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探索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的生长状况、生长规律及饲养模式,以86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 3种典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对其初生体质量、1~6月龄的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进行生长曲线模型的建立及拟合,并进行模型选择及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种模型的曲线拟合度R2均在0.99以上,其中Gompertz模型拟合出的成熟体质量为39.11 kg,较Logistic模型高16.43%,较Von Bertalanffy模型低10.85%;拐点体质量为14.58 kg,分别较Logistic模型、Von Bertalanffy模型低13.15%、9.60%;拐点日龄为91 d,最大日增质量达495 g,明显高于Logistic模型、Von Bertalanffy模型。通过对3种模型拟合参数进一步对比分析,并结合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的实际生长情况,可知Gompertz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其羔羊在3月龄时出现生长拐点,日增质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2.
奶牛IGFBP-3基因PCR-SSCP多态性与产奶量和生长性能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SSCP技术,对荷斯坦奶牛及荷斯坦公牛冻精杂交改良的黄牛后代(回交二代)共105头奶牛IGFBP-3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研究, 分析了该基因与奶牛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GFBP-3基因第3外显子共存在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A、B基因频率及AA、AB、BB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7667 、0.2333和0.6000、0.3333、0.0667。该群体在这一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遗传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578和为0.2937。测序结果显示: 与AF305712相比,B等位基因在第8515碱基处发生了G-A的转换,而A等位基因在此处与AF305712序列相同;此外,A、B等位基因在AF305712的第8634碱基处均发生了T-C的无义突变。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AA基因型305天产奶量、12月龄体重极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 P < 0.01);AA型12月龄体长和体高均极显著高于AB型(p<0.01),而BB型与AB型和AA型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的胸围、腹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3.
承德地区放线菌物种多样性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承德地区南部五县及市区土样共403份,进行了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并对放线菌的形态、细胞壁化学组分、部分菌株16SrDNA序列进行研究,经初步分析,分离得到的1万余株放线菌,大约95%属于11个已知属。结果表明:承德地区放线菌资源较为丰富,区域地理状况、气候、植被、根系、土壤性质等因素对放线菌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4.
利用PCR-SSCP技术,对荷斯坦公牛冻精改良的93头杂种奶牛的脑垂体转录因子-1(POU1Fl)基因第6外显子、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第10外显子、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基因第2外显子和酪蛋白(CSN1S2) 基因第18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4个基因位点中,只有POU1Fl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2种基因型,AB、BB基因型频率及A、B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3、0.9677和0.0162、0.9838,未发现AA型个体。该群体在此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318和0.0313。测序显示,与普通黄牛POU1Fl基因序列Y15995相比,A等位基因在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第209个碱基处发生了G→C的碱基颠换,导致Thr/Arg替代,其多态的成因及效应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木槿根瘤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匀浆法利用S,JA,BAP这3种培养基从木槿根瘤内分离出6株菌株并把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培养基分离效果较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株小单孢菌属、2株野野村菌属、1株马杜拉菌属。  相似文献   
46.
5个绵羊品种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SSCP方法,对不同繁殖力的5个绵羊品种(特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德国美利奴羊、小尾寒羊、藏羊)BMPR-IB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5个绵羊群体均存在2种基因型,AA型和AB型;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个体在该基因编码区第846位点发生C→T的突变,出现C/T的杂合。5个绵羊品种的优势基因型均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基因。特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德国美利奴羊多态信息含量均处于0.25~0.5之间,属于中度多态,小尾寒羊、藏羊属于低度多态(PIC<0.25);χ2适合性检验表明:除特克赛尔羊之外,其余4个绵羊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在不同繁殖力母羊群体中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特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以及德国美利奴羊3个品种的绵羊相互之间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特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之间差异显著(0.010.05)。该突变位点可以作为控制绵羊繁殖力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47.
为明确刀孢蜡蚧菌ZJLP09的最佳产孢条件,测定了培养基、初始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震荡转速和培养时间对菌株产孢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刀孢蜡蚧菌ZJLP09液体发酵工艺,具体为初始接种量5%、摇瓶装液量40%~60%,初始pH值5.0~7.0、震荡转速180~220 r·min-1、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5 d。为进一步开发孢蜡蚧菌ZJLP09分生孢子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甘肃高山细毛羊妊娠母羊营养需要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其他品种绵羊营养需要的一些研究方法,结合甘肃高山细毛羊四季牧草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摄入量、采食牧草营养成分、牧草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生产相关数据,采用析因法估测甘肃高山细毛羊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成年母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6.58 MJ/d(每kg代谢体重维持代谢能需要为0.417 MJ/W0.75),维持蛋白质需要量107.62 g/d;妊娠前期代谢能需要量为12.54 MJ/d,粗蛋白质需要量125.19 g/d;妊娠后期代谢能需要量为12.86 MJ/d,粗蛋白质需要量为146 g/d;通过对比研究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成年母羊钙需要量约为8.22~9.61 g/d,磷需要量为4.98~5.87 g/d,食盐需要量为9~16 g/d。  相似文献   
49.
选择15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成年母羊,采用链烷法测定四季干物质采食量和牧草消化率,其结果为:每只成年母羊春夏秋冬四季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0.85,1.36,1.48和0.75kg·d~(-1),成年母羊每kg代谢体重四季采食量分别为61.72,93.86,93.83和47.99g·(w0.75kg)-1。每只甘肃高山细羊春夏秋冬四季代谢能食入量分别为6.11,13.30,13.99和5.08 MJ·d~(-1);粗蛋白质食入量分别为71.49,212.31,188.26和43.83g·d~(-1);钙食入量分别为2.27,8.22,9.61和2.58g·d~(-1);磷食入量分别为0.94,4.98,5.87和1.01g·d~(-1)。甘肃高山细毛羊成年母羊春夏秋冬四季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44.65%,64.02%,57.73%和45.98%,四季牧草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47.40%,62.69%,59.67%和48.05%。  相似文献   
50.
基于SPEI和TVDI的河南省干旱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近年来干旱在中国频发且影响不断加剧,因此监测干旱对气候变化、农业生产都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6年56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地分析了河南省不同时间尺度(1、3、6和12个月)的干旱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强度;另外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分析了河南省的区域面积上的干旱空间变化,并探讨了SPEI和TVD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61-2016年56 a间,SPEI值在各时间尺度上都呈微弱的湿润化,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SPEI值波动幅度减小;河南省各地区干旱分布不均匀,发生干旱年的是1961、1965、1966、1968、1972、1976、1978、1981、1986、1988、1997、2001、2013共13年,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在月时间尺度上,SPEI与TVDI的相关性分析表明,SPEI-1与TVDI呈负相关关系,即TVDI越小,SPEI的值越大,干旱程度越轻;TVDI越大,SPEI的值越小,干旱程度越严重。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干旱影响评估提供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