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统的地震采集过程中,为了压制规则干扰、提高资料信噪比,多采用组合接收技术。随着室内处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分辨率采集技术的要求,地震采集开始倡导使用单点接收技术。通过分析对比低频检波器SG-5在海内外的应用效果认为:在常规可控震源勘探中,单只SG-5与常规检波器组合接收效果相当;在低频可控震源勘探中,单只SG-5低频优势较为明显;SG-5在保持高频的同时,拓展了低频,减少了检波器的使用数量,降低了野外放线压力和城区放线难度。  相似文献   
12.
烟台芦洋湾鼠尾藻种群生物量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对烟台芦洋湾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实验设立固定样方观测了鼠尾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生境因子对鼠尾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鼠尾藻分布在低潮线以上50~125cm的中潮带和低潮带之间;(2)生物量消长和平均藻体长度消长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呈双峰曲线(7月份和12月份达到峰值,9月份达到最低值);(3)生活周期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休止期、生长期、繁殖期和衰退期,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为有性生殖期;(4)营养生殖贯穿全年,并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5)快速生长期内(5-7月),其大小级层次明显,近似正态分布;(6)水温为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浪冲击度和人为干扰,干露对鼠尾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总之,本调查区域的鼠尾藻种群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与其他海区种群差异显著,生长地区的环境因素是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芝罘湾养殖日本长海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日本长海带在烟台市芝罘湾养殖试验情况,日本长海带与烟台市养殖品种和野生品种的外部形态不同,且生长速度快,生长期长,成熟晚。试养证明可以在芝罘湾养殖。在海带育种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南城淮山是一种著名的山药品种,已成为该县的一种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hm^2,2000年10月中旬,笔者调查发现,该县徐家、万坊、洪门、天井源、株良等乡镇种植的淮山普遍发生了炭疽病,病株度一般在10%左右,发病最严惩的是徐家乡白洲村,约7hm^2淮山地普遍发病,其中50%的地块病株率达100%,病叶率为80-90%,并出现了大量落叶或死藤现象。根据调查情况,现就该病的发生原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瓜实蝇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全胜 《中国蔬菜》2002,1(3):37-38
瓜实蝇[Bactrocera (Zeugodacus)cucurbitae(Coquil lett)]属双翅目实蝇科害虫,国内多分布于江苏、福建、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台湾等地。  相似文献   
17.
据1990~1992年辣椒疫病 Phytophthora capsici 的调查研究,我区该病发生规律是:始期为4月中下旬;高峰期有2次,分别为5月下旬及6月中下旬;末期为7月中旬初。气温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首要条件,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雨日与发病成正相关;品种是诱发病害的内因,土质和栽培技术是导致疫病发生的先决条件。通过水旱轮作、高垄窄畦、三沟配套、地膜覆盖、选用抗病品种、搞好苗床、种子消毒;作好苗期、定植至挂果期的药剂预防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害。药剂防治以含铜制剂农药为佳。  相似文献   
18.
海带配子体克隆大规模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控制适宜条件使海带配子体克隆正常生长,根据生长情况拟合出鲜重增长曲线,并回归分析出鲜重与生长时间关系方程。定期测定培养液中N、P含量,分析出N6g/m^3,P 1g/m^3,每周换水1次可满足较小密度克隆生长需要;N10g/m^3,P2g/m^3,每周换水1次,可满足较大密度克隆生长需要。通过不同接种密度瞬时生长率比较,证明克隆密度越低,生长速度越快,分瓶数量越多,总重量增长越多,大规模培养结果:起始重量48g,2个月达到12276g,生长速度约每周翻1番,结束培养时平均密度达22.8g/L。  相似文献   
19.
海带种质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述了海带继代培养种质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藻类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海带种质保存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海带种质保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藻类,养殖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丰富的种质资源是渔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海带种质资源将为提高海带品种质量、实现海带良种化生产提供重要保证,使我国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重要产业在新世纪仍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海带的生活史分两个世代:孢子体和配子体。配子体是海带的单倍体阶段,在该阶段将雌配子体和雄配子体单个分离培养,可形成无性繁殖系。20世纪70年代,雌、雄配子体分离培养在我国首先获得成功,为保护海带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本文将介绍海带种质的保存技术,为海带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