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6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掌握荞麦微孔淀粉的制备条件及吸附性能,在对荞麦生淀粉水解适用酶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荞麦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荞麦微孔淀粉的酶法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酶活力强,与中温α-淀粉酶无明显的协同作用;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颗粒的致孔率较高,孔径较为一致;在反应温度为40℃、pH6.2、反应时间14 h、真菌α-淀粉酶用量为20 g/kg条件下制备荞麦微孔淀粉,其吸附性能最佳。通过控制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及酶用量,可以制备吸附性能良好的荞麦微孔淀粉。  相似文献   
72.
杂种小麦部分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种新型不育系选配的6个强优势组合的部分品质性状,并以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为对照,分析了杂种小麦的品质状况。结果表明,杂种小麦(组合)的品质性状因组合而异。6个杂种小麦的籽粒性状的平均值与对照纯系品种的平均值接近,有的杂种组合的容重略低于对照优质纯系品种。就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而言,有的组合接近或超过了对照优质小麦品种的平均值。面包烘烤实验的结果也表明,有的杂种小麦如Ven型杂交种92F8328的品质性状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3.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与面包体积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陕西关中51个小麦品种(品系)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与面包体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与面包体积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吸水率与面包体积不存在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蛋白质含量对面包体积的直接作用依次减弱,沉淀值、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吸水率、蛋白质含量对面包体积的综合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其中沉淀值为面包体积的主要决策变量。  相似文献   
74.
品质改良剂对绿豆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充  张国权  张艳  曹芳 《农业机械》2011,(35):100-103
为研究品质改良剂对绿豆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以硬度为主要指标,选取食用胶、乳化剂、酶制剂及β-环糊精等品质改良剂,系统分析了改良剂对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单甘脂、β-淀粉酶和β-环糊精对凝胶质构的影响显著,羧甲基纤维素钠或β-淀粉酶添加量为0.1%、单甘脂或β-环糊精为0.3%时,均可抑制凝胶的硬化,这4种品质改良剂在低添加量时对凝胶已有明显改善作用。瓜尔豆胶、硬脂酰乳酸钠对凝胶硬度影响较小,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5.
山西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山西省11个地区的138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用26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138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磷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的高敏率为62.3%~83.3%;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氟苯尼考的中敏率为50%以上;对26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如恩诺沙星耐药率为81.2%,多西环素为83.3%,氨苄青霉素为85.5%,阿莫西林为87.0%,罗红霉素为89.1%,复方磺胺为99.2%,利福平为100%。所以,临床首选高敏的药物,慎重使用中敏药物,尽量不用恩诺沙星等高耐药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76.
小麦淀粉特性及微量面粉溶剂保持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陕西省区域试验的1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小麦面粉的总淀粉、直链淀粉、破损淀粉率、粘度特性、淀粉酶活性、面粉膨胀体积及其与微量碳酸氢钠SRC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 (系)面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直/支链淀粉比、破损淀粉率、破损值、回升值的变异系数较高,在小麦品种间变化较大。微量面粉碳酸氢钠SRC值与破损淀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峰值粘度、降落数值和面粉膨胀体积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分析了微量SRC法中离心力(X1)、溶剂量(X2)、溶涨温度(X2)和溶涨时间(X4)等因素对碳酸氢钠SRC值的影响,建立了微量面粉碳酸氢钠SRS值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离心力、溶剂量、溶涨温度和溶涨时间均对微量面粉碳酸氢钠SRS值有影响,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7.
为建立通用型禽流感病毒(AIV)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将合成的同义NP (ConsNP)基因克隆于pET30a中,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原核表达,以纯化重组ConsN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AIVNP抗体的间接ConsNP-ELISA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抗原包被量为1μg/孔;封闭剂为5%脱脂乳;一抗血清稀释度为1∶200; HRP标记的兔抗鸡IgG(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20 000;阴阳性临界值为:OD49nm值>0.239.该间接ELISA方法与其他亚型AIV阳性血清均呈阳性反应,与新城疫病毒,马力克病病毒,禽传染性囊病病毒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制通用型的禽流感ConsNP-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本文在川东地区对13个紫花苜蓿品种物候期、越夏率、草产量、茎叶比、粗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凉苜1号生育期最短为251d,杰利生育期最长为326d;参试品种中共有10个品种可以越夏,且3年越夏率均超过了90%;年均鲜草产量皇冠最高,为50 792.05kg/hm~2;年均干物质产量凉苜1号最高,为11 013.17kg/hm~2;Adrenalin叶茎比最大,为95.36%;皇冠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3%。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发现,皇冠、凉苜1号和Adrenalin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川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9.
微量面粉乳酸溶剂保持率在小麦育种后代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粉乳酸溶剂保持率(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 SRC)是小麦品质检测的重要方法,为阐明其在小麦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的遗传规律,以8个小麦杂交组合不同世代单株为材料,测定微量面粉乳酸溶剂保持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与后代的微量乳酸SRC值相关联,且后代单株微量乳酸SRC具有超亲优势;不同小麦杂交组合间微量乳酸SRC值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在8个杂交组合中同一株系微量乳酸SRC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由第三代向第四代传递不稳定且分离幅度大,而由第四代向第五、六代传递稳定,可见微量乳酸SRC值在系谱法后代处理中适合在第五代进行选择。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优质小麦品种选育中杂交组合的配制及后代品质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黄淮冬麦区部分区域小麦品种构成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定点农户调查和田间采样分析,了解黄淮麦区主产区小麦生产的品种构成及小麦品质性状,为小麦品种选育和食品加工业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夏收时在陕西、河南、河北3省所属9个地市、27个县区、81个乡镇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3份;2009年夏收时在同一区域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2份。统计小麦品种构成,分析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黄淮麦区调查区域小麦主栽品种数量较多(86个小麦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种植比例较低(19.8%)。小麦籽粒千粒重(39.5g)、容重(787 g•L-1)、蛋白质含量(14.0%)较高,籽粒硬度大(56%),但沉淀值较低(26.7 mL);除沉淀值和粉质参数外,其它品质性状年际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查地区生产的小麦属硬质、高蛋白质、中强筋产品;该区域具有生产高筋、强筋小麦的潜在优势。政府部门应加强稳产、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推广,以提高小麦商品粮的质量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区食品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