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目前的产业结构下,低迷的猪肉价格、新的动物福利条款、强硬的环境法规、高涨的饲料价格和下滑的肉类销量使法国养猪者面临蕾一场重大的重组和调整。短期内,法同养猪业主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猪的价格,这样才有财力来转变母猪集中饲养以符合欧盟2013年禁止使用母猪妊娠栏的要求。2011年9月,养猪者抱怨他们每卖一头猪的损失上升到15欧元,更谈不上有充足的资金投资未来养猪系统的更新;  相似文献   
22.
试验通过设置6个不同水平的补水量,研究了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补水量对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宁薯16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苗期外各生育期株高均随着补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补水在花期以前能够促进了宁薯16号植株快速生长,花期以后能推迟了植株萎缩;蕾期和花期随着补水量的增加,SPAD值均逐渐增大,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随着补水量的增加,SPAD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说明在不同需水量时期不同的补水量对宁薯叶片叶绿素影响不同;各个生育期随着补水量的增加,LAI均是先增加后减小,且均当补水量为2 250m~3/hm~2时LAI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加大补水量LAI则逐渐减小;宁薯16号干物质累积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增加,表现为慢一快一慢的"S"型曲线,适量补水能显著促进茎、块茎、叶生长,却对根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干物质累积总量随着补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综合分析,膜下滴灌条件下最有利于宁薯16号生长发育的补水量为2 250 m~3/hm~2。  相似文献   
23.
马铃薯是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对宁夏马铃薯产业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种植缩减、竞争力薄弱、产业链不成熟等问题。基于此,科学谋划宁夏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坚持“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决单一阻塞介质变刚度软机械手抓取复杂外形物体效果不佳的问题,受人体手指结构启发,设计了一种仿指腹结构的混合阻塞变刚度软手指。将其设计为双层结构,外层为气动驱动器,内层为基于主动层干扰与被动颗粒阻塞的混合阻塞变刚度层,使得软手指自动贴合被抓取对象,实现主动驱动的被动适应,并通过调整刚度实现可靠抓取。基于传统缝纫工艺,采用超弹性硅胶材料制造软手指。采用Euler-Bernoulli梁理论和虚功原理,建立了基于悬臂梁结构下的多材料软手指的刚度控制模型,并据此提出增大整体刚度的材料筛选方法。弯曲特性实验表明软手指的弯曲性能优异。变刚度和抓取实验结果表明,混合阻塞软手指刚度增大4.6倍,建立的刚度模型最大相对误差为3.4%;在抓取对象表面粗糙度增大的条件下,软手指拉脱力仍增大17%,达到1.7N;相较于单阻塞介质软手指,抓取成功率和承载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5.
摘要:根据贵州省麻江县桂花的病害发生现状,通过林间调查法和组织分离法对病害进行调研,采用ITS保守序列测序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致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木樨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其导致的真菌病害分别为桂花叶枯病和炭疽病。  相似文献   
26.
套作对太子参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套作对太子参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为这种重要中药材的合理栽培提供参考。通过连续 2个生长季的盆栽试验,以太子参单作为对照,设置大豆和玉米2种套作处理,考察套作对太子参生物量和产量指标的影响。与太子参单种相比,套作处理降低了太子参的地上生物量,增加了总生物量,显著地提高了产量,极显著地提高了根茎比;套作促进了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有助于太子参产量的提高,且套作大豆和玉米对提升太子参产量的效果相当;套作对太子参的单根重指标表现出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太子参的增产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太子参的分根数来实现的。实际生产中可选择合适的作物与太子参套作,提高太子参产量,并获取更大的综合收益。  相似文献   
27.
为了筛选产量高、抗晚疫病性能好、适宜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西吉县对23个马铃薯品种作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庄薯1号’、‘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3号’等品种高产、抗病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产量在1 000 kg/667 m2以上且抗性较好的品种依次是:‘晋薯14号’、‘宁薯4号’、‘晋薯15号’、‘宁薯13号’、‘同薯23号’、‘克新17号’,适宜做轮换品种。经相关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病情指数和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8.
大血藤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病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防治大血藤炭疽病,通过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孢子大小测定和鉴定。显微镜镜检的病原菌特征表明,引起大血藤炭疽病的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测微尺测量大血藤炭疽菌的孢子大小为5.2~6.5 μm×13.0~33.8 μm,结合寄主和病原特征,表明引起大血藤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大血藤炭疽病,可以通过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来减少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29.
喹唑啉衍生物具有广泛的农药生物活性,如抗细菌、抗真菌、杀虫、除草、抗病毒及杀螨等,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不同药效团引入到喹唑啉骨架中,经结构修饰后能合成一系列具有农药生物活性的新型喹唑啉衍生物。本文综述了2000年以来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农药活性研究进展,旨在为喹唑啉结构的修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文章通过对莫尔道嘎林业局植被垂直分布带生态特征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各垂直分布带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