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1乳品质量安全的概念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解释,食品安全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这里,食品安全就是指的食品质量安全。那么,对于乳品来说,则应该是乳品质量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夏季10日龄及断奶后上海地区荷斯坦犊牛所处微环境对其生长率和发病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夏季牛舍内外TH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以木屑断作为奶后犊牛牛床垫料会使牛床垫料内细菌数明显升高(P〈0.05),空气湿度的升高会引起垫料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断奶后犊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未断奶犊牛(P〈0.05),未断奶犊牛平均日增重随温湿度变化波动较大,热应激对未断奶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3.
解决高产奶牛能量负平衡的方法是提高奶牛的能量摄入量。奶牛实际生产上的几种传统解决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在高产奶牛泌乳早期,增加于物质摄入量是解决能量负平衡的最先考虑,是满足其高能量需求的最简单的办法。但是泌乳早期,当泌乳量渐渐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因为奶牛的胃及消化器官的容积和激素对采食的影响,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没有达到最高。同时奶牛的瘤胃微生物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这时奶牛消化能力也很弱。所以,这时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64.
饲料霉菌毒素对奶牛的毒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发霉饲料和霉菌毒素中毒是世界范围内奶牛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饲料中自然产生的毒素污染会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饲料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可在谷物的生长过程、饲料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中产生。普遍存在于奶牛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进人奶牛体内发挥生物学效应,影响奶牛生产性能,造成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损失,有效地减少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对于获得高产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分离自上海4个规模化奶牛场的63株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性分析,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型在上海地区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情况,并分析基因型和耐药性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利用RAPD技术对6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共分为9个基因型,其中以Ⅵ型为主,占总数的47.62%。各个奶牛场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Z奶牛场和D奶牛场基因型分布较平均,而W奶牛场和X奶牛场基因型分布较集中。6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种常用抗生素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已完全耐药,各个奶牛场的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型和耐药性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对治疗前的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研究乳房炎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对乳房炎的治疗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通过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发现乳房炎奶样中除大肠杆菌外,还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雷氏菌等其他的致病菌,并且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与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时间和乳房炎复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区系结构越复杂,治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引起后期乳房炎复发的病原菌包含在治疗前的奶样中.  相似文献   
67.
通过传统分离鉴定技术调查上海地区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样真菌感染情况,并利用DGGE技术对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真菌在隐性乳房炎奶样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样病原菌阳性率为90.80%,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2.78%,霉菌感染率8.05%,酵母菌感染率2.30%.对真菌感染奶样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分析显示,病原真菌包括曲霉属、酵母菌以及青霉属3大类,每份奶样含有2~8种真菌不等,烟曲霉、黑曲霉和斜卧青霉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8.
研究表明,患有亚临床酮病的牛只每天要比非酮病牛的产奶量减少1~10L,一旦开始泌乳,高产奶牛的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大约是40%,而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仅为5%。由于亚临床酮病不容易被发觉,所以往往在牧场的日常管理中被忽视。一头患有亚临床酮病牛所带来的损失约为78美元,在此情况下,也增加了奶牛患有临床酮病及皱胃扭转、胎衣不下等疾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奶牛亚临床酮病与乳房炎的关系以及血液中的酮体成分对奶牛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156头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SCC〈200000/mL),共筛选亚临床酮病奶牛69头(1.0mmol/L≤BHBA〈2.6mmol/L)作为试验组,根据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配对的69头奶牛作为时照组(血液BHBA〈1.0mmol/L),监测乳房炎发病情况并在各组中选取12头奶牛检测血液酮体水平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亚临床酮病奶牛试验期间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3.48%,对照组试验期间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1.8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奶牛乳房炎高发期为分娩后3~6周,对照组奶牛乳房炎发病时间为分娩后5~8周,亚临床酮病发病后1~3周内为乳房炎的高发期,占试验组奶牛乳房炎总发病比例的73.33%,试验组和对照组病原菌的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奶牛血液中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H—PX活力、MDA和N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ACAC浓度与GSH—PX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r=0.595),ACAC浓度与NO呈显著正相关(P〈0.05,r=0.655),T—AOC与MDA呈显著负相关(P〈0.05,r=0.533)。结果表明奶牛亚临床酮病可以导致乳房炎的发病率升高,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亚临床酮病对乳房炎病原体构成无影响;外周血酮体水平升高导致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并引起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发挥抗氧化功能时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70.
奶业是节粮、高效、产业关联极高的产业,奶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现代奶业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奶牛业一直快速发展,奶牛存栏总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