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5篇
  2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渗透仪法和非稳定流的水平土柱法研究了四川丘陵区泥页岩母质发育的紫色土的一维饱和与非饱和流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差异甚大,变化范围为8.03×10~(17)~2.96×10~(14)cm/s.表土层饱和导水率高于心土层,平均相差5倍,高的近1个数量级.影响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结构.紫色土的一维非饱和流的运动受土壤质地和孔隙度的制约,质地愈细、孔隙度愈小,在相同时段内的水平入渗量愈小,水扩散范围愈窄。水扩散率D(θ)与土壤湿度(θ)之间的关系可拟合为D(θ)=Ds(θ/θs)~α.不同土壤的D_s 值相差可达2个数量级,随着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大,Ds 值呈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42.
我国南方丘陵区土壤耕作侵蚀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通过采用示踪法对四川丘陵区坡耕地的耕作试验研究 ,获得了土壤耕作位移和土壤耕作侵蚀的直接证据 ,确定了耕作侵蚀是四川丘陵区土壤流失的原因之一。试验结果指出 ,四川丘陵区单次耕作的土壤位移量为 43.70~ 6 4.47kg/ m;平均土壤耕作侵蚀速率为 6 5 .0 5~ 97.0 5 t/ hm2 .a。土壤耕作位移受地面坡度的影响十分明显 ,平均位移距离与坡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耕作侵蚀速率主要取决于坡体长度 ,只有在坡体长度相同的条件下 ,耕作侵蚀速率才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3.
四川低山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蚀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根据3个观测站多年的观测结果,揭示了在四川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顺序是耕地、林地和封禁草地,人为活动是加剧土壤侵蚀率的最根本原因.雨季初期是各种土地可侵蚀性较大期.封禁草地和成林地的侵蚀率随雨强的变化不大.因此,防治四川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规范或禁止人为活动,加强雨季初期的管理,以及增加地被盖度是3大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4.
袁学顺的"天鹅康复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辉 《野生动物》2001,22(1):15-16
在胶东半岛的最东端有一个全国野生动物最大的越冬栖息地——天鹅湖。在天鹅湖附近的荣成市成山镇驻地有一个天鹅康复中心。该中心设在一个农家的院内,条件虽然简陋,但很有名气,中心共有5名成员。 天鹅康复中心的主任叫袁学顺,现 年45岁,忠厚善良,对天鹅惰深意长,关怀倍至。每年当成千上万只野生天鹅,来到天鹅湖越冬的时候,他总是拿出很多时间,花费很大的精力;投入大量的资金,保护天鹅。从他就业以来,共为天鹅投资12万余元。近几年,为了抢救有病的天鹏,他又自己投资办起了康复中心。天鹅湖附近的群太,凡是发现受伤或病…  相似文献   
45.
紫色土区存在耕作破碎母岩补充土壤的现象,尤其是在土层浅薄且岩性松软的泥页岩区,然而目前鲜有相关方面报道。为定量评估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方式下母岩破碎运动特征,以裸露泥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模拟耕作试验中使用物理示踪法追踪2种含水率(7.44%和14.77%)和5个坡度(5°、10°、15°、20°、25°)条件下,不同深度(2、4、6 cm)耕作引起的母岩破碎运动情况。结果表明:1)含水率是影响母岩破碎运动的重要因素,且耕作深度越小其影响越大;2)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大,岩屑的平均位移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2 cm深度耕作引起的岩屑位移最大;3)岩屑位移随着深度的增加快速减小,且岩石含水率高的坡面减小幅度更大;4)母岩含水率较高(14.77%)时,坡度对坡面岩屑运动没有显著影响(P>0.1),但母岩含水率较低(7.44%)时,坡度与坡面岩屑位移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1)。可见,耕作破碎母岩过程受到岩石含水率、耕作深度和坡度的共同影响,且各因子在不同深度的作用机制不同。该研究为揭示母岩人为风化成土和侵蚀机制初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为了研究耕作侵蚀对坡耕地土壤容重、有机质以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影响,选择四川盆地中部的简阳县的坡耕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耕作的方法,通过对比模拟耕作前与5次、20次模拟耕作之后的土壤容重、有机质的水平以及垂直变化与分布规律,并探讨耕作侵蚀对两者关系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耕作侵蚀的搬运作用,5次和20次耕作之后坡顶位置的表层土壤被不断搬运至下坡位置,从而导致坡顶表层土壤容重增加;并且耕作过程中锄头的翻转作用改变了土壤容重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耕作前土壤有机质在各坡面位置的垂直分布可用对数方程描述,然而5次和20次耕作之后其两者之间没有显示任何关系。耕作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次和20次耕作之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容重之间无相关关系。因此,耕作侵蚀改变土壤有机质和容重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并且改变有机质和容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通过磁性示踪耕作实验、土壤磁性背景值测定、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云南东川区蒋家沟流域2种土壤类型的磁性特征,并探讨了土壤磁性对耕作侵蚀磁性示踪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1)砾石土磁性随粘粒和粉粒含量增加而明显增强(r=0.58,p0.05;r=0.67,p0.05),随砂粒增加而明显减弱(r=-0.71,p0.05);黄棕壤粘土因受磁性矿物影响大,随土壤中砂粒含量增加而增强,砾石土磁性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明显减小(r=-0.68,p0.05)。(2)因受土壤侵蚀的影响,砾石土的磁性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01,p0.05),即随坡度增大而明显减小。(3)土壤成土背景差异导致2种土壤磁性存在明显差异,即黄棕壤粘土的磁性(1 451×10-5SI)是砾石土磁性(53×10-5SI)的27倍。在耕作侵蚀的磁性示踪实验中,磁性背景值低的砾石土比磁性强的黄棕壤粘土有更好的磁性敏感性,更能准确反映耕作侵蚀位移。当混入磁性示踪剂的土壤磁性是土壤磁性背景值的30倍时,耕作侵蚀磁性示踪实验较为准确和可靠,以此作参考,不同磁性的土壤可以确定一个科学的磁性示踪剂用量。  相似文献   
48.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农机系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为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新跨越。最近,青岛市对近年来开展“平安农机”建设的工作实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总结,形成了的科学、系统的指导意见,以期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向更新的高度迈进。  相似文献   
49.
对木材形成层细胞的分裂过程、木质部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壁的木质化过程以及三维可视化应用于木材木质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分别对比了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评价法、模糊评价法、灰色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水质指数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提出了水质评价方法应该具备的特点,并对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