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正> 谷子是旱地主栽作物之一。针对晋东南谷子生产面积下降、单产提高缓慢等问题,我们以屯留县为试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边试验、边示范,逐步形成了“晚、增、稳”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其要点是适时晚播,以晚防病,以晚防倒,以晚协调谷子对水、温、光的要求,增加灌浆强度,提高经济系数;增加基本苗数保足穗,防病防虫提高成穗率;增加肥料用量施足底肥防后衰;中后期有稳健的群体,有稳健的穗型,建立高积累高转化的源、库、流生产运转和  相似文献   
22.
23.
以4种基因型谷子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土壤重金属pb2+胁迫对谷子幼苗基因组DNA多态性和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0~400 mg· kg-1 Pb2+处理30 d后,4种谷子幼苗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随pb2+浓度上升而逐渐降低,降幅为对照的31.45%~49.11%.脯氨酸含量则表现为低浓度(≤100 mg· kg-1)的促进和高浓度(≥200 mg· kg-1)的抑制效应,MDA含量均有增加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b2+胁迫下不同基因型谷子幼苗基因组DNA的RAPD图谱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单条或多条RAPD谱带的缺失、增加及荧光强度的增强或减弱,表明Pb2+明显影响谷子幼苗细胞中基因组模板DNA的稳定性,DNA多态性变化与Pb2+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基因型谷子对Pb2+胁迫的生理和遗传损伤响应存在差异.利用RAPD技术获得的DNA多态性变化可作为检测pb2+遗传毒性效应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4.
为掌握豫南地区猪群中流行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分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PRV感染猪的组织中扩增其主要毒力基因gB、gE、gC、gDTK,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利用MegAlign软件进行流行毒株的主要毒力基因与已发表的参考序列的相似性、进化树和关键位点氨基酸变异分析。测序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从5份PRV感染猪组织中扩增出PRV的gB、gE、gC、gDTK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豫南地区的5株PRV流行株与国内流行毒株在G1群,与G1群国内流行毒株的gB、gE、gC和gD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5%~100%、97.2%~100%、97.5%~100%和98.3%~100%;与G2群亲缘关系较远(以Bartha、Becker、NiA3株为代表的欧美地区流行毒株),与G2群内毒株的gB、gE、gC和gD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6.4%~97.4%、94.6%~95.7%、92.7%~94.0%和96.3%~99.0%。关键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与Bartha株(或Becker和NiA3株等)相比,5株流行毒株的gB氨基酸存在75-77位"PGL"的缺失,94位"G"的插入;gE氨基酸存在48和496位有"D"的插入,gC氨基酸存在57-63位"VSGTTGA"的插入和65-69位"SPEAG"突变为"ASTPA",gD氨基酸存在278-281位"RP"或"RPRP"的插入。此外,流行株的gB、gE、gC、gD和TK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单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因此,豫南地区PRV流行株具有PRV变异毒株的分子遗传特征。上述结果证实,5株PRV流行毒株均为变异毒株,与疫苗毒株Bartha-K61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5.
为了经济有效地施用肥料,作者于1984年进行了旱地高产春谷需肥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50公斤谷子需吸收氮素1.33公斤、磷素(P_2O_5)0.49公斤,其中谷子抽穗后仍需从土壤和根系中分别吸取36.5%的氮素和约60%的磷素,揭示了谷子根系活熟到老的重要生理意义.并就旱地高产条件下谷子的干物质、氮素、磷素的积累、分配和运转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合理施肥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广东佛山地区鸭圆环病毒(DuC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常规PCR方法,对采自广东佛山的3份阳性鸭组织样品中扩增Rep基因部分片段和Cap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序,并将Rep基因部分片段、Cap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30株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变化分析。结果 3份阳性样品分别扩增出相应的基因片段;Rep基因部分片段、Cap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显示,3株DuCV流行株与台湾株(AY3947213)在同一进化支,均属于DuCV-2型,与同分支的参考毒株相似性分别为97.2%~100%和96.9%~100%,2个基因型中Rep基因同源性高于Cap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变异分析表明,与中国台湾株(AY3947213)相比较,Rep部分氨基酸和Cap氨基酸分别发生相同位置的氨基酸置换和单独突变,Cap氨基酸突变位点多于Rep氨基酸。结论 研究测得的3株DuCV流行株均属于DuCV-2型,在广东地区有一定范围的流行,且CAP蛋白的变异程度高于REP蛋白,为鸭圆环病毒感染的监控和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