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热应激对上海地区奶牛生理指数和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牛舍室内外温湿度、泌乳牛的心跳频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以及牛产奶量,分析热应激与奶牛生理指数和奶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温湿指数(THI)与心跳频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9〉r0.01,27),THI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2〉r0.01,27),THI与体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8〉r0.01,27),THI与奶产量呈弱的负相关(r=-0.26)。  相似文献   
72.
随机选取某牧场处于热应激环境中的10头荷斯坦奶牛,对其常规生理指标中的直肠温度、呼吸数进行测量,并同时监测牛舍中的温度、相对湿度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牛舍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与THI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牛舍温度、温湿度指数的升高会导致泌乳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升高,但相关性并不显著;牛舍湿度的升高会导致泌乳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的下降,但相关性不显著;奶牛直肠温度与吸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直肠温度=呼吸频率×0.086+34.66。  相似文献   
73.
犬球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期收治1例以腹泻、便血、消瘦为特点的病犬,通过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犬球虫病,经治疗后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4.
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组产奶量平均提高2.3kg;(2)乳脂率提高0.49个百分点,折算标准乳5.5kg;(3)乳蛋白提高0.07%;(4)每天每头奶牛多获利5.5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5.
非酯化脂肪酸(NEFA)升高是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标志,也是导致奶牛发生脂肪肝和酮病的直接原因。在过去的30余年里人们对围产期奶牛NEFA营养调控的方法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介绍了TMR原料的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的评估、TMR感官评定、水分和制作粒度的控制、营养成分和混合均匀度的检测、饲喂效果观察以及采食TMR后奶牛的粪便分析,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奶牛TMR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调查了上海某奶牛场的乳房炎发病原因、发病情况、防治措施并进行了监测。在1382头泌乳牛中,患临床乳房炎的头数占全场泌乳牛的3.47%,患隐性乳房炎的乳区数占全场泌乳牛的17.49%。采集了100份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64株主要的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属33株(包括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分离菌株的51.56%;大肠杆菌12株,占分离菌株的18.75%;无乳链球菌14株,占分离菌株的21.87%;乳房链球菌5株,占分离菌株的7.81%。  相似文献   
78.
2010年9月25日~10月10日应美国国家干草协会(NHA)牧草出口加工委员会(EPC)主任JohnSzczepanski先生的邀请,在上海奶业协会陈新秘书长以及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黄黎明总经理、袁耀明经理和上海牛奶集团等相关领导的推荐下,笔者等有幸参加了中国进口苜蓿草质量控制考察团,对美国苜蓿草主要种植区域西海岸华盛顿州的哥伦比亚盆地和加利福尼亚洲的皇家峡谷进行了历时15d的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79.
<正>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霉菌毒素在生产中可以导致多种难以判断的综合病症[1]。因此,越来越多的生产者意识到霉菌毒素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调查显示一些主要的霉菌毒素在奶牛饲料中普遍存在,主要包括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等[2,3]。研究表明,来自  相似文献   
80.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iury,ASCI)是兽医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车祸、重物打击、从高处跌下和野蛮驱使动物等原因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运动障碍、后躯麻痹甚至瘫痪。国内对该病的研究报道甚少,随着国内小动物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ASCI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