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61.
番木瓜果实香气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番木瓜果皮及果肉挥发物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番木瓜果皮与果肉香气中含有酯、醛、萜烯及烷烃等类化合物,果皮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乙酸正丁酯(38.81%),果肉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82.89%)。果皮挥发物中的酯类、萜烯和烷烃相对含量分别高于其在果肉挥发物中的含量。果肉挥发物中的醛类含量高于其在果皮挥发物中的含量,果肉挥发物中还检测到果皮挥发物中没有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62.
番木瓜果实香气的热脱附-气相色/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番木瓜果皮及果肉挥发物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番木瓜果皮与果肉香气中舍有酯、醛、萜烯及烷烃等类化合物,果皮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乙酸正丁酯(38.81%),果肉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82.89%).果皮挥发物中的酯类、萜烯和烷烃相对含量分别高于其在果肉挥发物中的含量.果内挥发物中的醛类含量高于其在果皮挥发物中的含量,果肉挥发物中还检测到果皮挥发物中没有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63.
小麦条锈病气象等级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通过气象因子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模型。[方法]在统计河南省条锈病发生轻重年份的基础上,结合相应年份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按时间顺序建立了冬前、3月上旬4、月上旬和5月中旬4个条锈病促病指数预测模型。根据促病指数计算原理,采用等差分布方法得出条锈病发生程度预测标准,并进行了历史资料检验及2006年发生程度预测。[结果]成功建立了对应于气象条件的小麦锈病发生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冬前及3月上旬预测结果相比实际值偏重,4月上旬及5月中旬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较为吻合。[结论]该研究结果将对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4.
生物炭对植烟土壤氮素形态迁移及微生物量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植烟土壤中施加生物炭,以及在不同氮素水平下验证生物炭对土壤氮素的淋洗及迁移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计5个处理,在磷肥和钾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除对照(CK)处理不施生物炭与氮肥外,其余4个处理都添加1 600 kg/hm2的生物炭,施氮量分别为(N0)0、(N1)37.5、(N2)52.5和(N3) 67.5 kg/hm2,对植烟土壤氮素在0~20、20 ~ 40和40 ~ 60 cm土层施加生物炭,研究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及其迁移规律,以及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施用生物炭降低了0~ 20 cm以下土壤氮素质量分数,提高了植烟土壤对氮素的固定能力.与CK相比,增施生物炭的N0在0~20 cm以下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分数降低率最高达到11.21%、49.07%、42.29%和31.35%.而施氮量对植烟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铵态氮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 ~ 20 em土层,且土壤氮素质量分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N3处理各氮素指标质量分数相对最高,其全氮、碱解氮和铵态氮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10 g/kg、261.86 mg/kg和49.80 mg/kg.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在0 ~ 20 cm土层,以N3处理最高,达264.90 mg/kg;但不同氮水平下,硝态氮质量分数在20 ~ 40 cm土层差异较其他土层更显著.施用氮肥对植烟土壤氮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烟草移栽后前30 d.增施生物炭可以提高烟草移栽后60 d时土壤微生物量氮;而施氮量对微生物量氮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烟草移栽30 d之后.施氮量对植烟土壤氮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 cm土层,且在烟草生育前期效果显著.生物炭可以明显抑制植烟土壤本身及低量氮肥施用下氮素淋失迁移,但在高量氮肥施用下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豫中烟区,以生物炭配施氮肥67.5 kg/hm2施肥措施,最利于植烟土壤氮素提高.  相似文献   
165.
为了探索不同氮水平下配施生物炭对烤烟生长、碳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氮肥施用量。采用大田试验,设计5个处理,在磷肥和钾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除对照不施生物炭与氮肥外,其余4个处理皆添加1 600 kg·hm-2的生物炭,施氮量分别为0、37.5、52.5、67.5 kg·hm-2,研究生物炭与氮肥交互对烤烟农艺性状、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烤后烟叶化学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氮肥水平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单施生物炭作用不明显。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烤烟碳氮关键酶活性,其中N3处理烟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为51.19 μg·g-1·h-1,N2的淀粉酶活性最大为19.98 mg·g-1·min-1,N1的转化酶活性最大为3.90 mg·g-1·h-1。与对照相比,生物炭与氮肥处理提高了烟叶氮、钾含量,而对烟叶磷含量无明显影响。同时,生物炭能够提高上部烟叶钾氯比以及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及糖碱比和钾氯比,其中N3施氮水平对烤烟化学成分的调控效果最优。生物炭与氮肥均可提高烤烟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且N0含量最高为616.29 μg·g-1。生物炭可以促进烤烟碳氮代谢作用,对烤烟化学品质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增施氮肥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调控主要表现在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上。综上所述,在豫中烟区生物炭配施氮肥67.5 kg·hm-2措施下烤烟品质最佳。本研究为豫中烟区土壤在生物炭改良的基础上筛选最佳氮肥施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6.
为探索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大田模拟试验,分析了秸秆、秸秆掺混牛粪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后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替代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秸秆替代40%化肥(S3)处理效果最好,提高14.25%。秸秆替代、秸秆牛粪共同替代处理在提高土壤中活性、低活性有机质含量方面效果较好。不同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总体上以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处理较高,其中高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以MS3(秸秆和牛粪共同替代40%化肥)处理最高,为175.7,中活性有机质以MS4(秸秆牛粪配施全量化肥)处理最高,为407.7,低活性有机质以MS2(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化肥)处理最高,为533.7。总之,不同有机物替代部分化肥能有效提升土壤总有机质、不同活性有机质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其中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40%化肥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7.
 为评估我国引进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 的质量,本研究通过比较滇中胭脂虫与秘鲁胭脂虫的堆密度、单重虫粒数、吸水率及体积膨胀率,并分析两地胭脂虫干虫体中四氯化碳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总蛋白质、胭脂红酸、不溶性糖类及灰分等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评估了我国滇中地区繁养的胭脂虫质量。结果显示,滇中胭脂虫与秘鲁胭脂虫相比,除堆密度含量差异较小外,其余物理参数和主要化学组分差异性均较大,但滇中地区繁养的胭脂虫作为生产加工胭脂红酸的原料,仍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8.
基于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运用SWOT分析模型,针对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产业发展建议,以推动我国羊肚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9.
中国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植物源杀虫剂是当前农药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中国2000年以来植物源杀虫剂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杀虫植物筛选、杀虫活性成分鉴定、杀虫物质的生物合成(组织培养、发状根培养和利用内生真菌)、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和应用技术等;并就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0.
构建适应兽医事业发展、符合我国实际的兽医法律体系框架,是当前兽医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论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兽医法律体系现状,借鉴参考国外兽医法律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提出我国兽医法律体系框架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体系模式、立法规划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完善我国兽医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法理支持,为提高我国依法治疫能力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