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5篇
  5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经室内及全国五个不同气候条件地区、16个试点、88幢仓库共计粮食8089吨的生产性试验,杀螟松药效高于防虫磷,其有效用药量一般可降低1/2——1/3.防护期的长短因各地区温湿度的高低而有较大差异.对谷蠹效果差.机械施药与人工砻糠载体二种施药方法具有相同防治效果.对稻、大、小麦、玉米种用品质经室内和田间考察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2.
农田氮素淋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111,自引:10,他引:111  
张国梁  章申 《土壤》1998,30(6):291-297
本文概述了农田氮素淋失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氮素淋失的农学和环境学意义,描述了氮素迁移过程和机理,介绍了主要的模拟模型。对气候,土壤,作物和肥料等影响氮素淋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介绍了氮素淋失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及其工作难点,最后“从农业最佳管理措施”的高度提出了防止氮素淋失的对策,并提出了氮素淋失研究未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养牛业在牧业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以养殖育肥牛作为发家致富之路,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要想真正搞好肉牛育肥,保证较高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冬季,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1.牛舍保温、降温。 (1)冬季育肥牛舍的温度对牛增重影响很大,如果保温不好,不但增重慢,有时还会掉膘。因此应对牛舍采取保温措施,如加盖塑料布,用稻草或泥堵住墙壁上的漏风处等,这样既保持了舍内温度,又便于采光,同时牛体本身散发的热量也不会流失太大,舍内温度基本可保持在5℃~10℃之间,不用增设取暖设备,牛亦可正常育肥…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及IGFBP-5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求这些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所有5个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同时,IGFBP-1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1.42倍;IGFBP-2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3.55倍;其他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和IGFBP-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这些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肉牛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结合吉林省肉牛育肥生产实际,选择月龄和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种公牛24头进行育肥试验。在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添加剂预混料组分不同设计了4个配方组合。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以及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投入产出比试验配方Ⅲ1:17.42元最高,对照组1:10.97元最低。  相似文献   
96.
被动式倾斜波纹圆盘破茬刀工作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被动式倾斜波纹圆盘刀为研究对象,运用速度瞬心法得出播种机前进速度和切茬深度是切茬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考察了播种机前进速度和配重对圆盘刀工作性能主要指标(切茬深度和牵引阻力)的影响。两指标两因素正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切茬深度和牵引阻力均随两因素增加而增大,配重是影响切茬深度的主要因素;当配重达到一定值时,播种机前进速度对切茬深度的影响比对牵引阻力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7.
试验旨在使用“大型动物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并结合生长代谢试验,研究纤维素酶和活性干酵母对草原红牛日粮表观消化率及能量代谢的影响。选用8月龄健康、体重(170±10)kg的草原红牛公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混合精料和羊草为基础日粮。试验分4期,每期37 d。Ⅰ组为空白对照组,在日粮中不添加纤维素酶和活性干酵母;Ⅱ组在日粮中添加190 mg/kg纤维素酶;Ⅲ组在日粮中添加200 mg/kg活性干酵母;Ⅳ组在日粮中添加190 mg/kg纤维素酶+200 mg/kg活性干酵母。结果表明:①Ⅲ、Ⅳ组干物质消化率与Ⅰ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Ⅲ组与Ⅰ组相比干物质消化率提高了9.01%;②Ⅲ组对日粮中有机物质、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与Ⅰ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Ⅲ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与Ⅰ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4.65%和18.81%;③Ⅲ组对能量代谢中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影响与Ⅰ、Ⅱ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与Ⅳ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比Ⅰ组相比代谢能提高了16.63%;④纤维素酶和活性干酵母混合添加未见组合效应。提示,活性干酵母能提高草原红牛日粮利用率及减少能量损失,混合添加未见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灾害发生规律,以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8年灾情数据分析各灾害时空特征,估算主要灾害减产比例。结果表明:1)冬小麦旱灾发生频繁,拔节期和抽穗期旱灾频率最高分别为0.7和0.6;研究期内风雹灾共计54次,主要发生在抽穗期(21次)、乳熟期(11次)和成熟期(19次);低温冻害共计27次,主要发生在分蘖期(10次)和拔节期(14次);干热风主要集中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病虫害多出现在抽穗期。2)1990—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旱灾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风雹灾次数与干热风日数呈现增长趋势,低温冻害次数与病虫害受灾程度持续下降。3)小麦生育期内旱灾频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中南部更易出现旱灾;风雹灾随冬小麦生育期由南向北推进;西部地区全生育期内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南部地区拔节期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干热风年均日数由北向南递增;南部地区病虫害年均发生率较高。4)旱灾减产贡献率最大,低温冻害贡献率较低,中南部冬小麦减产水平较高,石家庄市和廊坊市减产比例均在6%以上,其他地区在5%左右。因此,为降低冬小麦灾损率,各地应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在现有减灾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重视风雹灾及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针对单级PID算法在人造板连续压机温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串级积分分离PID算法为基础,开发包含主、副控制回路的温度控制系统,并设计模块化控制程序和监控界面。现场测试结果表明,串级积分分离PID算法利用主、副控制回路的协同作用,提高压机热压温度的控制精度,体现出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我国目前已经在牛肉溯源性管理体系的实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牛肉溯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在管理法规建立、编码设计、软硬件平台建设、标准系统应用和系统集成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我国牛肉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