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68篇
畜牧兽医   5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快速测定饲料粗纤维(CF)含量的方法,同时评价聚酯网袋法测定饲料中CF含量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试验采用聚酯网袋法、传统法(GB/T6434—2006)和Ankom纤维测定仪法,分别测定了豆粕、小麦麸、米糠粕、苜蓿、花生秧等18种饲料中CF的含量;不同地区10个实验室同期用聚酯网袋法测定小麦麸、米糠粕、葵花籽粕、猪配合饲料、兔颗粒配合饲料、苜蓿、花生秧、稻壳8种饲料样品中CF含量,用于检验该法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结果表明:聚酯网袋法测定饲料中CF含量的结果与传统法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法正确度高。实验室间聚酯网袋法测定小麦麸等8种饲料中CF含量的结果重复性变异系数在1.45%~3.64%,再现性变异系数在1.79%~5.64%;重复性限在0.57%~1.99%,再现性限在0.88%~3.47%,表明该法精密度高。综上所述,聚酯网袋法测定饲料中CF的含量,具有成本低、时间短、效率高、正确度和精密度高的优点,可用于大批量样品中CF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锌源[蛋氨酸锌(Zn-Met)或硫酸锌(ZnSO_4)]及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清酶活性和组织器官锌沉积量的影响。选用体重[(33.70±2.76)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3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 mg/kg Zn-Met、40 mg/kg ZnSO_4和80 mg/kg ZnSO_4(以锌元素计)。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分30~60 kg和61~90 kg 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显著降低了生长肥育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饲粮添加40 mg/kg ZnSO_4显著降低了血清ALT和LDH活性(P0.05);饲粮添加80 mg/kg ZnSO_4显著降低了血清ALT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ALP活性(P0.05)。40 mg/kg Zn-Met组生长肥育猪血清ALT、AST和LDH活性最低,血清ALP活性最高。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显著提高了生长肥育猪血清锌含量(P0.05),40 mg/kg Zn-Met组血清锌含量最高。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或40、80 mg/kg ZnSO_4对生长肥育猪脾脏、胰脏、毛和肌肉锌沉积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肝脏和骨锌沉积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或40、80 mg/kg ZnSO_4可改善生长肥育猪血清酶活性、血清锌含量及肝脏和骨锌沉积量。本试验条件下,生长肥育猪饲粮添加40 mg/kg Zn-Met为宜。  相似文献   
1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残渣中各成分。试验采用聚酯纤维筛网袋法测定了米糠、小麦麸、白三叶、枸树叶、全株玉米、全株小麦、毛苕子、兔配合饲料、高粱、燕麦秸、苜蓿、稻秸、小黑麦干草、皇竹草、芦苇、花生秧、大豆秸和稻壳粉18种饲料的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测定了饲料CF残渣中半纤维素、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灰分的含量及回收率,同时测定了NDF和ADF残渣中半纤维素、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灰分的含量,研究了饲料中的CF、NDF和ADF残渣中各成分含量及CF和ADF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所测18种饲料中的纤维素在CF残渣中的回收率最高(71.28%~105.03%);饲料ADF含量(y_1)和CF含量(x_1)之间呈高度正相关:y_1=1.507 1+1.211 5x_1(r=0.979 2,RSD=1.863 4,P0.01);饲料ADF残渣中去除酸不溶灰分后的ADF含量(y_2)和CF含量(x_2)之间的相关性更高:y_2=2.406 3+1.077 0x_2(r=0.990 5,RSD=0.962 4,P0.01)。由此提出饲料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的准确测定计算方法,即半纤维素含量等于NDF含量(无酸不溶灰分)减去ADF含量(无酸不溶灰分);纤维素含量等于ADF含量(无酸不溶灰分)减去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  相似文献   
114.
不同水平赖氨酸对肉牛瘤胃营养物质代谢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 10月龄鲁西黄牛×利木赞杂交公牛 3只 ,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 ,根据基础日粮 待测氨基酸的方法 ,按 6× 3不完全拉丁方设计 ,从瘤胃投饲 6种水平的包被赖氨酸 ,分别为 0、6、9、12、15和 18g/d。试验结果表明 :各组瘤胃液pH值和氨氮的差异不大 ,6个水平组的试验牛的pH值和氨氮在 2 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一致。投饲 15g/d的动物油包被赖氨酸 ,日增重、可消化氮、沉积氮、沉积氮 /可消化氮显著高于其他四组 ,分别为 3 61 5 2g/d± 12 2g/d、84 40g/d± 3 3 3g/d、19 0 8g/d± 3 61g/d和 2 0 73 %±3 66%。瘤胃投饲 15g/d的赖氨酸 ,ADF和NDF在瘤胃的含量最低 ,表明牛ADF和NDF在瘤胃的降解率提高 ,但DM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4种常规施肥模式下,添加生物炭后菜地土壤(褐潮土)CO2释放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含量的变化,阐明添加生物炭对土壤CO2释放及不同形态碳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好氧培养-气象色谱测定方法,在不施肥(CK)、施有机肥(M)、施化肥(F)、有机无机混施(M+F)4种模式下投入2%和4%(质量比:生物炭/土壤干重)生物炭,定期采集气样和土样,分析土壤CO2的释放量及DOC、SMBC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DOC、SMBC含量变化与CO2释放量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在F和M+F基础上,添加生物炭处理的土壤CO2释放速率在培养前期(2—8 d)显著高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而在10—60 d,二者CO2释放速率无显著差异;在CK和M基础上,添加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在整个培养期间CO2释放速率没有显著差异。在CK基础上,添加2%和4%生物炭后CO2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 839和3 272 mg·kg-1,与CK(3 134 mg·kg-1)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在F和M+F基础上,添加2%和4%生物炭后CO2累积释放量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20.6%和19.8%、29.9%和40.7%。相关分析表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DOC、SMBC含量与CO2释放量之间无相关关系,而添加生物炭处理DOC、SMBC含量与CO2释放量极显著相关。【结论】将生物炭单独投入未施肥土壤中,土壤CO2排放量未出现明显增加或降低;在有机肥基础上添加生物炭,土壤CO2排放量随着生物炭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化肥、有机无机配施基础上添加生物炭后,土壤CO2排放增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16.
本研究通过测定粗饲料中的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在羊瘤胃中的动态降解率,探究其和静态降解率之间的关系.本试验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杜泊绵羊为试验动物,测定苜蓿颗粒、羊草颗粒、白三叶、地瓜蔓、花生秧、玉米秸、大豆秸、杨树叶等26种常用粗饲料中的DM和NDF在瘤胃中的动态和静态降解率.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117.
红枫湖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两湖一库"农业面源污染,给红枫湖流域地区推行有机种植模式提供有利的土壤背景参数,对贵州省红枫湖流域土壤中Pb、As、Hg、Cr、Cd重金属进行测定,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红枫湖流域土壤Hg含量高于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土壤已受Hg污染;其次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13,说明该流域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处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8.
不同肥料对茶叶产质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茶叶产质量的提高及茶园土壤结构的改善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试方法研究鸡粪(有机肥)、无机肥、鸡粪(有机肥)+无机肥及不施肥对茶叶产量质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肥料均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且除施用无机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显著外,施用其余肥料均能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及品质;鸡粪(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茶叶产质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单施鸡粪(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因此,鸡粪(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单施鸡粪(有机肥)对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9.
为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对白菜土壤环境的作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PK+OM(一半化肥+一半中药渣有机肥)、OM(中药渣有机肥)、OM1(鸡粪有机肥)、80%OM、60%OM等处理对白菜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同NPK处理相比,NPK+OM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了9. 81%~23. 53%、脲酶活性提高了7. 66%~28. 73%、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9. 28%~38. 79%、中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2. 57%~34. 84%;土壤微生物墨碳(SMBC)、土壤微生物墨氮(SMBN)分别提高了25. 59%~58. 37%、9. 78%~11. 58%。在白菜生长过程中,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SMBC活性均在白菜结球期时最高,而SMBN是在团棵期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白菜的生长发育,SMBN含量逐渐降低,在成熟期下降速度降慢。综合分析认为,有机无机配施对对白菜生长土壤环境的作用效果最佳,其次是单施有机肥,最差的是单施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120.
玉米拔节期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玉米拔节期水肥耦合试验表明,不同水肥条件下水分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因素.对玉米拔节期株高的影响,水分和钾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水分的影响大于钾,氮和磷影响不显著.土壤持水量对玉米拔节期单株叶面积的影响达到极显著的水平,氮和钾均达到显著水平,磷的影响不显著.磷对根长有显著的影响,对根重的影响不显著.水分、氮、钾对玉米拔节期生物量的影响为正效应,磷为负效应.玉米拔节期的灌水利用率表现为,低水高肥达到最大,高水控制条件下玉米拔节期的灌水利用率均低于低水和中水.其中处理3(W1N3P3K3)的灌水利用率达到最大,处理7(W3W1P3K2)的灌水利用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