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为IDDV,在法氏囊中含量最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涉及到采集法氏囊进行病毒分离等问题,通常采用的剖腹法比较繁琐,且易引起散毒和法氏囊被污染。法氏囊位于泄殖腔和尾荐椎之间,并与泄殖腔外壁腹膜通过结缔组织相连,其解剖  相似文献   
22.
自1987年以来,先后在安徽、江苏、贵州、河南、山东和陕西等11个地区(场)应用猫源细小病毒(FNF-8株)细胞培养BEI灭活疫苗进行区域性免疫试验,共注射水貂、猫、犬、貉和狐等1685只(次)。经近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血清抗体检测表明:疫苗是安全的;注苗后2个月,血清HI抗体均增长1~7个滴度,两次接种疫苗的猫最高血清HI抗体达2~(10);控制了疫情。3年来再未见发病,预防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3.
24.
采用PCR法从绍兴鸭的肝组织基因组DNA中扩增出α-干扰素基因,插入pUC18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将成熟α-干扰素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α( )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复性后,进行抗病毒活性的测定.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sxDuIFN-α)由576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191个氨基酸.该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鸭α-干扰素基因(X84764,AB12886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和99.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7.9%.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量为20.7 kD的DuIFN-α.该产物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显示出具有明显的抗猪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及鸭瘟弱毒疫苗毒的活性.  相似文献   
25.
张存 《兽医导刊》2013,(12):32-34
2013年马上就要过去,纵观过去的一年家禽行业遭遇重创,整个行业呈现低迷,大家不断寻求方法助行业早日走出低谷。笔者也为行业送上微薄的力量,编辑整理了第四届兽医大会禽病诊疗专场几位专家的疾病综合防制报告,涉及大家关心的几种鸡、鸭重要疾病的综合防制等内容,为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些解决思路与方法。同时,在这里寄语2014年,希望家禽业在新的一年能够走出低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6.
张存  柳斌  张文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19-19121
通过对尼洋河—雅江流域林芝段河谷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分析湿地植被覆盖率、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以及水溶性盐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7.
鸭瘟病毒囊膜糖蛋白gH的原核表达和免疫印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鸭瘟病毒包膜糖蛋白H(gH)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PCR扩增的基因片段分别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构建了3种原核表达质粒pET-gH、pET-gH1347和pET-gH1707,并转化宿主菌BL21(DE3)。结果显示,去除了gH跨膜区和信号肽的gH基因片段(pET-gH1347和pET-gH1707)获得了表达,而全基因片段(pET-gH)未获得表达。Western-blot表明2种表达产物均能与鸭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鸭瘟病毒gH蛋白的成功表达,将有助于开展该基因功能的研究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提出西藏高原农业种植区土壤水分亏缺、氮素淋失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作物根系吸水胁迫响应函数,并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构建作物根系吸水模型。【方法】于2015年春青稞生育期,在江达灌区和西藏农牧学院农田水利实验场开展同步试验,测定灌区典型田块及实验室参照模式和常规模式下的春青稞根系吸水过程、土壤水分及NH+4-N和NO-3-N淋失过程,基于全局性最优方法率定了根系吸水模型参数,采用Nash-Sutcliffe系数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对模拟精度进行检验。【结果】所构建的根系吸水模型可用于边界条件控制及土壤水分亏缺和氮素流失耦合作用下根系吸水胁迫响应关系的模拟,在春青稞全生育期内,模拟结果的Nash-Sutcliffe系数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4和0.050 8,生育阶段中Nash-Sutcliffe系数和相对均方根误差的最大模拟偏差分别为0.63和0.102。【结论】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描述西藏高原农业种植区土壤水分亏缺和氮素淋失条件下的根系吸水过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29.
为解决西藏作物生产上易受干旱、霜冻危害寻找安全环保的新途径,选择“天达2116”对冬青稞进行拌种、叶面喷施、春天复壮、拌种+叶面喷施、拌种+春天复壮、拌种+复壮+叶面喷施等6个处理,研究其在高原这种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对西藏冬青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处理的青稞籽粒产量均高于对照,依次比对照增产4.84%、29.49%、19.19%、14.35%、19.03%、38.07%,其中“拌种+复壮+叶面喷施”处理青稞的增产幅度最大,达38.07%,主要是通过提高青稞的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来提高其产量;6个处理的青稞秸秆产量均高于对照,且增产趋势与子粒增产趋势基本一致;6个处理的青稞子粒每公顷比对照经济效益高324.30元,2047.80元,1293.30元,901.50元,1244.25元和2601.30元。因此,建议“天达2116”在西藏青稞上应用以“叶面喷施”或“拌种+复壮+叶面喷施”2个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30.
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水稻灌区中非自然水文过程及其驱动下的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对了解水稻灌区面源污染形成机理以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水稻灌区水文过程分为陆面水文过程和排水沟道水文过程,采用均衡法模拟陆面水文过程中稻田深层渗漏水量以及氨氮(NH4~+)、硝氮(NO_3~-)和磷酸根(PO_4~(3-))的渗漏通量,在此基础上,基于非稳定饱和渗流方程计算稻田深层渗漏过程所形成的侧向排水过程,作为排水沟道水文过程的输入项,基于动力波方程和一阶动力学方程描述了水稻灌区排水网络下的面源污染物运移和转化过程,提出了水稻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根据前郭灌区2008—2009年的监测数据对模型渗流过程、主要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参数进行率定,采用2010年的监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所提出的方法模拟了稻田和排水沟道2个水文过程中NH4~+,NO_3~-和PO_4~(3-)的质量浓度峰值过程的差异,实现了水稻灌区陆面水文和排水沟水文过程的耦合。稻田水层中模拟NH4~+,NO_3~-和PO_4~(3-)的Nash-Sutcliffe系数分别为0.772、0.758和0.709,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42、0.050和0.071,排水系统中模拟NH4~+、NO_3~-和PO_4~(3-)污染物的Nash-Sutcliffe系数分别为0.645、0.704和0.854,相对均方根误差(r RMSE)分别为0.072、0.060和0.031。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模拟稻田渗流过程和排水过程中的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