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0篇
  20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水稻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土培和群体水培法研究水稻不同叶龄期上、下层根对缺水和高、低浓度培养液的反应及根量与产量的关系.供试品种为盐粳2号.结果表明:(1)上层根在原基分化期需较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养分供应水平;发根中、后期需充足的水分和低的养分供应水平;分枝中、后期需较高的养分供应水平。对短期缺水反应较迟钝.(2)下层根在分枝中,后期对养分反应较迟钝。叶龄余数4.7至抽穗后15天左右提高或降低培养液浓度,对下层根重的影响均不明显;分枝中期对缺水反应较敏感,叶龄余数1.1至抽穗前3天缺水使下层根重减轻27.1%,分枝后期则较迟钝.(3)上层根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下层根量与产量的关系随着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2.
在分蘖期对15份大麦基因型进行12 d 的渍水处理,研究渍水条件下生长抑制和产量损失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黄化指数(LCI)虽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基因型的产量损失程度,但作为耐湿性的一个指标对大多数基因型是可靠的.在渍水期间和撤水后,大部分大麦基因型新长的叶长和叶宽下降,但93-3143变化不大;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株高和干重平均降低29.2%和54.4%,基因型间差异显著,Franklin的降幅最大.渍水下导致籽粒产量显著下降,产量构成因子中以穗数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每穗粒数,粒重变化较小,而穗数减少主要是分蘖及其成穗数下降的结果.渍水对产量影响的基因型差异很大,地方品种永嘉红六棱减产最小,两个澳大利亚主栽品种Franklin和Gairdner减产最为严重.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数、粒数和粒重,穗数经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很小,经粒重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为正值;粒数经穗数对产量的影响亦较小,经粒重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为负值;粒重经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均较大,但作用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13.
利用从我国蜈蚣草主要分布地区收集到的不同蜈蚣草基因型进行田间试验,评价他们耐砷和富集砷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蜈蚣草基因型在株高、生物量、羽叶数上都表现出显著的不同.株高变化范围为29.6~68.2 cm;每株羽叶数变化范围为18.0~60.0个;每株地上部鲜重变化为150~540 g;每株根鲜重变化范围为20.3~94.9 g. 蜈蚣草基因型地上部和根部的砷浓度也表现出显著差异.地上部砷积累浓度变化范围为643.10~3009.03 mg·kg-1,根部砷积累浓度变化范围为26.34~112.38 mg·kg-1. 基因型C108地上部积累砷最多,显著大于其它蜈蚣草基因型;研究还发现,蜈蚣草基因型间的转运系数和生物富集系数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蜈蚣草富集砷的量与株高、羽叶数、芽苞数等生长特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4.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2℃)和适温(22℃)两个典型温度处理,对4个早籼水稻品种在不同灌浆结实期温度下的淀粉链长特征与晶体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稻米淀粉的长B链(Fr II-1)的比例明显下降,其平均分子聚合度也有所减小,而中等B链(Fr II-2)的比例则有所上升,其余淀粉组分的比例及其平均分子聚合度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可能与品种本身的淀粉类型特性有关;对不同温度处理后淀粉的X-衍射图谱分析表明,灌浆结实期的不同温度处理并不影响稻米淀粉的晶体类型,但对淀粉的微晶结构有着一定影响,高温处理下X-衍射图谱中的18?2θ峰相对较高、17?2θ峰相对较低,其变化与稻米淀粉中的长B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中等B链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了植株生长和产量性状差异很大的58个小麦基因型的钾素营养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成熟期各器官的钾浓度和钾积累量均以茎秆中最高,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以籽粒产量和地上部总生物量分别考察钾效率比和钾利用效率,各基因型不尽一致;每生产100kg籽粒的需钾量变动于1.93~3.3kg.相关分析指出,单穗粒重、单蘖干物质重、收获指数与钾效率比或钾利用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茎钾浓度和地上部钾积累量与钾效率比或钾利用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6.
海南二甲金矿戈枕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枕韧性剪切带的变形过程中,岩石发生了体积亏损,产生了构造岩流体对岩石的浸滤作用,导致岩石中SiO2和碱质的流失;随变形作用的加强,岩石中轻稀土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一定的分馏作用.另外,构造环境的变化不仅直接控制着包裹体气液成份的变化,而且使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岩石的硫、铅同位素组成间产生了明显的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研究了在小麦分蘖期多效唑单独或与赤霉素混合使用时赤霉素对多效唑若干生长和生理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表明,赤霉素减小多效唑的促进分蘖和降低株高的作用,增加不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改善植株氮代谢,有利于生育后期氮素向分蘖转运,促进分蘖生长,显著减小主茎穗和分蘖穗的差异,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单独处理,单株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而混合处理各个产量因子均有一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8.
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选择苗期镉耐性和籽粒镉含量差异明显的4个晚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有毒重金属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降低各品种的产量和每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重等经济性状以及不同生育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重,但苗期镉耐性较强的品种受抑制程度要小于镉耐性较弱的品种,相近耐性类型中籽粒镉含量较高的品种比镉含量较低的品种受害严重。因此可用苗期镉的耐性评价不同基因型耐镉性的差异。镉胁迫显著增加各品种地上部茎叶和籽粒的镉含量和积累量,但增加的程度品种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植株镉含量随生育进程而逐步下降,而植株镉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与干物质产量一致。本研究还表明,镉胁迫显著影响籽粒中一些矿质元素的含量,按镉对籽粒元素含量的效应可将所涉及的8种元素划分为二类,一类呈现为抑制效应,包括K、P、Mg、Mn和Zn等5种;另一类呈现为促进效应,包括Fe、Cu和Ca等3种。此外,镉胁迫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与氨基酸种类和品种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合成受镉胁迫的抑制,且耐性较弱的品种受抑制程度明显大于镉耐性较强的品种。同时,耐性较强的品种这些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耐性较弱的品种,说明这些氨基酸的代谢可能与水稻品种的Cd耐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9.
钾素对小麦氮代谢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2~1984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钾素对冬小麦氮代谢与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钾的增产作用只有在一定的氮素水平下才能得到发挥。从对植株氮钾最大积累量与麦粒产量间的通径分析,证明了钾的增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氮代谢有关;而对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的回归分析,则揭示出钾的增产实质是由于施钾提高了千粒重和麦穗数。另一方面,试验结果说明钾对小麦的氮吸收、转运和利用之影响因施氮水平而异。高氮缺钾,蛋白质合成及含氮化合物的转运受阻,氮代谢失调。此外,作者讨论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施钾效果不同的原因及钾素增产的机制,提出用植株氮/钾浓度比作为小麦钾素营养诊断的指标。文末还对浙江省小麦生产上钾肥的意义与合理施钾的方法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0.
嘉早935水稻覆膜旱栽的物质积累及运转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嘉早935水稻覆膜旱作与常规水作栽培的干物质积累、运转及N、P、K的积累、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旱作水稻灌浆结实期茎叶干物质向穗部的分配比例较高,茎叶干物质输出率、表观转换率和收获指数高于水作水稻,但孕穗后特别是齐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低,最终粒重和产量明显低于水作.旱作水稻孕穗前N积累较快,而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