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寻信阳毛尖茶不同产区茶鲜叶品质的差异,对信阳毛尖茶5个产区(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罗山县和新县)的2批春茶和1批夏茶鲜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区的3批次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以浉河区最高;茶氨酸含量最高的为浉河区的第1批春茶和夏茶,罗山县的第2批春茶。5个茶区间,3批次茶鲜叶中茶多酚、水浸出物、茶多糖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咖啡碱、氨基酸、茶氨酸、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5个茶区的春茶与夏茶鲜叶中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茶氨酸、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规范化种植广藿香药材的安全性。[方法]用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对海南省万宁市、广东省肇庆市、湛江市吴川市、湛江市遂溪县4个产地的广藿香中的5种重金属含量(铜、镉、铅、砷和汞)进行测定分析与比较。[结果]用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得5种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0.13mg/L,相对标准偏差〈2.0%,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通过对4个产地广藿香中的重金属测定比较发现,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存在一些差异,但都低于限量标准,其中以湛江市吴川市樟铺镇所产的广藿香药材中重金属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涉及的4个产地均适合广藿香的规范化种植,能确保广藿香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3.
分析测定了营养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总量幅度为10.68mg/100ml~8.47g/100ml,且大都含有十八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64.
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糙米、谷壳、水稻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和在水稻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消解动态,评价其在水稻和土壤中的安全性,为该农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糙米、谷壳、水稻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9.2%~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7%~10.4%。其最小检出量为1.0×10-11 g,在糙米、谷壳、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0.02、0.015、0.006、0.008mg/kg。2011年和2012年在河南省、黑龙江省和江苏省三地进行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5~0.9d,在稻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9~6.4d,在水稻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1~3.3d;其在糙米和谷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2mg/kg,在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5mg/kg,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06mg/kg,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采用甲氨基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最高用药量为15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d。  相似文献   
65.
对阿维菌素在棉花和土壤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该农药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前处理方法和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的仪器方法,对阿维菌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地的残留试验,研究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及土壤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为2%~7%,其最小检出量为0.01ng,在棉籽、棉花叶及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2011年和2012年河南省和湖南省两地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78~1.3d、1.1~2.9d;阿维菌素在棉籽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mg/kg,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建议采用阿维菌素防治棉花红蜘蛛时,最高用药量为16.2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d,其在棉花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6.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诺丽(Noni)营养器官及枝叶不同生长阶段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研究,以探索诺丽营养器官内总黄酮的动态积累,为生产中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该方法测定诺丽中总黄酮含量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加标回收率达99.66%,测试结果稳定可靠;(2)诺丽各器官总黄酮的含量顺序为:90 d叶270 d叶30 d叶毛状根210 d叶150 d叶侧根330 d叶主根嫩枝老枝2年生枝多年生枝1年生枝。结果表明,对诺丽中总黄酮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采摘生长270 d的叶入药,有利于植株生长,并可提高诺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67.
为了评价氟环唑在小麦生产上使用的残留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及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及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2 mg/kg(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 mg/kg(小麦植株)下,氟环唑的回收率为82%~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9.7%。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8.4和10~30 d。当以有效成分112.5 g/hm2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 d时,小麦籽粒中氟环唑的残留量为<0.05 mg/kg,低于中国制定的小麦中氟环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 mg/kg)。建议氟环唑在小麦上使用时最大剂量为有效成分112.5 g/hm2,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68.
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治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炎是母牛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牛的繁殖,降低养牛经济效益。对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采用抗生素、中草药、激素、维生素等,进行肌肉注射、子宫灌注、冲洗、口服均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母牛配种受胎率。  相似文献   
69.
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辽宁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辽宁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的利用率低等问题,从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提出了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多渠道开源;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等。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以石牌广藿香幼苗期茎和叶为样本,对转录组测序之后,共得到66 133 450条和65 148 526条reads序列。然后使用De novo拼接后把Unigene对比到各个数据库,经过对Unigene的统计分析,在有类似功能基因的92 974条Unigene中,有65 467条Unigene可注释到Nr数据库;有71 330条的Unigene可对比到KOG数据库,依据其功能信息将这些基因分成25类;有86 716条Unigene被发现与GO数据库中的基因具有相似性并将它们分为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个大类共54个小类;以KEGG作为数据库参考比对到66 055条Unigene,并根据代谢通路将转录组数据分为137类,包括内质网蛋白处理、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硫辛酸的代谢等。本研究将为广藿香的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功能基因的发掘、分子标记的开发应用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