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5篇
  86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讨论了ASCM系统中XML数据文档关系化存储的实现.在模式映射的基础上,考虑到ASCM系统数据量大、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提出一种内联的模式映射算法.转换过程充分考虑XML数据的层次性、顺序性,尽可能多地保持XML模式信息以方便文档重构,实现了XML数据在关系模式中的有效存储,为建立统一的ASCM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剑麻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是我国热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对我国剑麻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有效对策以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3.
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作为向社会出具公证性检测数据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结合笔者从事第三方检测的经验,现就如何保证实验室样品检测质量这一方面应注意的事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4.
河南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河南省的流行情况与流行规律,河南农业大学附属动物医院对1 430例猪采血,运用IHA方法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水平检测.检测结果:总体阳性率为40.21%(575/1 430),与猪瘟、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弓形体病、衣原体病等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调查结果表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河南省普遍存在感染,其流行和发生与猪场规模、月份及其他疾病感染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35.
在分析英国食品供应链发展背景和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展现供应链各环节相互关系,并通过中英两国食品供应链的对比,展望中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6.
环渤海低平原区土壤安全容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环渤海低平原区的土壤安全临界容盐潜力和最大容盐潜力分析,为保障土壤安全和粮食作物安全下的咸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验室数据和整合所搜集资料,查明了环渤海低平原区的0~40cm土壤含盐量现状,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盐分情况下的土壤安全容盐值、土壤化学类型和作物布局结构为参考指标,对研究区的土壤安全容盐潜力进行了评价。总的来看,环渤海低平原区的土壤安全临界容盐潜力变化区间为1.0~3.0g/kg,其中以2.0~2.5g/kg的潜力区为主,占总面积的81.3%,整体容盐潜力较大;其他等级1.5~2.0、2.5~3.0和1.0~1.5g/kg的潜力区,分别占10.0%、5.4%和3.1%。土壤安全最大容盐潜力区的变化区间为1.5~5.5g/kg,其中以2.5~3.5g/kg的潜力区为主,占总面积的68.7%,整体容盐潜力较小;其他等级3.5~4.5、1.5~2.5和4.5~5.5g/kg的潜力区,分别占25.2%、5.1%和1.0%。土壤安全临界容盐潜力区和最大容盐潜力区在空间格局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临界容盐潜力大的地区,最大容盐潜力也大;反之,依然。  相似文献   
37.
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研究不同类型降雨下土地利用/覆被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对于科学指导植被建设和控制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南方红壤区典型小流域8种不同利用土地的径流、泥沙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土地的径流和泥沙流失差异明显,且各利用土地的径流和泥沙流失的变化对雨量雨强变化的响应不同;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调控排序为果园>旱平地>油茶>弃土场>水保林>坡耕地>水田>裸地,泥沙调控排序为果园>油茶>旱平地>水田>裸地>水保林>坡耕地>弃土场。因此,具有水土保持措施的果园保水保土最好,而裸地产流最大,坡耕地和弃土场泥沙流失最多,产流和产沙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该研究结果为南方红壤区的水土保持规划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生态环境的层次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的难度。确立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在解决同一类问题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众多学者长久以来关注的关键问题。该文以延安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区为实证对象,选取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法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多方案综合决策支持系统(driving force pressure state impact response framework-multipl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DPSIR-mDSS)对研究区域1999-2009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环境效应进行了评家,结果表明:DPSIR-mDSS模型在构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时将人类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与环境系统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简化为一对一因果链,评价过程得以分解、简化,且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域生态恢复环境效应实际变化情况一致,能较好的解释研究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环境效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生态恢复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总体而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但一些新的问题诸如耕地压力、生态需水亏缺等接踵而至,应在今后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9.
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草)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生态建设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开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恢复,林草覆盖率明显增加。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耕地(0a)为对照,研究了退耕年限(3~5,10,18,28,37a)对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相同土层根长密度都表现为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表现为37a>28a>18a>3~5a>10a>0a;撂荒地植被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相同层根系生物量表现为28a>37a>18a>3~5a>10a>0a。  相似文献   
40.
双环直径对土壤入渗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双环法是测定土壤入渗速率最为广泛最为经典的方法,但双环直径可能影响土壤入渗速率测定结果,因其为地表积水有压入渗,在坡地上测定时,因整平地表时会产生很大扰动,从而产生测定误差。研究设计5组不同直径的双环入渗试验,分析双环直径对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累计入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环内环直径分别为15,20,25,30cm时,初始入渗速率分别是常规内环直径为35cm双环的88.3%,110.8%,119.9%,100.7%,稳定入渗率分别是54%,73%,85%,89%。对不同时刻入渗速率进行T值检验发现,用内环直径为20,25,30cm双环测定的入渗过程与常用内径为35cm的双环测定土壤入渗过程无显著差异。考虑地表扰动因素、试验需水量等多因素的影响,可用内环直径20cm、外环直径为35cm的双环替代目前常规内环直径为35cm,外环直径为50cm的双环,用于坡地土壤入渗速率测定,可以减少地表扰动,从而准确测定土壤入渗率,又能节约用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