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酪酸梭菌或唾液乳酸菌对预防急性腹泻、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选取清洁级21日龄断奶Wistar大鼠[平均体重(57.45±6.23)g]48只,随机分在4个组:正常对照组(C1组)、模型对照组(C2组)、酪酸梭菌组(T1组)、唾液乳酸菌组(T2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大鼠。试验期共9 d,C1、C2组经口灌服生理盐水,T1、T2组分别灌服酪酸梭菌和唾液乳酸菌。第8天开始除C1组外,其余各组灌服番泻叶制剂致泻,记录各组大鼠腹泻情况。试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采集血液及肠道样品。结果显示:1)灌服番泻叶后各组大鼠均出现腹泻。C2组稀便率、腹泻指数、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C1组(P0.01);而与C2组相比,T1、T2组腹泻指数、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与C2组相比,T1、T2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且T1组回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升高。3)C2组回肠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C1组;而与C2组相比,T1组回肠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说明,在本试验中,酪酸梭菌与唾液乳酸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番泻叶引起的大鼠急性腹泻,降低肠道通透性,同时具有增强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本试验旨在研究试验鸡不同季节、不同批次间内源总能的变异及其对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春季、夏季和秋季3个季节共计12个批次测定鸡内源总能及其对饲料原料[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木薯干和木薯渣]真代谢能值的影响,每个批次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将各季节内各批次内源总能的平均值作为该季节内源总能,并根据不同季节的内源总能分别计算其对4种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2个测定批次间48 h内源总能差异显著(P0.05),但3个季节内48 h内源总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可将测定季节内各个批次间48 h内源总能数据合并,将其平均值作为该季48 h内源总能。2)对比3个季节间的48 h内源总能,秋季48 h内源总能(67.97 k J/只)极显著低于春季(83.07 k J/只)和夏季(79.90 k J/只)(P0.01),但春季和夏季间48 h内源总能差异不显著(P0.05)。3)季节内48 h内源总能与48 h内源干物质排泄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P0.01)。4)在玉米、玉米DDGS、木薯干及木薯渣4种饲料原料中,不同季节48 h内源总能的最大变化量分别占饲料总能排泄量的7.36%~8.38%、2.68%~2.94%、7.92%~10.86%和3.53%~3.96%,不同季节48 h内源总能的变异引起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变化范围为0.28~0.36 k J/g。由此可见,鸡内源总能在季节间存在一定的变异,但是该变异对饲料原料真代谢能值的计算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3.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磷的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分别为27.2、59.1、103.1kg的生长育肥猪各16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低磷饲粮组和高磷饲粮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低磷饲粮为无磷酸氢钙(DCP)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总磷浓度为3.3 g/kg,在低磷饲粮中添加14.5g/kgDCP构成总磷浓度为5.9 g/kg的高磷饲粮。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采用差量法计算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试验共12 d,包括5 d适应期和7 d粪样收集期。结果表明:高磷饲粮组的可消化磷含量和总磷的ATTD均显著高于低磷饲粮组(P<0.05);饲喂高磷饲粮时,不同生长阶段猪磷的ATTD无显著差异(P>0.1);饲喂低磷饲粮时,育肥猪磷的ATTD显著高于生长猪和生长育肥猪(P<0.05);虽然饲粮总磷的ATTD受生长阶段影响(P<0.05),但生长阶段对DCP中磷的TTTD无显著影响(P>0.1)。由此可见,猪的生长阶段显著影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的消化利用率,但对DCP中磷的消化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4.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猪饲粮磷水平对磷酸氢钙(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评定的影响。选用56头体重为(25.90±0.25)kg的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未添加DCP的基础饲粮,6个处理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64%、1.28%、1.92%、2.56%、3.20%、3.84%DCP。使用全收粪法测定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结果表明:生长猪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随饲粮DCP水平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随着DCP添加水平的提高,由差量法测得无机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呈二次上升的趋势(P0.1),具体表现为无机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随饲粮DCP水平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线性回归法发现,生长猪饲喂低DCP饲粮后测得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显著高于饲喂高DCP饲粮(P0.05)。由此可见,饲粮磷水平显著影响差量法和线性回归法测得DCP的全肠道真消化率;使用差量法测定饲粮原料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时应将饲粮磷水平维持在接近磷需要量的水平,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时应将饲粮磷水平控制在低于磷需要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5.
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的发展,环境对畜禽健康的影响愈发突出。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导致舍内微生物、粉尘、有害气体等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长期生长在低质量空气环境中,导致肉鸡气管炎、肉鸡呼吸道综合征等呼吸道疾病多发,间接降低机体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加强研究舍内空气污染物对畜禽健康的危害,并探索改善畜禽舍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综述舍内微生物、粉尘、氨气等污染物及其危害和应对措施,为深入研究空气污染物对肉鸡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合理调控舍内空气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旨在比较硫酸铵沉淀-透析-冻干-脱脂法与低温浓缩-透析-冻干-脱脂法制备鸭空肠液消化酶粉剂的差异。采用两样本完全随机设计,将8 L鸭空肠液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 L肠液。第1组采用硫酸铵沉淀-透析-冻干法,第2组采用低温浓缩-透析-冻干法,分别制备消化酶粉剂,然后对2组制备的粉剂进行脱脂,比较脱脂前和脱脂后2种方法制备消化酶粉剂的消化酶活性与回收率、总蛋白浓度与回收率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低温浓缩-透析-冻干法制备的消化酶粉剂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比硫酸铵沉淀-透析-冻干法分别高34.8%、27.9%和12.1%(P<0.05);相应地,3种消化酶回收率及总蛋白回收率比硫酸铵沉淀-透析-冻干法分别高34.8%、35.2%、15.3%和12.6%(P<0.05);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硫酸铵沉淀-透析-冻干法(P<0.05),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经脱脂处理后,低温浓缩-透析-冻干-脱脂法制备的消化酶粉剂中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比硫酸铵沉淀-透析-冻干-脱脂法分别高11.5%和7.9%(P<0.05),而糜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淀粉酶和胰蛋白酶回收率比硫酸铵沉淀-透析-冻干法分别高39.4%和43.9%(P<0.05),而糜蛋白酶回收率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回收率显著高于硫酸铵沉淀-透析-冻干-脱脂法(P<0.05),而总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硫酸铵沉淀-透析-冻干-脱脂法(P<0.05),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从纯化过程的全程看,低温浓缩-透析-冻干-脱脂法中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和回收率均显著高于硫酸铵沉淀-透析-冻干-脱脂法。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旨在探讨仿生消化过程中生长猪体内4种小肠消化酶以及胃期和小肠期消化时间对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为确定仿生消化法评定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时模拟小肠消化液的组成与最佳消化时间提供参考。试验在SDS-Ⅰ型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中进行,以玉米、豆粕和麦麸为测试原料,分3个试验进行。试验1,设置5个处理,1个不添加小肠消化酶的处理(对照)和4个添加不同小肠消化酶的处理,分别添加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胃期消化时间为1.25 h,小肠期消化时间为4.00 h;试验2,确定小肠消化液主要消化酶组成后,设置5个不同的胃期消化时间的处理,分别为0.50、0.75、1.00、1.25、1.50 h,各处理的对应小肠期消化时间均设置为4.00 h;试验3,确定胃期消化时间后,设置6个不同的小肠期消化时间的处理,分别为1.00、2.00、3.00、4.00、5.00、6.00 h。以上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根消化管,分别测定3种饲料原料的磷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1)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均可显著提高玉米、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P<0.05),糜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P<0.05),却显著降低了玉米磷体外消化率(P<0.05)。2)胃期消化时间由0.50 h增加到1.00 h,玉米和豆粕磷体外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1.25 h时玉米和豆粕磷体外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消化时间由0.50 h增加到1.00 h,麦麸磷体外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1.25 h时达到稳定。3)小肠期消化时间由1.00 h增加到6.00 h,玉米、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均显著增加(P<0.05),并分别在3.00、4.00、5.00 h达到稳定。分析以上结果得出:1)可采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模拟小肠液。2)确定胃期消化时间为1.00 h,小肠期消化时间为5.00 h。  相似文献   
68.
为探明回-直肠吻合荷术猪日粮中补加可溶性糖的得失利弊,本文采用4头术后14周的回-直肠吻合猪,研究了在日粮中补加可溶性糖对养分消化率测值的影响,结果为:(1)在试验日粮中添加可溶性糖对于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但本试验条件差异不显著(P>0.05);(2)日粮中添加可溶性糖对氮的消化率和代谢率没有影响(P>0.05);(3)在日粮中添加可溶性糖对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测值没有影响(P>0.05)。本研究表明在回-直肠吻合猪日粮中添加10%的可溶性糖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回-直肠吻合荷术猪在能量代谢上的亏损,而且对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值测有影响。  相似文献   
69.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仔鸡健康状况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肉仔鸡健康状况和行为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367.66±1.12) g的480只22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在地面平养、网上饲养及散养3个处理中,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各处理间肉仔鸡的饮水、采食、修饰和休息行为的次数、紧张不动性的持续时间、腿长、腿宽的不对称性(FA)及腿长、腿宽和翅膀长的综合FA、羽毛质量评分(FCS)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2个处理相比,散养组肉仔鸡日常的觅食、沙浴及运动行为的次数显著增加,步态评分值显著降低(P<0.05).与网上饲养相比较,散养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翅膀宽的FA(P<0.05).由此可知,散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仔鸡的健康状况,丰富了肉仔鸡的自然行为.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富集环境材料对肉鸡福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368.18±1.03)g的600只22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在栖架、玩具、沙粒、栖架+玩具+沙粒的复合组及对照5个组中,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结果】结果表明:增加栖架和玩具可更好的满足肉鸡日常行为需要,减少肉鸡恐惧感,改善羽毛质量和步态评分,促进骨骼发育,降低血液中H/L值。而提供沙粒对AA肉鸡的福利指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增加栖架或玩具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A肉鸡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