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渑池县1993-2005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在数量、结构和空间上的特点和变化,分析了单一地类土地利用变化指数、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并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阳市属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雨水利用将是解决沈阳市缺水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中存在的城区雨水利用技术后,水价偏低,地表水拦蓄能力低等问题,提出了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属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雨水利用将是解决沈阳市缺水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中存在的城区雨水利用技术后,水价偏低,地表水拦蓄能力低等问题,提出了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环丙唑醇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通过建立乙腈提取、氮磷检测器检测方法对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样品中环丙唑醇的残留量进行检测,研究了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环丙唑醇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并对小麦中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环丙唑醇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空白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9.2%~95.6%,相对标准偏差为1.9%~10.0%,最小检出量为8.2×10?12 g,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 mg·kg?1,乙腈提取、氮磷检测器检测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可满足环丙唑醇在小麦上的残留分析要求。2010年和2011年,河南省、黑龙江省和江苏省3地环丙唑醇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5.5 d、18.1~34.5 d;不同施药次数、施药量及采样间隔,环丙唑醇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415 mg·kg?1。采收间隔期为14 d和21 d时,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环丙唑醇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采收间隔期为7 d,有效成分108 g?hm-2施药2次与有效成分162 g?hm-2施药3次时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普通人群环丙唑醇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00 109 9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5%左右,按本试验方式进行施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临潼区2015年度开展夏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工作的实施成效、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推进工作的体会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析研究现状,并对当前主要的残留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对DTCs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衍生化液相色谱法虽然操作步骤较繁琐、耗时长,但结果稳定可靠,并能区分不同结构类型,是目前重点且被广泛采用的方法,而同时测定DTCs类杀菌剂母体及其代谢物的串联质谱方法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常见性、多发性传染病,尤其是哺乳仔猪病死率很高,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的兽医工作实践,认真分析了本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误区和问题,并总结归纳出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今后猪病的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龙柏别名又叫龙松、绕龙柏、螺丝柏。常绿乔木,树干挺直,最高可达8m。树冠圆柱形似龙体,侧枝稍有螺旋体扭曲上伸,故而得名。小枝密集,叶密生,全为鳞叶,幼叶淡黄绿色,老后为翠绿色。球果蓝绿色,果面略具白粉。同属有金龙柏、铺地龙柏,无直立主干,植株就地平展,叶型多为鳞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并对优势菌株进行DNA序列分析,接着采用福林一酚法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的内生菌发酵液总多酚含量,然后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筛选出高活性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175株海南省油茶内生真菌中优势菌属中有蓝莓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拟盘多毛抱属(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 sp.),硬孔菌属(Rigidoporus vinctus),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子囊菌(Ascomycota sp.),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白腐菌(Cerrena sp.)。菌株S02、S03、S04、S8、L9和L12的总酚含量(粗提物浓度800μg/mL)分别为11.66 mg GAE/g、11.21 mg GAE/g、12.96 mg GAE/g、8.16 mg GAE/g、11.19 mg GAE/g、13.38 mg GAE/g;菌株S03、S04、S8、L9具有极佳的抗氧化性,在粗提物浓度800μg/mL时清除率分别为88.19%、90.72%、87.34%、90.40%。GC-MS分析菌株S02、S03、S04、S8、L9、L12的发酵产物分别鉴定出22种、16种、29种、20种、28种、25种成分。因此,海南油茶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富含生物活性化合物,有望作为医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原料,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生产系统和环境变化使得食物链变得更长,农产品成分更复杂,安全隐患增多。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