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5篇
  5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饲料资源极为丰富,肉牛和奶牛养殖有良好的基础,而且牛的品种资源丰富。近些年来,黄牛改良步伐逐年加快,牛群的质量越来越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母牛产犊间隔延长、繁殖率降低等问题。究其原因,除饲  相似文献   
32.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雄激素受体基因(Androgen receptor gene,AR)在草原红牛公牛和母牛多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在草原红牛公牛和母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AR基因在所检测的公牛和母牛的心、肝、脾、肺、肾、肠、胃及睾丸(卵巢)等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肝脏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草原红牛公牛和母牛相同组织闻比较结果显示:AR基因在草原红牛公牛肝脏中表达量与母牛相比较差异不显著,其他不同组织间表达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公牛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母牛.本试验为深入研究AR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了解该基因对不同性别个体肉质性状的形成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从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利用角度出发,介绍了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及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和设备存在的问题,对其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阐述,介绍了原料预处理的两种方法:蒸汽爆破法和木质纤维材料苄基塑化法.  相似文献   
34.
应用正交试验法对稻壳模压夹具中的夹板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极差分析获得了影响夹板结构性能因素的主次顺序,即夹板厚度→垫板作用力中心线距夹板几何中心的距离→上模具重力作用中心线距夹板几何中心的距离→夹板宽度,并且结合有限元模型的验证分析确定了夹板结构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35.
选用草原红牛3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经过牛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8对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分型、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PPAP3.0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草原红牛在8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IDVGA2、IDVGA46、TGLA44、BM1824、ETH225、BM2113、IDVGA44和IDVGA55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6、6、4、4、2、6和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22 3、0.749 3、0.671 3、0.584 9、0.671 5、0.508 9、0.761 2和0.596 5,这8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8个位点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草原红牛遗传育种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草原红牛是吉林、内蒙古、河北三省(区)协作,以引进的兼用短角牛为父本,当地饲养的蒙古牛为母本,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自群繁育三个育种阶段,在以放牧饲养为主条件下育成的兼用型新品种牛。1985年,农牧渔业部组织专家验收,正式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1986年发布“中国草原红牛”国家专业标准(ZBB43006—86),1987年“中国草原红牛”,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旨在对草原红牛AIDA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研究,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探究AIDA基因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从草原红牛脂肪组织中扩增AIDA基因编码区,测序鉴定后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肠、肌肉、脂肪)和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转染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IDA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IDA基因编码区全长921 bp,编码306个氨基酸,含有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2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上。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成脂分化结果表明,AIDA基因mRNA表达量在分化的第2天达到最高,随着脂肪细胞的成熟,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且过表达组AIDA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该结果为体外研究牛AIDA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及其机体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8.
用人拒食的拒食剂与诱鼠剂等配成了高效安全型灭鼠诱饵,保证了对人的安全性,提高了对鼠的适口性,由此配成的高效安全型灭鼠毒饵,现场盗食丰达90%以上,灭鼠率达85%以上,实验室死亡率达100%,使用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39.
本試驗是1962年結合生产进行的。結果表明,粮堆中拌合百万分之5的林丹粉剂,以全部拌合防治效果最好;分层或表层拌合的,防治效果较差。无論那种拌合方式都可以有效地防治麦蛾;在原始害虫不多的情况下,对米象、长角谷盜和谷蠹也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防治鋸谷盜和米虱,效果不明显。用百万分之5的林丹粉剂拌合小麦,加工后,林丹的残留量在机制粉中为百万分之1.1—2.5,石磨制粉中为百万分之1.7—3.9,麸皮中为百万分之4.8—10.4。表层拌合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后,为百万分之0.3,麸皮中为百万分之1.2。全部拌合的稻谷加工后,大米及米糠中分別为百万分之0.57—1.0和4.6—12.0,分层拌合的稻谷加工品中則分別为百万分之0.42和2.0。全部拌合的玉米,加工成玉米粉后为百万分之1.9—3.7。上述拌合浓度,对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0.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很低,不能像南方地区一样施行庄稼的轮作。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农民可以修建温室或暖棚种植蔬菜,但是大部分农民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因此,农民朋友利用农闲时间,选购几头肉牛进行短期育肥,在开春农忙前及时出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农忙时节,创造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但是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否则很可能因为管理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