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研究各气象因子对蚕豆年度产量的影响程度,利用1986—2007年、2010—2016年湟源县农业气象观测站蚕豆观测地段产量资料和湟源县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各气象因子与蚕豆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因子影响产量波动从大到小依次是6—8月累计降水量、≥0℃积温、气温日较差、累计日照时数、日平均地温、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5—8月累计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477 0,达到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446 0,达到极显著水平。5—8月累计降水量对产量有最大的直接正相关(0.478 0),可导致蚕豆年度间产量波动幅度为33.2%。  相似文献   
22.
23.
为筛选用于防制奶牛子宫炎的乳酸菌菌株,本试验选取产后30~50d的健康奶牛,采集子宫颈口处分泌物,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进行乳酸菌初步筛选。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将具有乳酸球菌或乳酸杆菌典型形态的疑似菌株进行针对性生化鉴定。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扩增其16SrDNA全序列并测序,将所得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并检测分离菌株对山羊上皮细胞的黏附活性。结果显示,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rDNA测序分析,得到13株乳酸菌,其中5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6株具有较强黏附上皮细胞的能力,7、12和23号3株兼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黏附上皮细胞能力。综上,本试验建立了健康奶牛子宫颈中乳酸菌的筛选方法,得到3株具有良好益生特性的乳酸菌,为制备微生态制剂提供了基础材料,对防制奶牛子宫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旨在探讨鱼腥草芩蓝口服液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等方法建立炎症及疼痛模型。造模前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鱼腥草芩蓝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双黄连口服液20mL/kg体重,鱼腥草芩蓝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34、17、8.5g/kg体重剂量的鱼腥草芩蓝口服液,连续给药5d,观察鱼腥草芩蓝口服液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的鱼腥草芩蓝口服液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降低醋酸诱导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说明鱼腥草芩蓝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临床试验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1)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起至2015年4月,全面收集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试验研究.按照Cochrane方法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3419头患病牛,其中试验组2481例,对照组938例,试验组均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青链霉素治疗.复方中药治疗牛乳房炎的总治愈率显著高于青链霉素对照组[OR=2.03,95%CI(1.56,2.63),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青链霉素对照组[OR=2.25,95% CI(1.57,3.22),P<0.05],乳区总治愈率高于青链霉素对照组[OR=1.54,95% CI(1.43,1.66),P<0.05],乳区总有效率极显著高于青链霉素对照组[OR=1.20,95%CI(1.15,1.26),P<0.01].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性.[结论]复方中药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显著优于青链霉素,即奶牛乳房炎的中药防治研究存在重要潜力.  相似文献   
26.
丹翘灌注液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丹翘灌注液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致小鼠肉芽肿、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小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观察丹翘灌注液的抗炎和镇痛作用。40、20、10 g/kg的丹翘灌注液能不同程度的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棉球引起的肉芽肿增生;不同程度的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和福尔马林引起的舔足时间。结果表明,丹翘灌注液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为比较自拟方芩连液和白虎汤对气分证的疗效差别,以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作气分证家兔模型,在两种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了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的含量变化,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显示,白虎汤对气分证家兔升高了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AOC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但能使血清SOD下降,MDA上升;芩连液可使得IgM和IgG含量下降,SOD上升,MDA无显著变化,而T-AOC含量下降。结果表明,白虎汤对气分证家兔免疫调节和总抗氧化能力的保持优于芩连液,但对SOD和MDA调节不及芩连液。  相似文献   
28.
静脉灌注LPS对家兔的发热效应及肝蛋白的SDS-PAGE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静脉注射内毒素(LPS)的方法建立了家兔发热模型,并以白虎汤的降温治疗作为反证,再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和分析了LPS引起的发热效应对家兔肝脏总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以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以15μg/kg体重的LPS静脉注射家兔能很好地复制出动物温病模型,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动物的肝蛋白表达均有各自的特异条带。所以,肝组织蛋白的表达变化可以作为动物温病研究与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9.
白术提取液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白术提取液对小鼠腹腔注射和肌内注射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为白术提取液100g/kg腹腔注射组、20 g/kg肌内注射组和生理盐水100mL/kg腹腔注射组,注射给药后连续观察7 d,测定其1日最大给药量,确定白术提取液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和肌内注射的1日最大给药量依次为100和20 g/kg,分别相当于临床犬日用量的400和80倍.说明白术提取液较为安全,可在临床研究试用.  相似文献   
30.
藿芪灌注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藿芪灌注液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淫羊藿、红花、丹参与益母草进行TLC定性鉴别;使用Wond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8∶72),柱温40℃,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10μL,流速1.0mL/min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使用ZORBAX SB-C18柱(4.6mm×150mm,5μm),漂移管温度为90℃,载气流速为2.5L/min,流动相∶甲醇-水(65∶35),柱温40℃,流速1mL/min,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TLC鉴别色谱图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测定淫羊藿苷与黄芪甲苷含量表明,分别在2.336~58.4μg/mL(r=0.999 9)和0.047 8~0.478mg/mL(r=0.999 6)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0.45%和99.26%,RSD=1.46%.结论所建立的特征图谱专属性强、准确可行、简便、可快速用于定性鉴别、定量检测,可有效地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