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2篇
  19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张一弓  张一中  赵瑞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15-12317
根据山西省自然条件和节水农业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山西省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山西省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2.
低磷胁迫下马尾松无性系磷效率性状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剖析不同类型低磷胁迫下马尾松应对大气氮沉降的生长表现和适应机制,为在大气氮沉降背景下选育营养高效利用的马尾松速生优质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来自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全同胞子代的 5 个优良无性系 1 年生扦插幼苗为材料,分别在同质低磷 (介质表层与深层均缺磷) 和异质低磷 (介质表层磷丰富、深层缺磷) 两种土壤磷素环境下设置两种浓度梯度的模拟氮沉降试验,以研究低磷胁迫下马尾松无性系苗木生长、根系发育及氮、磷效率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差异和规律。 【结果】1) 不同类型低磷胁迫下马尾松苗高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出显著的无性系变异,且在同质低磷下存在明显的无性系 × 氮交互效应 (P < 0.05)。2) 马尾松无性系在不同类型低磷胁迫下应对氮沉降的适应机制有所差异。同质低磷、高氮环境下,33-4 和 19-5 等生长势较强的无性系,其根系长度、根表面积以及根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生长势较弱的无性系,干物质积累量与酸性磷酸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增强,表明根系可通过增加在土壤中的分布面积和提高酸性磷酸酶活性来应对高氮、低磷的外界环境;异质低磷下,生长势较强的无性系,其根系长度和表面积在高氮沉降下显著增加,但比根长反而显著下降,意味着根系在高氮下增加吸收面积的同时,降低自身内部消耗可能是马尾松高磷效率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之一。3) 马尾松无性系的磷吸收效率受氮沉降影响较大,在不同氮、磷水平下,其磷吸收效率与氮吸收效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表明模拟氮沉降有利于马尾松无性系对土壤中磷素的活化吸收,但磷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4) 马尾松无性系的干物质积累量、根系长度、根表面积以及根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幅较大,且无性系重复力均达到 0.75 (P < 0.05) 以上,这为高氮、低磷环境下马尾松耐受型植株的选择提供了可能。 【结论】以马尾松根系形态和根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异为突破口,选育氮沉降下具有高磷效率的马尾松无性系将有利于遗传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在土壤有效P匮乏的立地条件下,揭示针叶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马尾松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内30个无性系为试验对象,野外调查11年生时马尾松二代无性系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与针叶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1)各生长性状在马尾松二代无性系间差异显著,且无性系重复力较高,均达到0.95以上。马尾松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P含量及N/P在二代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二代无性系树高、胸径与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含量、N/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针叶N/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 6和0.542 8,与当年生针叶N/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 9和0.679 2;(3)基于主要生长性状、针叶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可将30个马尾松二代无性系聚为4类:类群1无性系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优良,成熟针叶N/P较高,而当年生针叶N/P相对较低;类群2无性系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较好,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P值在30个无性系中居中间水平;类群3占试验无性系总数的一半,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一般,成熟针叶与当年生针叶N/P相差较大,大部分无性系成熟针叶N/P较低,而当年生针叶N/P相对较高;类群4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较差,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P均较低。[结论]在贫P立地下,马尾松二代亲本无性系C13(7750×1126)和C14(3201×1123)各生长指标均较高,可能是通过调整当年生针叶和成熟针叶的养分分配,增加了当年生针叶对限制其生长的P素的再利用和再吸收,促进了N素的吸收,调整了当年生针叶和成熟针叶的N/P,以形成特定的养分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4.
多元线性回归法是用电量预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带反馈的多元线性回归法是一种改进的回归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反馈,即利用带多次反馈的多元线性回归法,结合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以陕西省用电量为例探究分析多次反馈的多元线性回归法在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从而得到更精准的用电量预测模型.最后以四川省的用电量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体现出了该模型的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45.
开展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是促进农业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路径选择。探讨了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及贡献,分析了山西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应坚持调整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将科技支撑融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6.
47.
以清除超氧阴离子、H2O2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作为指标,对鲍姆木层孔菌PB-10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实验研究;利用反相C18柱,分析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鲍姆木层孔菌(桑黄)PB-10子实体的粗黄酮含量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均好于菌丝体。  相似文献   
48.
3种除草剂对水稻旱直播阔叶杂草防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男  张一  丁伟 《植物保护》2021,47(5):302-309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茎叶处理对旱直播水稻田旱生阔叶杂草防除及安全性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用30% 2,4-滴丁酸钠盐AS、84%氯酯磺草胺WG、480 g/L灭草松AS 3种除草剂在水稻4叶期、5叶期施用,施药后每间隔7 d测定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和水稻目测药害,同步测定水稻生长指标和抗逆酶活性。结果表明:30% 2,4-滴丁酸钠盐AS 900.0 g/hm2在水稻4叶期的杂草防效最佳,第28天杂草株防效及鲜重防效仍可达93.55%和96.42%,且对大龄鸭跖草防效显著,施药后水稻生长与人工除草相比无显著差异。叶片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均先升后降,至施药后28 d恢复正常。30% 2,4-滴丁酸钠盐AS 900.0 g/hm2可高效防除阔叶杂草,该药剂在水稻4叶期和5叶期施用对旱直播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49.
于2019年5—10月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青薯9号和燕麦燕科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种植模式(马铃薯单作、马铃薯燕麦间作,分别记为IP、JP),4种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的裂区试验,测定马铃薯叶片CAT、POD活性,MDA、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及马铃薯品质。结果表明:施氮条件下,马铃薯CAT、POD活性均显著高于N0处理(P<0.05),成熟期,JP在N3水平下CAT、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较N0处理分别增高14.0%、22.5%、19.6%,N2水平下MDA及脯氨酸含量较N0处理分别降低2.1%、56.8%,现蕾期至块茎膨大期,JP的生理特性优于IP;间作和适宜的施氮量有益于马铃薯品质提高,N1、N2、N3较N0处理,IP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5.9%、23.8%、12.3%,JP分别增加11.4%、45.6%、17.1%,IP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3.2%、16.7%、22.8%,JP分别增加27.8%、64.6%、1.1%;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氮量为N2时最高,IP、JP较N0分别增加3.0%、8.9%,且JP显著高于IP(P<0.05)。由通径分析中剩余因子e=(1-R21/2可知,马铃薯生理指标对支链淀粉形成的影响最大,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最小,剩余因子分别为0.750、0.401。叶绿素对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形成的直接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28、0.767,可通过叶绿素含量反映出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可溶性糖的含量。综上,马铃薯燕麦间作复合系统优化了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从而达到改善品质的目标,在生产中建议的施氮量为150 kg·hm-2(N2)。  相似文献   
50.
要想做好畜牧兽医信息工作,我们认为关键是要有一颗爱岗敬业、富有进取心、能打硬仗的心理素质。信息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其“采、编、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责任重大,既是对我们工作能力和技巧的检验,又是对我们思想认识程度、政策理解深度、业务工作熟悉程度和领导意图理解准确度的检验。我们如何才能做好畜牧兽医信息工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