ,适宜分布区的东界约向西移动 0°1 8′~ 1°1 8′ ,西界东南段约向东移动 0°1 8′~ 1°5 4′ ,北界和南界变化不大 ;2 0 30年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比当前气候条件下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约减少 2 0 %。本文还结合珙桐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就气候变化对珙桐影响的可能性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6.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与林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当前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以及与林业有关的问题。简要介绍了目前对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 气候变化可能对林业的影响, 以及林业对策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67.
在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与气候环境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筛选有代表性的生产力数据和与其相应的气象资料,构建了中国森林生产力气候模型,模拟出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借助气候环境信息制图软件,绘制了中国森林生产力图。  相似文献   
68.
杉木人工林针叶光合与蒸腾作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对3个林分(密度A1 667株·hm-2;B3 233株·hm-2;C9 767株·hm-2)的测定和分析表明,树冠不同部位的同龄叶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其最大光合速率不同;树冠同一层内,成熟针叶光合速率依当年生叶、1 a生叶、2 a生叶递减.强光下,中层叶的蒸腾速率明显小于上层叶.弱光下,中层和下层叶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几乎等于甚至超过上层叶.一般而言,杉木针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为1 000~1 900 μmol·m-2s-1,光补偿点很低,大致在4.780 ~30.114 μmol·m-2s-1范围.同一枝条不同部位不同年龄针叶光合和蒸腾的能力差异明显.枝条后部针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明显小于处于枝中、前部的同龄叶,却明显具有较高的量子利用效率或对弱光(以散射光为主)的利用效率,分别为当年生叶0.006 60 μmolCO2·μmol-1PAR;1 a生叶0.017 94 μmolCO2·μmol-1PAR;2 a生叶0.012 97 μmol CO2·μmol-1PAR. 针叶最大光合速率可达13.335 μmolCO2·m-2s-1 .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杉木针叶的蒸腾效率变化于0.003 5 ~0.007 gCO2·g-1H2O,越靠近枝条后部,蒸腾效率越低.一般而言,阳生叶的光合能力是阴生叶的2~4倍.生长季中当年生针叶光合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有2个峰值,中部和下部当年生叶的变化幅度小于上部针叶.辐射强度、空气湿度或者叶片周围空气的水汽压,是决定叶片气孔导度、光合与蒸腾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呼吸作用白天明显高于夜间,多呈中午单峰型;日变化规律主要受温度、叶片周围空气的水汽压大小控制.蒸腾和呼吸呈紧密线性负相关.3个林分中,无论是2 a生叶,1 a生叶或当年生叶,光合强度均是密度小的最大,密度大的最小.密度越大,叶平均N素含量越低,光饱和点越低,而光补偿点越高,偏向于利用较弱的光,生长也较弱.  相似文献   
69.
选用8周龄共360只体重相近的海兰褐壳蛋鸡,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在蛋鸡采食其它营养成分相同的情况下.配制不同梯度的能量饲料,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见蛋日龄提前。但见蛋后,高能Ⅰ组和低能Ⅱ组产蛋率上升较慢。随着能量的降低,到达产蛋率峰值的时间推迟,峰值以对照组最高,低能组居中,高能组最低。峰值后,高能Ⅰ组产蛋率迅速下降到35周龄的4.29%,高能Ⅱ组下降到46周龄的13.57%,而其它各组在37周龄前维持较高的产蛋率70%左右,到46周龄仍维持在41%以上。其平均产蛋率为对照组〉低能Ⅰ组〉低能Ⅱ组〉高能Ⅱ组〉高能Ⅰ组。22周龄前,体重随能量水平的增加而提高。28周龄各组体重均达到峰值,峰值后,除高能Ⅱ组体重基本平稳外,对照组、低能Ⅰ组和低能Ⅱ组体重逐渐降低,而高能Ⅰ组体重却迅速下降。除高能Ⅰ组蛋重明显低于其它各组,且变化曲线不规律外,其它各组符合蛋重的变化规律。蛋鸡存活率以高能组最低,低能组居中,对照组最高。腹脂率随能量水平的升高而提高,以高能Ⅰ组最高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高腹脂与低产蛋率相关。  相似文献   
70.
不同氮肥用量对番茄生长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番茄生长性状、果实品质及植株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_2(N=2 g/盆)处理的单株结果数(21.5个/株)、平均单果质量(6.5 g/个)均达最高值,该处理所产果实鲜样VC含量(37.5 mg/100 g)和糖酸比(9.4)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植株中氮、磷含量均表现为果实叶茎,而钾含量则表现为果实茎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各器官中氮、钾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N_2处理显著高于N_1、CK和N_4(P0.05),该处理果实的VC含量和糖酸比也达最大值;综上,番茄盆栽中纯氮用量以2 g/盆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