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若干种化合物钝化交链孢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离并提纯了马铃薯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致病因子交链孢酸。在查明对番茄具有致病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多种化合物对交链孢酸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氨基酸对交链孢酸的植物毒性没有影响,而K_2HPO_4、KH_2PO_4、KMnO_4、FeSO_4、MnSO_4和柠檬酸铁等化合物均能减轻其植物毒性。这些化合物对A.solani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没有影响,却能特异性地钝化交链孢酸。这种钝化作用与浓度有关,浓度愈高,钝化作用愈强烈。各种钝化物对番茄早疫病在离体叶片及植株上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5.7%~75.1%和55.3%~65.8%。  相似文献   
62.
采用吸水纸法和琼脂平板法,从河北省6个赤豆品种中分离和鉴定出种内寄藏真菌6属,包括5个种和1个未定名种。对常见致病菌的侵入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3.
为了揭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强度测定的方法,对宝天曼锐齿栎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取样尺度下,种群反映出不同的聚集程度,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基本上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样方大小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发育阶段的锐齿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幼树和中径树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同,幼树的聚集程度比中径树的高,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类型;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聚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4.
对郑州地区长期不同施肥结构下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构成和杂草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玉米和小麦-大豆2种轮作方式中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影响了土壤的营养成分,以及不同杂草对养分的吸收积累能力不同所致。另外,像猪殃殃、荠菜等杂草表现出了对土壤特定养分的一定依赖性。  相似文献   
65.
玉米黄斑病在河北的发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黄早4是玉米制种利用最广的骨干自交系。80年代以来,黄早4上普遍发生一种危害较大的新病害,群众称为黄斑病。  相似文献   
66.
根据讯问调查,1963年滦县、定县、正定.邢台花生缺株率30—50%,早几年出苗更差些。花生种子发芽率低是缺苗的主要原因,1963年几个调查地点的花生种子发芽率在60—80%之间,差的50%以下,好的90%以上。但是,仍有20—50%具有发芽力的种子未能出土,所以播种后烂种也是缺苗的重要原因。根据试验,初步确定播种后烂种的病原菌有根霉(Rhiz-opus spp.),黑(麦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镰刀菌(Fusarium spp.)。花生种子发芽率低,因而生活力也低,是播种后烂种的基础,早播和播种后遇阴天多雨均加重烂种。适时收获、充分干燥、合理贮藏,建立种子基本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活力,是防治烂种的根本措施。用0.2%的赛力散拌种出苗率增加25.0%,(发芽率77%的种子),在早播和遇到不良气候条件时,效果可能更显著,是目前迅速提高出苗率简而易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67.
牛促黄体素(bLH)同源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实验用兔抗牛LH血清、~(125)I-标记的牛LH建立牛LH的放射免疫分析法。本方法灵敏度为0.12ng USDA-bLH-B-5/ml,与NIH-bTSH-S_(10),USDA-bFSH-BP_3和oPRL的交叉反应分别小于1.0%,0.1%和0。牛血浆添加USDA-bLH-B-5的回收率为100.8±4.7%,标准曲线的范围为0.019-1.25ng USDA-bLH-B-5。组内变异系数为3.4%(n=20)、组间变异系数为5.2%(n=7)。垂体兴奋试验表明本方法能灵敏、特异地测定出牛血液中LH的变化。  相似文献   
68.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杀菌剂 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致病疫霉(Phytohthora infestans)对内吸性杀菌剂甲霜灵、霜脲氰和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抗性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用于防治晚疫病的药剂种类并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对于致病 霉抗性遗传研究和抗性治理及药剂防治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确定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优势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及其种间竞争关系,对于二者合理间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白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更新和稳定。【方法】调查研究区内锐齿槲栎-华山松混交林,将锐齿槲栎和华山松分为3个径级,分别归属为大树、中树、小树三个成长阶段,分别采用成对相关的g(r)函数和双变量g12(r)函数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完全随机模型下,锐齿槲栎和华山松主要呈聚集分布并向随机分布过渡;在异质泊松模型下锐齿槲栎小树、华山松小树和中树呈聚集分布并逐渐向均匀分布过渡;锐齿槲栎中树和大树呈随机分布并逐渐过渡为均匀分布;华山松大树呈聚集分布并逐渐过渡为随机分布;在种内不同径级空间关联上,负相关主要集中在小树分别与中树、大树之间,中树和大树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在种间关联上,锐齿槲栎和华山松一直处于负相关关系。【结论】锐齿槲栎和华山松空间分布格局受密度制约,竞争关系在种内和种间均有体现。未来此区域的群落结构和种群空间格局将会向以锐齿槲栎为优势种、华山松优势不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