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5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草原红牛改良群体H FABP基因SNP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的H-FABP基因5’-调控区进行SNP分析,并分析其多态性与改良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改良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存在多态位点,在136位点发生1个T碱基的插入突变,在142位点,发生了G→A转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剪切力在AA和AB、BB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与BB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A基因对剪切力有负效应,其余肉质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H FABP基因对改良草原红牛肉质嫩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2.
试验旨在克隆草原红牛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3(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3,ACSL3)基因编码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分析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RT-PCR技术和TA克隆的方法获得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序列;利用在线软件对ACSL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ACSL3基因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ACSL3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本理化性质、潜在磷酸化位点、O-糖基化位点、N-糖基化位点、信号肽、二硫键、跨膜区结构、亚细胞定位及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各组织间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克隆了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区,全长2 163 bp,编码72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80.28 ku,理论等电点为8.74,属于亲水性蛋白。通过NCBI中BLAST比对发现,草原红牛与牛、绵羊、猪、人、大鼠、小鼠、鸡的ACSL3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7%、93%、91%、88%、88%和78%;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草原红牛与牛、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该蛋白序列有7个二硫键,66个磷酸化位点,9个O-糖基化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不存在信号肽,但存在1个跨膜区。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ACSL3蛋白通过无规则卷曲连接,蛋白质结构以α-螺旋和β-转角为主,为混合型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ACSL3基因在肾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胃、肝脏和心脏中中度表达,显著高于脾脏、肺脏、肠和脂肪(P0.05);在脾脏、肺脏、肠和脂肪中相对低表达,说明草原红牛ACSL3基因可能与体内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等调控功能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中脂质代谢及脂肪沉积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43.
为满足连续平压热压机驱动控制系统速度同步与负载均衡的控制需求,结合人造板连续平压生产工艺和机械结构特征,设计一套基于Simotion平台的驱动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控制系统的负载均衡算法设计,并通过生产现场检验运行效果。实践表明,该设计的算法实现了驱动控制系统各驱动单元之间载荷的有效分配,速度偏差可精确地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44.
45.
为研究草原红牛二酞甘油酞基转移酶2(DGAT2)的多态性及与泌乳性状相关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DGAT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统计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与草原红牛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呈显著相关,脂肪:AA型极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B型和B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AA型显著高于AB型(P〈0.05),极显著高于BB型(P〈0.01),而AB型又显著高于BB型(P〈0.05);其他泌乳性状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结果提示,DGAT2基因对草原红牛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以初步推断DGAT2是控制这些性状的众多基因之一,可能是影响草原红牛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可作为选育草原红牛低脂及高干物质奶牛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6.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木赞杂交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选择断奶后小公牛利草F139头、草原红牛79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屠宰。结果表明,利草F1出栏体重和育肥期日增重极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体躯高度、体斜长、坐骨端宽、胸围、管围、腿围均极显著地大于草原红牛(P〈0.01),整体结构趋向于偏肉体型;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等主要产肉指标极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利草F1肉中的粗脂肪含量较草原红牛有一定的下降,而粗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上升;利草F1的油酸含量比草原红牛下降2.43个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利草F1与草原红牛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草原红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试验以发育40 d的草原红牛胎儿为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草原红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并绘制生长曲线,再以SRY基因为模板设计性别鉴定引物,通过对已知性别草原红牛血液基因组PCR扩增检验所设计引物的性别特异性,最后采用基因组PCR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成纤维细胞的性别。结果表明:成功分离纯化出草原红牛胚胎成纤维细胞,经基因组PCR检验该细胞株性别为雄性。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西门塔尔杂种牛的效果,筛选出产肉量高、肉质好、抗逆性强的品种杂交组合,为大规模开展杂交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红安格斯、利木赞、夏洛莱(法系)、德国黄牛4个品种牛,分别杂交西门塔尔杂种母牛,产犊后从每个杂交组合中选择11头断奶小公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18月龄,并进行屠宰和肉质评定。结果表明:红安西杂组合杂交效果最好,其次是利西杂及夏西杂,德黄西杂组合杂交效果较差。说明在生产实际中,如果采用断奶小公牛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出栏、屠宰,应优先选择红安格斯×西门塔尔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9.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饲料资源极为丰富,肉牛和奶牛养殖有良好的基础,而且牛的品种资源丰富。近些年来,黄牛改良步伐逐年加快,牛群的质量越来越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母牛产犊间隔延长、繁殖率降低等问题,究其原因,除饲养管理因素外,输精人员对母牛发情诊断及适时输精等环节上也存在问题。因此,提高改良牛的繁殖率,加快良种牛改良进程必须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只有掌握好母牛发情规律及其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提高母牛繁殖率。经对吉林省中部地区进行的母牛发情规律的调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0.
食品的安全与质量问题关系到国民生活水平的健康发展,畜禽产品的卫生安全性正迅速成为国内消费者的首要追求,成为畜禽产品争夺国内外市场的第一商业要素。我国出口的畜禽产品,因“药物残留”问题多次发生被扣留、退货、索赔、终止合同等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损失的95%:欧盟仍将中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猪肉和禽肉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