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以实物标本研究为基础,结合文献考证,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种的划分特征进行了综合评述。确定了炭疽菌属划分种的原则:形态学划盼中的主要依据,纯培养特征和寄主范围是辅助特征,有性型-无性型联系是最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
亚麻抗枯萎病性快速鉴定方法的研究陈书龙,刘信义,王金月,孙茜(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张志铭(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关键词亚麻;枯萎病;抗病性鉴定ResearchontheQuickIdentificatio...  相似文献   
33.
在湖北恩施从马铃薯上采集到一种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Mycovelosiela(Cer-cospora)concors(Casp.)Deighton,经文献检索该病害为湖北省内新记录。初步调查,马铃薯灰斑病(M.concors)在个别品种上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34.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细根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土柱取样法对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4种栎类群落细根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栎类群落细根生物量差异明显,锐齿栎林细根生物量最高(4.657 t·hm-2)、其次为短柄袍林(4.450t·hm-2)、栓皮栎林(4.421 t·hm-2)和茅栗林(4.351 t·hm-2).从不同土壤层次中细根所占的比例看,栎类群落细根总生物量的60%左右分布在0~10 cm土层,85%以上分布在0~20 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分析0~x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回归分析表明负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5.
我国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是以正常细胞质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种为主,和各地正在加速研究和发展雄性不育细胞质利用的实际情况,三年来我们用来自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的181个小斑病菌的标样,通过接种试验,从77个包括T、C、S型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和正常细胞质的自交系中,初步选出8个自交系建议作为我国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试用的鉴别寄主:T单412-2,TC103,CVa35,C二南二四,MS344,MS05,辽马43,二南二四,应用这套鉴别寄主,可以区分16个生理小种。目前用这套鉴别寄主测试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98个标样的结果,已出现12个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36.
河北鸭梨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鸭梨黑斑病菌株 ,在PCA平板上 ,菌落直径 69 2~ 73 5mm ,有明显浅灰与灰褐色交替的同心轮纹。分生孢子梗单生 ,浅褐色 ,有隔 2~ 7个 ,长 2 0 5~ 59 0 μm ,合轴延生或不延生。以孔生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孢子串生 ,孢子链多次分枝 ,孢子链 5~ 1 1个孢子。孢子倒棍棒形 ,长卵形 ,黄褐色至黑褐色 ,有横隔 3~ 6个 ,纵隔 0~ 3个 ,孢子尺度 1 2 5~ 42 0 μm× 5 5~ 1 3 0 (- 1 4 5) μm ,喙长 0~ 8 0 μm。根据病菌形态特征 ,黑斑病菌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 .)Keissl.  相似文献   
37.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瑞毒霉抗性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4年秋季,在河北、黑龙江、内蒙、甘肃部分马铃薯种植区采集晚疫病病叶或病薯,共分离到66个菌株。在室内用‘渭薯1号’进行活体测定,瑞毒霉设0.01,0.1,1,10,100,1000mol/L等6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结果表明:有33.3%的菌株对瑞毒霉表现高度抗性,43.9%的菌株表现为中度抗性。抗性的发生往往是伴随这个地区连续使用瑞毒霉后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38.
以干旱半干旱山区太行山荆条灌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龄级荆条根周土壤养分和细根特征,包括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及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等。结果发现,荆条根际土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高于非根际土;土壤养分含量和根周形态指标整体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的变化趋势。其中,在有机质含量方面,龄级4的荆条,土壤有机质在各土层显著高于其他龄级,同时在非根际土中,有机质含量的极值也均出现在龄级4荆条中;速效磷方面,养分含量随龄级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碱解氮方面,其总含量表现为随着龄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研究证实,根系形态指标的极值普遍出现在中间位龄级(3~4级)中。同时研究发现,随着龄级的升高,底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值越来越高,表明荆条细根生长与龄级呈正相关关系。综上,荆条灌木的生长能够有效参与土壤养分斑块化进程,研究结果将为当地干旱半干旱山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9.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对瑞毒霉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研究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瑞毒霉不同抗性菌株,结果表明抗性菌株在转移过程中,其对瑞毒霉的抗性程度不变,在叶片上接种,高抗菌株其病斑面积显著大于较敏感菌株,但它们在侵染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薯块在4℃,12℃,18℃,25℃贮存过程中,在低温条件下,不同敏感菌株在薯块上的存知力没有显著差异,随温度升高,敏感菌株相对抗性菌株有较强存活力,成为下一个季节主要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40.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的类型与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黑龙江省5个地区12个县市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鉴定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有14种类型,分别为0号、1号、2号、3号、4号、5号、7号、9号、11号、1 2号、2 3号、2 4号、3 4号、1 2 3 4号,其中分布最为普遍是0号、4号和11号生理小种。与60年代相比,新出现的有10个小种:3号、5号、7号、9号、11号、1 2号 2 3号、2 4号、3 4号和1 2 3 4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