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研究了中国马铃薯的主产省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本试验在白云豆培养基上测试了1995-198年采自河北、内蒙、云南、四川、重庆和北京的142个菌株的交配型。结果表明,其中28个菌析为A2交配型,占被测菌株的19.7%。同时发现不同省份A2交配型的发生频率明显不同,河北、山西和内蒙的A2交配型菌株的比例明显高于云南、四川和重庆,并发现2个自育菌株,占测试菌株的1.4%。  相似文献   
42.
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广义盘多毛孢属的分类历史,评述了以Guba及Steyaert为代表的两大分类体系。认为Guba建立在广义属概念上的分类体系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Steyaert虽然对旧的分类做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动,但不尽完善之处依然存在。通过综合有性──无性二态联系,分生孢子壁与隔膜用微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学等各方面的证据,支持将(PestalotiadeNot.s.1.)分裂为3个属的观点,即限制Pestalotia为仅包括模式种的单种属,而把原归该属的其他种分归于Pestalotiopsis与Truncatella。此外,对Monochaetia与Seiridium的分类问题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经鉴定,蜜桃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taalternata(Fr.)Keissl),主要危害果实,病班最早在果实第2次膨大期(7月中下旬)出现,以后继续发展。随着病斑的发展,症状表现为乳突状、黄尖、红尖(红斑)、褐腐和黑斑。  相似文献   
44.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常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晚疫病菌很难分离培养并得到纯菌株,本文根据作者8近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症状识别,马铃薯晚疫病标样的采集方法,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分离纯化方法,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形态鉴定,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评价方法等。  相似文献   
45.
<正>前言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的重要粮、菜作物。现在,中国已是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的第一大国,内蒙古自治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46.
田平芳  张志铭  谭天伟 《种子》2004,23(10):32-34
以河北省广泛栽培的6个赤豆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带菌分析.利用洗涤检验法和琼脂平板法获得种子表面带菌21个属,其中数量较大的是: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n)、茎点霉属(Phoma)和枝孢属(Cladosporium).利用吸水纸法分离出种内寄藏真菌22个种隶属于18个属,还有一个未定名种.其中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蜡叶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半裸大孢变种(Fusarium semitectum var.majus)和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分离频率最高.同时还确定了各种菌在种子内部的定殖部位.  相似文献   
47.
世界马铃薯晚疫病大会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卫  张志铭 《马铃薯杂志》1999,13(3):182-183
  相似文献   
48.
本试验以假孕大鼠卵巢组织匀浆作 LH/HCG受体建立了 bLH/HCG放射受体分析法(RRA)。bLH和HCG的剂量反应曲线平行,灵敏度分别为0.1ng/管和0.03ng/管。用本方法测定牛血浆LH水平时,不需要对血浆进行处理,供测血浆量可取10-40μl。方法的重复性较好,组内变异系数为8.89%,组间变异系数为14.69%;无LH牛血浆添加bLH和HCG的回收率分别为98.98±11.94%和102.8±5.81%。 研究了无LH牛血浆和BSA对标准曲线的影响。与前人对人血浆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牛血浆和人血浆对RRA的干扰特性不同,推论血浆RRA干扰因子存在着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49.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的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从病原菌生理小种、交配型、药剂防治效果及抗病筛选和育种等方面介绍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我国发现的病原菌类型以4号为主,占鉴定总菌株数的一半以上,伴随着品种含R基因的增多使晚疫病菌逐渐产生毒力基因是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1996年交配型A2的发现表明我国的马铃薯生产又受到了新的侵染和毒力强的菌株的威胁.瑞毒霉系列药剂应用的防治效果因菌株逐渐积累抗药性愈来愈让位于抗性育种的防治.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资源中选出了数个抗晚疫病和高产的品系,并且应用于生产,效益十分显著.近两年从CIP引进的具有水平抗性的群体B更是抗晚疾病育种的优秀材料,可望这些材料的优良性状能尽快应用于生产.文章的最后,就我国马铃薯晚疫病今后的研究方面,作者认为加强国际合作,统一协调的研究规划和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是抗性育种成功的关键。其它方面诸如预测预报系统的建立、病菌变异性的研究和卵孢子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则是有效控制晚疫病爆发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50.
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的重要粮、菜作物。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晚疫病的流行频率和流行程度逐渐加重,成为马铃薯生产的1个重要障碍。 中国南方雨量大,雨季长,晚疫病流行频率高而严重。北方年降雨总量较小,但是雨季集中在7、8月,正值马铃薯的结薯期,一旦流行,减产仍很严重。加之,北方的许多马铃薯产区是全国的种薯基地,晚疫病流行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由于种薯带菌率高,也成为用种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