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1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确定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的条件,对脾淋巴细胞浓度和培养时间、丝裂原种类和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2×106 cells.mL-1的脾淋巴细胞用10μg·mL-1Con A(伴刀豆蛋白A)诱导培养120 h或用5μg.mL-1 PHA(植物血凝素)诱导培养144 h,能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研究表明,采用MTT法测定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方便可行,可为中华鳖脾淋巴细胞体外转化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经猪血管内皮细胞多次传代的CSFV E2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猪瘟病毒(CSFV)E2基因在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多次传代后的遗传变异情况,为CSFV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并培养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接种猪瘟病毒石门株脾毒后继续培养,染毒细胞经3次连续传代后全部死亡、脱落,收集每代细胞并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CSFVE2基因。将获得的目的基因克隆入T载体并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进行PCR和BamHⅠ、HindⅢ酶切鉴定,将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并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了E2基因,重组质粒PMD18-T-E2的PCR和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E2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成功。各代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CSFVE2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99.8%;各代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的CSFVE2基因与标准病毒石门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9%~99.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99.2%。【结论】猪瘟病毒石门株在猪血管内皮细胞上传代的过程中E2基因无明显的变异,能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3.
IBDV超强毒株、强毒株及疫苗株的快速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性,鉴别IBDV超强毒株、强毒株及疫苗株。【方法】根据IBDVVP2基因的共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分别以IBDV超强毒株GX8/99、陕西分离株、强毒株(XZ-1、ZZ-1、JL、GX-2、JS-2、SD-1、SD-3、HeN-4、ZJ-1、JX-2、JS-30)和疫苗株(B87、NF8)的VP2保守序列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VP2基因的共保守序列,并构建IBDV不同毒株的重组质粒。用AhaⅠ/StuⅠ和BamHⅠ/NspⅠ2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超强毒株、强毒株及疫苗株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扩增出了IBDVVP2基因中的共保守序列,其长度为802 bp。超强毒株能被AhaⅠ/StuⅠ切出327 bp的片段,而强毒株及疫苗株则能被BamHⅠ/NspⅠ切出270 bp的片段。【结论】此种RT-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鉴别方法能够很好的区分IBDV超强毒株与强毒株和疫苗株。  相似文献   
54.
【目的】构建猪瘟病毒囊膜蛋白(E2 prote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在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E2蛋白全长基因(E2qc)序列和去除跨膜基因(E2sh)序列,并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A)中,构建pSecTag-E2qc和pSecTag-E2sh表达载体,分别进行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用脂质体法将阳性克隆瞬时转染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对转染细胞进行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情况,同时对转染细胞及细胞上清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以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了E2蛋白基因全长序列1119bp和去除E2蛋白跨膜基因序列999bp的目的基因。构建的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法及测序鉴定均无误。转染后细胞的RT-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被成功转录。转染后细胞及细胞上清液的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被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猪瘟病毒E2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猪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后,分泌表达了猪瘟病毒E2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55.
【目的】构建整合素(Integrin)β1和β2亚基胞内区原核表达载体,高效表达整合素β1和β2亚基胞内区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细胞迁移和信号传导中的定位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cDNA中扩增出整合素β1和β2亚基胞内区基因片断,并将其克隆到pGEX-4T2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了GST-β1和GST-β2质粒,然后将GST-β1和GST-β2质粒分别转化E.coliBL21(DE3)表达菌,用IPTG诱导,成功表达了整合素β1和β2亚基胞内区蛋白,并利用Glutathione SepharoseTM4B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利用PCR扩增得到了整合素β1和β2亚基胞内区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了GST-β1和GST-β2质粒;对GST-β1和GST-β2诱导表达发现,这2种融合蛋白均为可溶性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通过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GST-β1和GST-β2融合蛋白。【结论】整合素β1和β2亚基胞内区基因可以高效表达,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6.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猪瘟病毒(CSFV)石门株囊膜蛋白E2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 中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E2,该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与pVSVg质粒经磷酸钙共转染法将其转入293GP细胞中包装逆转录病毒假病毒。用包装的假病毒感染SP2/0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后进行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结果表明CSFV E2基因在SP2/0细胞膜上成功表达。将表达E2蛋白的SP2/0细胞腹腔免疫BALB/c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成功诱导小鼠产生了抗E2蛋白的抗体。为下一步利用细胞免疫小鼠研制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7.
猪瘟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动物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猪瘟病毒(CSFV) C株E2囊膜蛋白全长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4.0的CMV启动子下游,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293T细胞,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293T细胞瞬时表达了E2囊膜蛋白。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肌肉注射BALB/c小鼠,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证明成功诱导小鼠产生了抗E2蛋白的抗体,为下一步利用DNA疫苗免疫小鼠研制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8.
妊娠期子宫中的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足够的营养和子宫中丰富的血液循环是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通过血管舒张和新的血管发育,子宫脉管系统发生改变以适应胎儿需求的增加。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多种因素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血管发生的调节。文章主要介绍了妊娠早期子宫和胎盘中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9.
‘云腿南瓜’属中国南瓜,瓜呈长颈圆筒形,近瓜蒂端平,瓜顶凸,无棱;嫩瓜皮色青绿,嫩瓜表面块状斑纹,斑纹浅绿;老瓜皮浅黄色,表皮有粉,瓜横切面圆形,纵径横径比2.8∶1;嫩瓜肉淡绿色,老瓜肉橙黄色;瓜肉厚约3.0 cm,几乎无腹心;定植后60 d左右开始采收嫩瓜,嫩瓜平均单瓜质量1.3 kg,667 m^2产量3 500 kg;老瓜平均单瓜质量2.3 kg,667 m^2产量2 850 kg,肉质厚,质地紧密细腻,口感清甜、糯。全生育期180 d左右,耐湿、耐热性较强,抗病性强。适应性强,适宜云南省海拔1 500~2 200 m、生长温度15~30℃区域种植。2019年10月经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专家认定。  相似文献   
60.
随着生殖内分泌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家畜的正常怀孕依赖于母体生殖激素水平的正常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作用,一旦这种正常水平和协调作用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不孕或流产。牛的屡配不孕远多于其他家畜,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且较深入。现有的研究结果提示,母牛发情周期中 LH 峰出现较迟,LH 峰值和峰值外的水平较低,就会造成黄体发育不良,进而导致孕酮分泌不足,最终因外周血中孕酮水平低下和与雌二醇的比例失调而引起屡配不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