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68篇
畜牧兽医   5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采用正交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氮、磷、钾耦合条件下玉米苗期植株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玉米苗期植株氮含量在0.08321g到0.28085g之间,最高为处理7(W3N1P3K2),最低为处理1(W1N1P1K1);玉米苗期植株磷含量在0.00788g到0.02450g之间,最高为处理4(W2N1P2K3),最低为处理2(W1N2P2K2);玉米苗期植株钾含量在0.14749g到0.46537g之间,最高为处理4(W2N1P2K3),最低为处理2(W1N2P2K2);  相似文献   
6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外源添加汞、铅溶液,设置不同的有机肥施用量,研究其对太子参和虎耳草重金属汞、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全量的汞、铅含量不受影响,而太子参和虎耳草中汞、铅含量不断减少,重金属的富集系数(BCF)也在减小;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与太子参、虎耳草中汞、铅含量及其富集系数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总体来看,太子参对汞的富集能力要强于虎耳草,而对铅的富集能力则相反。  相似文献   
63.
试验以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玉米的主要营养器官为对象,通过测定植株主要营养器官(茎杆、叶片、叶鞘)的物理性状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研究不同收获期植株剪切力和饲料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叶鞘和茎秆的剪切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适口性和饲料营养特性逐渐降低。玉米植株在乳熟期和蜡熟期收获,适口性和营养成分含量最佳,同时在乳熟期收获更优于蜡熟期。  相似文献   
64.
糊化淀粉尿素用于育肥牛日粮的饲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探讨糊化淀粉尿素应用于育肥牛日粮对其日增重、饲料报酬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年龄、体重及体况相近的杂交肉牛30头,体重325.9±26.0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I组为糊化尿素组,Ⅱ组为添加尿素组,Ⅲ组为对照组(即棉籽饼组)。试验日粮组成为麦秸、鲜酒糟及混合精料。试验期为2个月。试验结果表明,Ⅰ、Ⅱ、Ⅲ组试验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393kg、1.03kg和1.14kg,精料/增重分别为3.05:1、3.74:1、4.13:1。试验期间Ⅰ、Ⅱ、Ⅲ组牛的经济效益以糊化尿素组最高,为304元/头;其次棉籽饼组为164元/头;最差为添加尿素组为146.3元/头。  相似文献   
65.
随着畜牧业迅速发展,生产结构逐步调整,肉牛规模化饲养和产业化进展很快。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发展以肉牛为主的草食家畜将是解决我国人均粮食不多,减少与猪鸡争精料的有效措施。在很长时间内,肉牛的饲养是以秸秆为主,辅以精料育肥。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提高利用率是目前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66.
生长犊牛蛋白质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10月龄鲁西黄牛×利木赞杂交公牛15头,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生长犊牛的蛋白质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生长犊牛对日粮蛋白质的消化率为61.37%,沉积率为27.62%。生长肉牛代谢粪氮(MFN)和内源尿氮(EUN)的排出量分别为0.40g/kgw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藏东南地区高山生态系统有巨大的土壤碳汇潜力,研究其不同生态系统下土壤有机碳 (SOC) 储存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有助于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土壤碳循环及区域碳源汇平衡。  【方法】  本研究在西藏色季拉山西坡海拔3000~4600 m开展密集土壤采样,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下不同植被类型SOC的储存特征,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子。  【结果】  表层0—5 cm的SOC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4个植被带SOC含量平均值表现为高寒草甸 (8.31% ± 0.77%) > 暗针叶林 (7.20% ± 0.90%) > 高寒灌丛草甸 (6.74% ± 0.80%) > 针阔混交林 (3.88% ± 0.46%)。在剖面5—10、10—15、15—20、20—30、30—40、40—60 cm各层SOC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SOC含量在4种植被带的平均值表现为暗针叶林 > 高寒灌丛草甸 > 高寒草甸 > 针阔混交林。SOC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而显著下降,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草甸SOC垂直分布特征为表层聚集型,而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SOC垂直分布特征为普通递减型。剖面0—20、20—40、40—60 cm的SOC储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在表层0—20 cm高寒草甸SOC储量最高 (C 95.66 ± 4.81 t/hm2);在剖面20—40和40—60 cm暗针叶林SOC储量最高,且其在整个0—60 cm剖面的SOC总储量在所有植被类型中最高 (C 199.14 ± 11.10 t/hm2);针阔混交林SOC储量在剖面各层均为最低,且其在整个剖面的SOC总储量 (C 111.45 ± 10.30 t/hm2) 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型。剖面各层SOC储量与年平均温度、凋落物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海拔高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显示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剖面各层以及整个剖面SOC储存的关键因子。随机森林模型对SOC储存的解释度为50.32%~65.82%,土壤含水量对表层土体SOC预测的相对贡献最高,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凋落物质量对各层SOC预测均有显著贡献,而植被类型对SOC预测的相对贡献随剖面加深而逐步增加。  【结论】  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海拔高度下SOC的储存特征随不同植被类型和剖面深度而发生显著变化,环境因子(如土壤水分) 对表层土体SOC储存有关键影响,植被类型对深层土体SOC储量变化的预测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8.
不同沙棘原汁中16种矿质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是一种野生植物,其果实系列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妆、医学、食品等方面。近年来,油、核、茎、叶、渣等部位中矿质元素分析曾有过不少报道,但对沙棘原汁中矿质元素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为此,我们采用日立180—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了陕西黄龙和陇县两地沙棘原汁中16种矿质元素,同时对标准参考物质——桃叶也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探讨了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A(VA)对妊娠后期母羊血液指标和初生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无病、妊娠后期(妊娠90 d至分娩)的济宁青山羊40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 100、2 200和4 400 IU/kg的VA.结果表...  相似文献   
70.
以西北24种石灰性土壤作对象,研究了非代换铵与代换钙、镁、钾、有效磷以及pH的关系;并以1种土壤研究了施用钾肥对土壤非代换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代换铵与代换钙、镁、钾及有效磷均无联系;与pH的显著负相关仅是一种偶然现象。在石灰性土壤上,pH不是影响非代换铵的因子;施用钾肥未影响土壤中原有非代换铵的含量,但能减少氮肥中铵的晶格固定。根据晶层空穴理论和试验结果,作者对上述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