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桃树健康和枯死组织普遍带有链格孢,枯死组织带菌率更高。病菌侵染果实主要在盛花期至盛花后约40d这段时期,侵染高峰在花萎期(4月下旬)。空中孢子捕捉试验证明,当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5月中旬以后),雨后空中孢子迅速增长,此期空中孢子量与侵染高峰有密切关系。密植树、幼树发病较轻、树下部发病较轻,6月中旬以后套袋对黑斑病发病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2.
云南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一批分离自楚雄,大理,昆明,曲靖,宣威等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在利马豆-V8琼脂培养荐与A1交配型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47个功株中出现了10个A2交配型菌株。亲和性菌株交配时产生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有性结构。对卵孢子,穿雄生的藏卵器以及雄器的形态特征和大小进行了描述,这是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中存在A2交配型菌株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3.
24.
马铃薯晚疫苗菌对瑞毒霉抗性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5.
以河北省栽培的6个赤小豆品种为材料,采用吸水纸法和琼脂平板法分离种子内部寄藏真菌,记录菌株培养形状和显微结构。依照Ain-sworth分类系统初步鉴定出种内寄藏真菌4个属,包括5个种和1个未定名种。此外,对这些种传真菌的培养条件以及对种子储藏和萌发的危害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6.
27.
种传真菌可严重降低种子的食用和种用品质.本研究用吸水纸法和琼脂平板法对6个赤豆品种进行了种子内部带菌检验.依据Ainsworth分类系统鉴定出种内寄藏真菌9个属,包括10个种和1个未定名种.为进一步研究这些真菌与种子的相互作用,调查储藏期和生长期真菌病害,以及制定防治措施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8.
以实物标本研究为基础,结合文献考证,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种的划分特征进行了综合评述。确定了炭疽菌属划分种的原则:形态学是划分种的主要依据,纯培养特征和寄主范围是辅助特征,有性型──无性型联系是最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
应用浸泡法接种和越冬后薯片培养法测定了抗性菌株、敏感菌株和混合菌株在种薯上的越冬能力。结果表明,用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混合接种,病原菌存活率最高,其存活率为100%;抗性菌株接种的病原菌存活率居中,存活率为80.0%;敏感菌株接种的病原菌存活率最低,存活率为47%。从晚疫病菌混合菌株接种的种薯上,共分离得到39个分离物,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分离物的出现频率为97.4%,敏感分离物的出现频率为2.6%,这说明抗性菌株的越冬能力和竞争力明显高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30.
中国发生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thora infestans)A_2交配型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北京,内蒙古、山西和云南省等省区的10个菌株,在黑麦琼脂培养基和立马豆V—8琼脂培养基上进行交配型试验,发现其中3个菌株为A2交配型,7个菌株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菌株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对卵孢子、藏卵器和雄器的形态进行了描述。te,a*ffn.WhetherA,existsornotinChinahasneverbeenstudiedbefore.In1995webegantheillvestigationanddiscoveredA,inChina'Thepreliminaryresultsofthestudywerepresentasfollow.TheobjectivesofthisstudyistofindoutbysurveywhethertheA,matingtypeexistsinChina,andfurtherresearchontheimmigration,movement,reasonfordevelopmentandepidemiologyoftheA,wouldbecarriedoutlater.1Materialsandmethodsl'1COllectionofsa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