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危害藜麦的害虫,为保证藜麦在国内的成功引进,采用定时定点的方法调查北京地区甜菜筒喙象的年生活史和生态特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地区甜菜筒喙象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开始产卵;第1代成虫5月下旬开始进行产卵,产卵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6月中旬,孵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羽化高峰期为7月下旬;第2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开始进行产卵。防治关键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该时期为第一代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产卵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以羽毛藻为研究材料,利用C02培养箱通入不同C02浓度的空气进行培养,探究在高浓度C02和高浓度硝氮条件下羽毛藻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C02或硝氮都能显著促进藻体的生长,高碳高氮下藻体的相对生长率比低碳低氮组高出63.77%.另外,高浓度C02会使藻体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下降,而使硝酸还原酶活性升高,其中明显的表现为高碳低氮组叶绿素a含量比低碳低氮组降低了39.01%,高碳高氮组比低碳高氮组降低了49.26%,相应类胡萝卜素高碳组分别降低了47.62%和43.24%,增加硝氮浓度能够提高藻体中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高浓度硝氮下,提高C02浓度能使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率显著升高.由此得知大气C02浓度升高或海水富营养化会促进羽毛藻的生长,并且这两个条件的改变会对羽毛藻在生化组成和营养盐吸收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盖梁是指设置在桥梁结构中排架桩顶或者桥墩顶的横向构筑物,也称帽梁,是为了支承、分布和传递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桥梁施工中,盖梁施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在广深沿江高速公路项目中,盖梁施工环境复杂,排架墩类型多样,更需制定更严密周全的施工方案。本文作者结合在该项目的工作经验,简要论述了盖梁施工方案,以期能为类似的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藜麦是北京市2015年新引进种植的作物。目前,甜菜筒喙象是2016年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藜麦种植基地被甜菜筒喙象危害的藜麦植株达到100%,遇到大风大雨后藜麦植株茎折率90%以上,3.3 hm2的藜麦近乎绝产。为减轻甜菜筒喙象的危害,开展采用不同浓度药剂田间喷雾方法测算防效试验,以确定适宜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及该药剂对藜麦的安全性的影响,为该产品推广提供可靠依据。试验设计安排4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个处理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设有1 300倍液、1 700倍液、2 200倍液不同浓度,清水处理为对照;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方法,防效采取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计算。通过试验发现,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不同浓度对甜菜筒喙象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在发生初期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700倍液对水叶面喷雾,药后7 d防治效果达91.2%。  相似文献   
16.
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为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首次在藜麦上大暴发,导致当年北京地区藜麦损失惨重。本研究针对甜菜筒喙象杂草寄主范围广,对藜麦为害严重却难以有效防控的问题,采用种群生态学技术方法,研究成虫产卵特性和杂草寄主在其种群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筒喙象成虫体色多变,既有锈红色,也有棕褐色和黑褐色。成虫夜伏昼出,不喜阳光直射,白天在生长茂密的植株中下部活动;主要选择在茎秆直径5mm、处于营养生长盛期的寄主植株上产卵;株高150cm以上(现蕾盛期-初花期,直径20mm)、生长健壮、茎秆比较坚硬的植株不利于成虫产卵。当藜麦尚未出苗或藜麦苗比较幼小(主干直径5mm)时,成虫主要在早发的幼嫩多汁的藜科杂草上产卵;6月上旬,藜麦进入旺盛生长期,成虫开始在藜麦上产卵,产卵期约为1个月;7月下旬,藜麦进入初花期,茎秆粗壮,成虫主要在苋科杂草上产卵。此外,甜菜筒喙象成虫更喜欢在营养生长旺盛时期的藜麦植株上产卵,其单株产卵痕数量是藜科和苋科杂草的6.06倍和1.55倍;适时铲除田边杂草,有利于减轻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的发生与为害。研究结果对甜菜筒喙象的有效防控,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氟吗啉具有高效环保、对作物及人畜安全、农用成本低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使用。为明确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采用离体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我国广东省、湖北省、江苏省、山东省、北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69个黄瓜霜霉病菌株对氟吗啉的敏感性及抗性水平。结果表明: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的EC_(50)为0.217 2~2.464 3μg·mL~(-1),EC_(50)平均值为0.728 2μg·mL~(-1)。供试的69个菌株中有2个敏感菌株、60个低抗菌株和7个中抗菌株,无高抗菌株。除山东省的供试菌株对氟吗啉的抗性风险较高以外,其余省份对氟吗啉抗性风险相对较低。总体来说,黄瓜霜霉菌对氟吗啉尚处于低抗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以1日龄和12日龄大龄溞(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8个pH(4~11)和8个盐度(1~8)水平对其心率和摄食行为的影响。两种生长期大型溞对pH和盐度值变化的响应都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对碱性水体的适应性大于酸性水体。幼龄溞和大龄溞的最适pH范围分别为6~8和7~9,最适盐度分别为2和3,幼龄溞对pH和盐度变化较大龄溞敏感,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低于大龄溞。幼龄溞在pH为10、盐度为5时心率分别为372.1±15.1和365.3±10.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心率高于大龄溞,但适应范围较大龄溞窄。在pH为8时,幼龄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达到最大,与对照组相比,滤水率上升不显著(P0.05),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大龄溞在pH为9时规律相同。在盐度为2时,幼龄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达到最大,与对照组相比,滤水率显著增大(P0.05),摄食率增加极显著(P0.01),大龄溞在盐度为3时有同样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生长期大型溞的最适pH和盐度不同,应合理调整pH和盐度,促进产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绵羊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nucleic acid,PrNP)序列,截去PrNP部分N端信号肽(150 bp)和C端GPI锚定位点(123 bp)形成PrNPT-08,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绵羊全血提取DNA为模板,扩增PrNPT-08序列。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转化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表达,其产物经SDS-PAGE电泳、纯化、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表明,所插入的克隆片段含有498个核苷酸,共编码166个氨基酸,序列对比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绵羊朊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8%。PrNP T-08基因在大肠杆菌得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量为27 kDa的融合蛋白,并能被PrP单克隆抗体AH6所识别。该蛋白成功表达为研究朊蛋白生理生化功能和结构转变提供了基础生物学材料,同时为朊蛋白疾病诊断中所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基本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20.
在绿色生态发展的大背景下,减排固碳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了解农作物生产中减排固碳的措施与能力,更有助于低碳绿色农业的推进。鉴于此,介绍了当前国内主流的碳排放估算方法,包括生产投入产出法、IPCC清单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实测法4种方法,阐述了农作物生产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农作物生产减排固碳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