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63篇
  2022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对西藏环拉萨地区土壤、牧草、家畜(羊)被毛中六种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牧草及家畜被毛中Cu,Fe,Zn,Mn,Mg五种元素均不表现缺乏,但土壤及牧草中Se含量处于缺乏的临界水平,家畜被毛中Se含量低于其缺乏临界值,提示该区为低Se生态。  相似文献   
72.
73.
胎衣不下是奶牛分娩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青、粗饲料饲喂量不足的奶牛场发病率更高。课题组经过在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进行大量的调查表明,这些地区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平均为45.6%。由于此病容易继发子宫内膜炎,直接导致不孕等多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甚至被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多年临床试验证实,干奶期奶牛添加“胎衣滞克”能显著降低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子宫内膜炎及乳腺炎的发病率,同时还能提高产奶量。1组方与制作1.1组方原则1.1.1调和气血,消除瘀滞中兽医学认为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气滞,“胎衣滞克”可增强活血…  相似文献   
74.
魏东  张乃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35-1036,1069
用合成的NFLX-BSA偶联物免疫成年獭兔,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血清效价.结果表明:采用合成的NFLX-BSA偶联物免疫成年獭兔获得了高效价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75.
以牛皱胃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和CCK-8法检测添加不同浓度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ic acid,β-HB)对牛皱胃平滑肌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接种不同的细胞密度((0.2、0.5、1、2、3)×105个/mL),加入MTT/ CCK-8孵育后,在不同的波长下读取D值并进行分析.确定CCK-8法的最佳检测波长为450 nm,最佳细胞浓度为1×10 5个/mL,最佳检测时间为4 h;MTT法的最佳检测波长为490 nm,最佳细胞浓度为3×105个/mL.在检测β羟丁酸对牛皱胃平滑肌细胞活性的影响时,2种方法的结果对比发现CCK-8法的数据偏差小,准确性高,灵敏,优于MTT法.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一种快速提取、纯化相思子凝集素(Abrus agglutinin,AGG)的方法。以Sepharose 6B(琼脂糖凝胶)为亲和层析介质,结合Hiload 26/60 Superdex 75凝胶层析柱,粗提物经2步层析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AGG。SDS-PAGE电泳时其相对分子量约为65.4 kD,凝集兔红细胞的最小浓度约为0.5μg/mL,LD50为3.6 mg/kg。采用该方法可从相思豆中快速制备高纯度AGG。  相似文献   
77.
铜中毒是动物因摄入过量的铜而发生的以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和贫血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铜作为生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机体摄入过量的铜,易引起铜在体内的大量蓄积,而导致铜中毒.单胃动物对铜有较大的耐受量,而反刍兽常发生铜中毒,其中以绵羊最为易感.现介绍一起绵羊铜中毒性疾病.  相似文献   
78.
为制备牛整合素β7亚基片段的多克隆抗体,根据GenBank中牛整合素β7基因序列,合成了β7亚基 288 bp(140-427 bp)的cDNA片段,通过DNA重组法构建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证实成功表达了分子质量约为15 ku的β7蛋白。超声破碎细菌后,Ni-NTA树脂进行纯化,免疫兔子获得多抗。间接ELISA检测多抗效价为1∶32000,为进一步研究牛整合素α4β7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产后15~20 d、跗关节炎患牛与正常奶牛血清中蛋白、甲状腺素(T3、T4)、维生素、葡萄糖、乳酸、丙酮酸、Ca、P等生化指标的比较,探讨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奶牛骨关节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α-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酸和丙酮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糖、VA、VC、VE及Ca、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后关节炎过程中T4、VA、VC的含量降低使关节软骨的胶原及蛋白多糖合成减少,解聚相对增多,引起血清蛋白组成发生变化;而产后血糖水平降低,引起乳酸、丙酮酸含量升高,低血糖又抑制了VC的合成;关节炎过程中可见Ca、P水平降低,可能是通过影响骨质代谢而促进了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乳腺炎是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最常见的多发病,是危害奶业生产的头号疾病。通常认为,乳腺炎是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进入乳腺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由于该病病因复杂,致病途径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这也导致临床上对乳腺炎的防制除了抗生素外,尚没有其他较好的对策。因此,弄清乳腺炎的致病途径、丰富发病机理、寻找防制新途径,已成为破解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瓶颈的重大需求。基于乳腺炎常伴发或继发于前胃疾病、靶向乳腺局部防制效果有限的临床现象,依据肠道菌群紊乱可损伤肠黏膜屏障、肠内细菌及其代谢物可迁移至肠外远端器官的病理机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没有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下,瘤胃菌群紊乱可导致致病菌及代谢物易位至乳腺,引起乳腺炎。本课题组提出“内源性乳腺炎”病理概念,认为“内源性乳腺炎”的病理机制是以肠-乳腺轴这一介导途径为基础的。并提出基于致病途径将乳腺炎分为外源性乳腺炎和内源性乳腺炎的新的病因学分类方式。乳腺炎这一新的病理学概念的阐明和分类方式的建立,或许将是更深入认识和破解乳腺炎发病机制与防制难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