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喷施锌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效应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含锌不足的酸性紫色土水仙茶适时喷施0.3%或0.5%ZnSO4·6H2O,能促进茶树生长,早发芽,多发芽,提高鲜茶产量7.8% ̄17.1%,改善锌肥后,茶叶中氨基酸组分、可溶性糖、茶多酚及锌含量等均高于对照处理。建议紫色土茶园ZnSO4·7H2O喷施浓度为0.3% ̄0.5%。  相似文献   
42.
新疆天山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工作,对全面了解该地区放线菌分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使用7种典型的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对土样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共得到8个属的放线菌分离株,并对分离培养基的分离效果进行比较。使用MseI、AluI、PstI和HhaI 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20株链霉菌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PCR-RFLP分析。使用BOX-PCR方法构建了9株稀有放线菌菌株的指纹图谱。PCR-RFLP和BOX-PCR聚类分析结果分别与16S rRNA基因全序列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因此,PCR-RFLP和BOX-PCR指纹分析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16S 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用于新疆天山土壤放线菌的快速鉴定和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43.
盐碱地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与食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食葵田进行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了75 kg·hm~(-2)(N1)、150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N4)、375 kg·hm~(-2)(N5)五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食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碱地施用氮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细菌优势菌菌群多样性,各处理0~20 cm土层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N4N3N5N2N1CK,各施肥处理较CK差异极显著(P0.01);(2)盐碱地施用氮肥可促进食葵生长发育,提高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由低到高,食葵长势和干物质积累呈逐渐增加趋势,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各处理产量分别较CK提高0.06%、36.27%、61.95%、105.36%和85.03%;(3)适量施氮可抑制土壤积盐,食葵收获后,各处理积盐量大小顺序为N2CKN5N3N1N4;(4)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优势菌菌群数与氮肥施用量、食葵根干重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盐量和积盐量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试验结果,内蒙古河套灌区中度盐碱地食葵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44.
春灌结合秸秆隔层促进土壤脱盐增加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讨春灌结合秸秆隔层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该文采用田间微区试验方法,以当地常规春灌水平(2 250 m3/hm2)为对照(CK),设置秸秆隔层深埋条件下常规春灌灌水量的100%、90%、80%、70% (W100、W90、W80、W70)4个梯度共5个处理,研究河套灌区不同春灌灌水量下秸秆隔层对中度盐碱地水盐分布、微生物区系及食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隔层处理20~40 cm土层含水率随春灌量的增加而增加,W100处理春灌后根系分布层(0~40 cm)含水率较CK、W90、W80、W70显著提高6.5%、3.6%、5.8%、8.9% (P<0.05);W100和W90处理春灌后均具有较好的脱盐效果,盐分淋洗深度达50~60 cm,其0~40 cm盐分较CK显著降低18.9%和 13.9% (P<0.05),春灌前后土壤脱盐率也分别较CK提高34.9%、30.1% (P<0.05),但W100与W90处理间春灌后土壤盐分、脱盐率均无显著差异,W80处理与CK之间也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收获后,CK处理0~40 cm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W100和W90处理0~40 cm含盐量显著低于CK 27.6%和16.3% (P<0.05),但2个处理间含盐量无显著差异,W80处理与CK差异也不显著,而W70盐分含量显著最高.与CK、W80和W70相比,W100和W90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收获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增加了可培养优势菌群种类,而W90处理相比W100处理更有利于土壤真菌生长.W100处理食葵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5),分别较CK、W90、W80和W70增产5.3%、6.8%、11.4%和13.6%,W90与CK两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其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CK,而W100与CK处理间水分生产率差异不显著.综上来看,单纯从高产角度,当前春灌量水平结合秸秆隔层(W100)处理食葵增产效果最显著值得推荐,而从土壤脱盐、作物稳产及水分生产率提高等综合效应考虑,在当前春灌基础上减少10%灌水量结合秸秆隔层(W90)是可推荐的措施.  相似文献   
45.
【目的】针对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表层土壤贫瘠多盐的特点,研究亚表层(10—30 cm)培肥结合地膜覆盖对盐碱地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盐碱地合理耕层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在内蒙古五原县,以向日葵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设常规翻耕(CK)、翻耕 + 地膜覆盖(PM)、施有机肥(106.8 t/hm2)于亚表层(OM)、亚表层有机培肥 + 地膜覆盖(OMP)共4个处理。测定了春灌前、后以及向日葵收获后,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剖面的pH值、盐分、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以及微生物区系。【结果】春灌前,亚表层培肥处理(OM、OMP)10—30 cm土层盐分含量比CK、PM处理分别增加了37.1%~52.9%、32.1%~47.2% (P < 0.05),但在春灌后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地膜覆盖具有很强的抑制返盐效果,OMP处理效果好于PM处理。作物收获后,OMP处理0—10 cm表层返盐率相对CK、PM和OM处理分别降低了131%、77.6%和106%,PM处理相对CK和OM处理分别降低了53.5%和28.7% (P < 0.05)。与CK相比,OM、OMP处理10—30 cm土层pH值分别降低了0.36、0.60个单位(P < 0.05),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100%和127%、88.7%和105%、564%和514%、453%和400% (P < 0.05);30—40 cm土层pH值分别降低了0.45、0.44个单位(P < 0.05),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了517%和604%、191%和157%,OMP处理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了33.6% (P < 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OM、OMP处理显著提升了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交替赤杆菌属(Altererythrobacter)、降解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与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等优势菌群丰度(P < 0.05),但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ACE指数和Chao1指数)与CK、PM处理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属、交替赤杆菌属、降解类固醇杆菌属、链霉菌属与诺卡氏菌属相对含量均与收获后0—40 cm有机质与速效养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但与全盐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亚表层培肥结合地表覆膜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盐分表层集聚,快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另一方面可提高土壤优势菌群丰度,增强有机物的矿化分解,是改良西北干旱区盐碱土的有效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46.
采用大田筒栽试验,设置4个施磷(P2O5)水平:CK(不施磷)、P4(60 kg·hm~(-2))、P8(120 kg·hm~(-2))、P12(180 kg·hm~(-2)),研究了重度盐碱地施磷对食葵叶片保护酶活性、植株干物质积累、磷吸收以及施磷后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显著提高了食葵叶片保护酶活性,食葵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施磷达到P4水平即显著提高,且达到P12水平又出现显著增加;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施磷量达到P12水平才显著增加。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与SOD活性保持相对同步,在施磷量P4、P8水平并没有显著降低,直至达P12水平才显著下降,比CK降低31.40%。食葵叶片、籽粒、根干重及根冠比在施磷量达到P12水平时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食葵籽粒、根系磷积累量均随着施磷量增加显著提高,且各施磷处理食葵地上部、根系含磷量也均显著高于CK,但P12与P8处理差异不显著,另外施磷有利于食葵吸收的磷素由根系向地上部转移运输。增施磷通过调控根系生长以及改善微环境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且以P12处理增加最多。食葵盛花期和成熟期也均以P12处理优势菌群种类最丰富,其中盛花期P12处理有数量较多的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在食葵收获后则含有考克氏菌属(Kocur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噬几丁质菌属(Chitinophaga)。综合比较来看,河套灌区重度盐碱地施磷180 kg·hm~(-2)可以显著增加食葵叶片保护酶活性,促进食葵生长及磷吸收积累,提高食葵抗性,同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47.
选取辽河干流中下游鞍山-盘锦段为研究区域,通过对5个采样点的分析,以河岸之外未受流域影响的区域为对照,探讨河岸带落水区土壤线虫生态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受流域影响,在河岸带落水区,土壤线虫c-p (colonizer-persister)值显著低于对照区域.c-p1至c-p3的线虫占全部线虫比例的90%左右.各采样点落水区c-pl和c-p2线虫比例均高于对照区(P<0.05).食真菌与食细菌线虫比例指数F/B(Fungivores to baterivores ratio)整体小于对照区域,表明河岸带落水区土壤食微线虫食物网更倾向于食细菌通道,线虫通路比值NCR分析(Nematode channel ratio)也说明了这种变化趋势.落水区线虫瓦斯乐斯卡指数WI(Micro-to plant-feeding nematodes ratio)整体小于对照区域.河岸带落水区土壤线虫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Shannon-Weiner diversity)、线虫均匀度指数J(Evenness)以及线虫丰富度指数SR(Richness)均整体小于对照区域,线虫优势度指数λ(Dominance)大于对照区域.土壤线虫生态指数可以作为评价河岸带土壤健康程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8.
根据近年来在水稻、甘薯、马铃薯和花生上完成的众多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建立肥效模型,计算各试验点的相应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对采集的基础土样测定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含量;然后在氮、磷、钾推荐施肥量与相应土测值之间建立起回归关系式.结果表明,这种关系式满足指数回归模型,各回归方程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建立的关系式使得本来只有相对意义的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转变为直接用于确定施肥量的参数.因此,该关系式的建立使肥料效应函数法同时起到了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的全面功能.  相似文献   
49.
玉米芯不同配方栽培猴头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玉米芯进行了不同配方的栽培猴头菇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占65%和55%的配方具有发菌快、菌丝长势好,子实体品质、产量和生物效率高等优点,是栽培猴头菇的适宜配方。  相似文献   
50.
为促进油菜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改善其饲用品质,比较不同铵源氨化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品质变化及湖羊瘤胃降解率影响。试验以风干油菜秸秆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5%碳酸氢铵(碳铵组)和5%尿素(尿素组)氨化30 d,评定氨化后油菜秸秆的感官指标,测定营养品质,利用体外产气法测定油菜秸秆在瘤胃液中消化24、48 h后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及pH值、氨态氮(NH3-N)和产气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5%碳酸氢铵氨化和5%尿素氨化均显著改善油菜秸秆的风味和适口性,CP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碳铵组的NDF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素组ND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氨化的ADF(P<0.05)和粗灰分(Ash)、粗纤维(CF)(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体外消化48 h后,氨化组产气量、DM、CP降解率及NH3-N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碳铵组NDF、ADF的降解率、体外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尿素组和对照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