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8篇
  40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385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调查犬膝关节前十字韧带疾病(CCLD)经囊外固定术(ECS)治疗后的长期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本试验采用回顾病历记录和电话回访动物主人进行调查的方法,对2015—202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诊断为CCLD并接受ECS治疗的犬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基本信息,通过跛行评分、动物主人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评估术后长期效果。结果显示,共收集145只CCLD患犬,有170个膝关节实施了ECS,CCLD最常见品种为贵宾犬和比熊犬,占总病例数的50.8%;平均发病年龄为7.8岁;术后1年跛行评分≤1分的占85.3%;动物主人满意度为90.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需要二次手术或药物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6%。结果表明,ECS对改善CCLD患犬跛行情况的长期效果良好,客户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122.
新型饲料添加剂--茶多酚抗氧化性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质,剖析了茶多酚的作用机理,阐述了茶多酚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茶多酚在食品和饲料工业及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3.
不同来源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和2015年,将试验池塘分隔成2000m2的单个池塘,分别养殖3种来源的三疣梭子蟹:自然海域捕获的越冬蟹经室内暂养(称越冬种群)、首次放流的Ⅱ期幼蟹(增殖种群)和自然海区第一批抱卵蟹繁殖的Ⅱ期幼蟹(自繁种群),研究了同生态条件下池塘养殖梭子蟹的存活和生长,为评估莱州湾海域三疣梭子蟹放流效果提供参考。2014年越冬、增殖和自繁3个种群幼蟹的放养时间依次间隔20d,以3个种群梭子蟹作为类轴,分别以全甲宽及体质量为x、y轴进行二维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步养殖10d、20d时,可以直观区分出3个种群梭子蟹;同步养殖30d,参照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只能区分自繁种群与越冬种群;同步养殖40d,自繁和增殖种群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逐步接近越冬种群,无法对3个种群进行有效区分。自繁种群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增殖种群(P0.01)。2015年,增殖和自繁两个种群同规格同步养殖15、30、45d和60d时,自繁种群平均全甲宽和平均体质量高于增殖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能以全甲宽和体质量指标鉴别种群,自繁种群的成活率亦极显著高于增殖种群(P0.01)。本研究结果为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4.
金属硫蛋白在仔猪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放射性12 5I标记金属硫蛋白 ( 12 5I MT) ,经口灌喂于断奶仔猪 ,研究MT在猪体内代谢动力学。本研究结果表明 :12 5I MT在灌喂后 9h血液中达最高值 ( 0 0 5 8mCi) ,而对照组12 5I1h达最高值 ( 0 0 98mCi)。12 5I MT组在灌喂后 7h开始能够从粪中检测到 ,以后粪中浓度逐渐升高 ,30h达最大值 ( 0 0 97mCi) ,排出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2 8~ 31h ,31h后粪中浓度快速下降 ,从粪中的排泄量占总灌喂量的 7 91 % ,极显著地高于12 5I组 (P <0 0 1 )。灌喂后 1h便可在尿中检测出 ,随后尿中浓度逐渐升高 ,在灌喂后 2 4h尿中浓度达最大值 ,此后迅速下降 ,尿中排出量占灌喂总量的 2 1 45 % ,显著地低于12 5I组 (O <0 0 5 )。12 5I MT在组织器官中放射性活度依次为 :小肠 >大肠 >胃 >皮 >肾 >肺 >肝 >心 >肌肉 >骨 ,组织器官中的存留量占灌喂总量的4 61 %。  相似文献   
125.
为了给小麦品种宛 1390 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种量条件下,宛 1390 的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以及干物质的生产、转运。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宛 1390 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显著影响;花后光合同化物生产是宛 1390 籽粒干物质的重要来源;宛 1390 花后光合同化物生产对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量和贡献率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播种量为 150kg/hm2 时,宛 1390 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 585.0 万穗 /hm2、35.5 粒、47.4g,产量三要素最协调,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6.
为减少高密度养殖下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疾病发生和养殖废水排放,研究比较了3种商品化有益微生物制剂(硝化细菌T1、光合细菌T2和EM复合菌T3)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有益微生物制剂在15d内均能使养殖水体的pH稳定在6.8以上,溶氧量(DO)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0.12%、26.95%和46.12%;化学耗氧量(COD)分别比对照组低1.02mg/L、1.13mg/L和1.53mg/L;3个处理组对氨氮(NH4+-N)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8.48%、45.23%和63.10%,亚硝态氮(NO2-N)平均值分别比对照组低0.16mg/L、0.19mg/L和0.27mg/L;菲牛蛭存活率均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种有益微生物制剂均有显著增加溶氧量、降低氨氮、亚硝态氮和化学耗氧量的效应,对菲牛蛭养殖水体均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其中以EM复合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7.
直播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种植方式,因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和显著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效益等优点,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本文详述了国内外直播稻发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生产上主要存在的湿润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三种种植方式。从产量、杂草防治和抗倒伏特性分析了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适宜品种培育、氮肥施用、抗倒伏、杂草防治、农机农艺配套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展望了直播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直播稻的高产抗倒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马齿苋作为蔬菜、传统中药和动物饲料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然而,马齿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一直比较滞后,缺乏组学数据是一个重要的障碍。本研究以栽培品种‘北农1号’(BN1)为实验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基因组调查测序等技术对马齿苋基因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细胞遗传学染色体计数表明马齿苋BN1的体细胞有52条染色体(2n=52)。流式细胞术分析估算BN1的基因组大小在1 089~1 445 Mb之间。运用第二代DNA测序技术和K-mer分析,估算马齿苋BN1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 295 Mb,基因组杂合率为0.103%,重复序列含量为59.27%。本研究进一步利用获得的DNA序列数据,从头组装了一个大小为963.2 Mb的马齿苋基因组,重叠群N50长度为20.1 kb。BUSCO分析表明基因组完整度为90.4%。本研究为马齿苋的基因组测序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9.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及其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模型比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和Logistic-GWR(逻辑斯蒂-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验证了Logistic-GTWR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适用性。2)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的不同影响因子系数时空分异格局各不相同,人口因子高值分布区围绕武汉市先收缩后扩散并逐渐稳定,最终形成绕武汉城市圈中部沿线周边环状分布格局;地均GDP因子高值分布区先向西部转移,后逐渐趋于均衡,最终形成绕武汉、麻城和崇阳县周边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武汉市极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3)人口和经济是20年间武汉城市圈城镇扩展的核心驱动因子,且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道、高速和省道影响力整体呈略微升高态势。4)武汉城市圈中部及东部城市多为人口、经济核心驱动型城市,高程影响在武汉市发展中逐渐凸显;西部城市主要受高程限制,并以交通及经济驱动为主,东西差异显著;但西部城市1995年以来人口和经济的作用强度逐步增加。人口因子作用强度在咸宁和黄冈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济因子作用强度在武汉、孝感、仙桃、天门、潜江和黄冈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30.
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29年)不同施肥与地膜覆盖处理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方法,研究了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棕壤各粒级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土壤地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选取的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高量氮肥(N4)、氮磷肥配施(N4P2)、单施高量有机肥(M4)、有机-氮肥配施(M2N2)、有机-氮磷肥配施(M4N2P1)以及所有相对应的覆膜处理。结果表明,连续29年的不同施肥和覆膜处理显著影响了土壤团聚体的含量、稳定性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不覆膜条件下,长期施肥处理使>2 mm团聚体的含量显著增加,而0.25~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下降,其中有机肥和氮磷肥处理变幅最大。有机肥的施入(M4、M2N2、M4N2P1)均显著增加了不覆膜土壤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且单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不覆膜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说明长期有机物料投入有利于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团聚体中的固持。覆膜条件下,各施肥处理也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但是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变小,说明相同施肥模式下覆膜与不覆膜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覆膜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只有高量有机肥(M4和M4N2P1)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说明在覆膜条件下,需要投入更多的有机物质才能维持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较高的有机碳含量。不同施肥和覆膜处理下,氮磷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但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显著降低或不显著。各处理土壤中水稳性大团聚体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施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促进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是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维持和提高棕壤地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