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5篇
  13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61.
三种温州蜜柑果实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国庆1号’、‘宫川’和‘大叶尾张’3种温州蜜柑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种温州蜜柑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从3种温州蜜柑果实中分别检测到65、36和55种挥发性成分,总含量分别为584.67 μg•g-1、505.29 μg•g-1和494.63 μg•g-1。在3种果实中有29种相同的成分。独有的香气成分中,‘国庆1号’有12种,‘宫川’有5种,‘大叶尾张’有2种。【结论】D-柠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α-蒎烯、芳樟醇和辛醛是3种果实中主要的特征香气成分。‘国庆1号’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高于‘宫川’和‘大叶尾张’的。  相似文献   
62.
养殖场中滋生的大量蚊蝇可以在畜禽之间和人畜之间传播蚊媒病毒,不仅会对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试验为了观察三种复方植物精油在实验室驱蚊的效果。我们根据国标GB/T 13917.9-2009规定的攻击力试验方法,通过使用小鼠模型来测定三种复方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效。本试验结果显示在该试验中,以白纹伊蚊作为本次试验蚊虫,两种驱蚊花露水在2 h以内对昆明小鼠有效保护率在70%以上;复方植物精油(APEX)在2 h内对昆明小鼠的有效保护率达到40%;通过调整植物精油成分,复方植物精油(APEX-1)对昆明小鼠有效保护时间为2 h,而且在4 h内有效保护率均可达到80%以上;复方植物精油(APEX-2)型对昆明小鼠有效保护时间为2 h,而且在4 h内有效保护率均可达到90%以上。结果表明,复方植物精油(APEX)是一种有效的蚊蝇驱避剂,通过调整植物精油成分后,有效保护率达到80%以上,其高效绿色环保的优势在养殖场蚊蝇驱避方面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不同杀菌剂及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所造成的真菌毒素防控效果及所用杀菌剂带来的潜在安全问题,对信阳、襄阳两地区小麦主栽品种连续两年分别喷施不同种类、不同次数的杀菌剂,通过LC-MS/MS测定小麦中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各杀菌剂残留量,分析不同杀菌剂对小麦中DON累积量的影响,并对小麦籽粒中杀菌剂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50%多菌灵WP、25%氰烯菌酯SC、25%咪鲜胺EC、70%甲基托布津WP)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小麦中DON含量。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小麦中DON含量呈下降趋势(除多菌灵外)。喷施50%多菌灵1次小麦籽粒中DON含量明显增加,较对照增加7%(信阳)、18%(襄阳),当喷施次数增加至2、3、4次,籽粒中DON累积量分别降至对照的55%~65%、24%~39%及20%~27%。25%咪鲜胺EC喷施3次后籽粒中DON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继续增加喷施次数,DON含量并未显著降低。25%氰烯菌酯SC对DON防控效果最佳,喷施1、2、3、4次小麦籽粒中DON毒素降至对照的42%~58%、29%~49%、12%~21%及6%~10%。喷施70%甲基托布津WP对籽粒中DON的影响与25%氰烯菌酯SC效果相差不大,喷施4次可使DON降至6%~12%。4种杀菌剂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均随施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多菌灵的残留量最大,当施药4次后,信阳、襄阳两地小麦中多菌灵残留量分别为502.54μg·kg~(-1)、547.38μg·kg~(-1),均超过国家粮食安全限量水平,而其余三种农药残留量较低,均在安全限量范围内。研究结果还发现,小麦籽粒中的杀菌剂残留量与毒素DON的累积水平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施药次数与其残留量成正相关关系。因而,长江流域及江淮地区等小麦赤霉病易流行地区,建议于小麦扬花期及时喷施2~3次防控效果良好的杀菌剂,既能达到防控真菌毒素污染又可避免杀菌剂残留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以保证小麦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低温冷害对寒地粳稻生理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以耐冷型粳稻‘东农428’(‘DN428’)、冷敏感型粳稻‘松粳10’(‘SJ10’)为供试材料,于孕穗期进行不同时间的冷水灌溉处理(0、5、10、15d),分析孕穗期冷水灌溉对寒地粳稻功能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物质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内源激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灌溉下,两种寒地粳稻功能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阴离子(O■)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显著升高,增幅随冷水灌溉时间增加而上升,其中‘DN428’功能叶片SOD、POD、CAT和SP的增幅大于‘SJ10’,‘SJ10’功能叶片SS、O■和H_2O_2的增幅大于‘DN428’。冷水灌溉下,与对照相比,寒地粳稻功能叶片内源激素中脱落酸(ABA)含量升高,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含量下降,变化幅度随冷水灌溉时间增加而升高。在孕穗期冷水灌溉下,与对照相比,寒地粳稻产量随冷水灌溉时间增加显著下降,‘SJ10’比‘DN428’下降幅度大。冷水灌溉下,两种粳稻品种叶绿体超微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其中‘DN428’比‘SJ10’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小。相关分析表明,内源激素ABA与耐冷相关生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关系最为密切。从回归分析可知,O■含量可作为孕穗期冷水灌溉对寒地粳稻产量影响大小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5.
立体绿化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城市立体绿化的内涵与手段,探讨立体绿化的特点、优势与发展前景,并结合立体绿化在城市绿化中的地位,提出对立体绿化推广应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6.
不同芍药品种花瓣中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杆红"、"朱砂判"、"大红艳"、"奇花霜露"、"红绫赤金"和"盘托蓉花"6个常见芍药品种为试材,测定其盛花期(花开第3天)花瓣中总糖含量、总蛋白质含量、花青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期为芍药花瓣的进一步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个芍药品种的花瓣中总糖含量、总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较高且SOD活性也很高;除白色的"奇花霜露"品种花瓣中几乎不含花青素外,其它5个红花品种的花瓣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花青素,且颜色愈深,含量愈高。故在开发芍药花瓣的食用与保健价值时,应针对目的选用最佳品种。  相似文献   
67.
文章对采集到的一株野生大型真菌子实体进行了菌种分离,并对获得的菌丝进行了rDNA ITS序列分析。结合形态鉴定,对分离株r DNA ITS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长度为649 bp,登录NCBI与GenBank中已知的菌种进行Blastn比对,序列相似性在99%~91%之间,下载相似性高的菌种的ITS序列,通过ClustalW进行序列比对,MEGA5.2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鉴定出分离的菌株为紫丁香蘑纯菌种。然后,对紫丁香蘑液体菌种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中配方3生长速度最快,适宜紫丁香蘑液体菌剂培养。  相似文献   
68.
金顶侧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邬向丽  黄晨阳  高巍 《北方园艺》2018,(11):151-157
以20个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uinopileatus)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其中8株为栽培菌株,12株为野生菌株。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金顶侧耳菌株种内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菌丝长速、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形态等多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个金顶侧耳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2条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频率为98.91%;在相似度0.65水平上绝大部分菌株按照中国北方和南方来源地不同聚为两大类群,显示较强的地域性。金顶侧耳平板上的菌丝长速与生物学效率(产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生物学效率(产量)与采收时间显著负相关,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及菌柄直径三者显著正相关,亲缘关系较远的菌株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根据评价结果,筛选出采收时间短、生物学效率高的菌株Pc6、Pc7及菌盖大、菌肉厚的菌株Pc13等携带优势性状菌株,可作为下一步育种研究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9.
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非O157致病性STEC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新疆伊犁地区肉牛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检测非O157致病性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集新疆伊犁地区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屠宰肉牛的粪样和屠宰后的胴体表面拭子,并对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eae、stx1、stx2)的PCR检测、O157鉴定(rfbE)、ERIC-PCR基因分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5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93.3%。其中2株菌株同时编码了毒力基因stx1和stx2,检出率为4.8%,毒力基因eae未被检出。PCR鉴定均为非O157STEC。ERIC-PCR基因分型检测发现,2株菌的基因型非常相似,同源关系密切。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攻毒,攻菌6h后,小鼠开始出现死亡,立即解剖死亡小鼠发现,其肠道出血,肝脏、脾脏、肾脏明显出血肿大,解剖对照小鼠表现正常,表明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综上所述,在肉牛屠宰过程中存在大肠杆菌污染,其中粪便中非O157STEC菌株对胴体造成了污染,需要加强控制肉牛的屠宰加工关键环节的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70.
张妍 《防护林科技》2016,(1):121-123
文章总结了杨干象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预测预报、检疫、抗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综合治理杨干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