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4篇
  13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接种高温嗜热菌剂加快牛粪秸秆堆肥发酵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究添加高温嗜热菌剂对牛粪堆肥的发酵效率、木质纤维素降解和堆肥品质的影响。  【方法】  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堆肥。添加嗜热菌剂处理(GLL)的菌剂主要由普通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地尿素芽孢杆菌(Ureibacillus terrenus)和嗜热脱氮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组成,以分别添加两个市售有机肥发酵菌剂的处理(A、B)为对照,同时设不接种菌剂的空白对照(CK),发酵试验为期30天。在堆肥第0、3、7、12、16、23、30天取样,烘干样用于测定堆肥木质纤维素含量,鲜样用于测定含水率、pH、电导率(EC)值、种子发芽率指数(GI)和细菌群落结构。  【结果】  GLL处理在堆肥第2天迅速升温至超高温期(85.8℃),超高温期持续5天;CK、A和B处理在堆肥第3天内进入高温期(分别为56.3℃、59.2℃和57.6℃),高温期分别持续了10、11和13天。接种GLL显著降低了堆肥水分含量,堆肥结束时含水量下降至34.3%,而CK、A和B处理的含水量分别下降至45.4%、43.8%和44.6%,未能满足产品水分标准。GLL处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堆肥后比初始值分别下降81.6%、65.2%和53.7%,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明显高于CK、A和B处理。在GLL处理堆肥高温期及超高温期,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增加到46.6%。接种GLL菌剂发酵后的堆肥产物的有机质、总养分、机械杂质质量分数及酸碱度、GI值等均满足NY/T 525—2021的要求。  【结论】  接种高温嗜热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堆肥温度,延长高温期持续时间,实现超高温堆肥,降低水分含量,提高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果,快速获得满足NY/T 525—2021要求的堆肥产品。  相似文献   
92.
本文旨在研究麦棉周年秸秆还田和施钾对棉花产量、生物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对比分析秸秆还田钾肥替代的可行性。试验通过在棉花季设置小麦秸秆全量还田9000 kg/hm2、半量还田4500 kg/hm2、施钾量K150和K300;小麦季只在两个相应的秸秆还田处理上进行棉花秸秆还田7500 kg/hm2,不施钾肥;以两季均无秸秆和不施钾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两年试验中,麦棉秸秆全量还田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了棉花铃数、单铃重和皮棉产量,显著提高了棉花生物量和氮磷钾累积量,且全量还田处理的增产效果及促进养分吸收效应显著大于半量还田,与K150处理效果相当,但显著低于K300处理。秸秆还田对钾吸收的促进效应大于氮磷。麦棉周年秸秆还田延缓了棉花生育后期因缺钾引起的早衰,可以部分替代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用绿色荧光标记的布鲁菌M5菌株(GFP-M5)侵染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对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 Ⅱ)类分子结合的多肽进行筛选。【方法】用联合细胞因子重组小鼠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定向分化和增殖,于诱导培养的第1,3,5,7天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PE标记的CD11c抗体和FITC标记的CD80抗体对培养第7天的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因子表达情况;用GFP-M5侵染培养第7天的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菌株侵染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从树突状细胞膜水溶性蛋白溶液中分离纯化MHC Ⅱ-免疫多肽组复合物,C18固相萃取柱纯化小分子多肽,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和液相色谱-二级质谱(LC-MS/MS)联用技术进行纯化和测序,在布鲁菌基因组数据库中对质谱测试原始数据进行检索,筛选与布鲁菌M5基因组匹配的MHCⅡ类结合序列所代表的蛋白质。【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发现,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由最初表面光滑无突起的圆形细胞(第1天)转变为表面突起明显增多的典型树突状细胞(第7天);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培养第7天的树突状细胞CD11c阳性率为72.0%,CD80阳性率为8.4%,符合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征。GFP-M5侵染细胞24 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部分树突状细胞已完全被侵染,即成为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共沉淀结合LC MS/MS技术,从经GFP-M5侵染的3组树突状细胞膜水溶性蛋白溶液中分离出了800多个MHC Ⅱ分子提呈的多肽分子,经与布鲁菌全基因组比对,属于布鲁菌且在3个试验重复中至少重复出现2次的有28个多肽序列;蛋白质鉴定表明,这些短肽包括布鲁菌外膜蛋白和外膜蛋白组装过程中需要的相关酶类,以及在抗原递呈过程中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所需的酶类。【结论】建立了外源性抗原体外侵染树突状细胞,获得了一系列布鲁菌M5菌株侵染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后的MHC Ⅱ免疫多肽。  相似文献   
94.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杂种补血草(Limonium latifolium)、深波叶补血草(Limonium sinuatum)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补血草属植物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16、18、16;核型类型分别为2B、1B、2B型;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6=14m+2sm、2n=2x=18=18m、2n=2x=16=12m+4sm;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56.12%,56.72%,58.47%。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索湖北十堰麦区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发展流行规律,使国家小麦主产区免受条锈病危害,保障全国夏粮增产丰收。[方法]采用高感小麦品种铭贤169结合人工接种的方法,在湖北十堰选取4个县市开展小麦条锈病定点接种和自然诱发监测试验。[结果]4个监测点接种后均发病扩展,未接种的自然诱发圃也显症发病;条锈病病菌冬季在十堰市辖区范围可以缓慢冬繁,潜育期随着海拔的升高潜伏期相应延长;早春阶段条锈病病菌在十堰市各县市可进行再侵染,但因气温低扩展缓慢,显症不明显。[结论]十堰市小麦条锈病春季菌源大部分为甘、陕及西南地区和本地冬繁的菌源。  相似文献   
96.
正东北四省区是我国的大粮仓,同时秸秆总量也大,是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为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农村部于去年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自处理行动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坚持农用为主、五化并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实用技术,探索有效模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推动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据了解,2017年,东北四省区以玉米秸秆为重点,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综合利用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97.
本文旨在摸清十堰山区茄科蔬菜(辣椒、番茄)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蔓延规律,为本地辣椒、番茄病虫害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选取3个辣椒品种和1个番茄品种露地种植,针对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现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辣椒可见5种真菌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和1种虫害,番茄仅有2种真菌性病害。其中,重发病害为辣椒白绢病和番茄晚疫病,发病率高达89.09%和100%,病情指数90.30和100,且发现少量地老虎危害辣椒,病害重于虫害。在辣椒、番茄种植和生产中,病虫害的识别、监测预警和防治策略的适当调整是保障优质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张凡 《新农村(黑龙江)》2012,(4):220-220,26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真实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综合信息,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
为探明不同栽插密度对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C两优113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塘湖良种场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北试验站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的生育进程、株高影响不显著,高峰苗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成穗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差异显著,栽插密度为30cm×15cm(22.2万穴/hm2)时,C两优113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0.
骨骼肌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与生命体的生长、运动和代谢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骨骼肌质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的相对速率,而蛋白质合成的效率与饲粮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直接相关。赖氨酸(Lys)等碱性氨基酸作为动物体限制性或必需氨基酸,其吸收利用效率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前期研究发现,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s)是细胞吸收碱性氨基酸的主要转运载体,在Lys、精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的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CATs的分类、功能、表达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机体氨基酸的高效利用和肌肉生长发育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