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83篇
  18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1.
菜园土壤氮磷钾硫养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对哈尔滨市7 个重点蔬菜产区共 59 个耕层土样进行分析有机质, 全氮、磷、钾、速效氮、磷、钾和有效硫的含量。结果表明: 菜园土壤有机质, 全氮、磷, 速效氮、磷和硫的含量高于相邻粮田。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与相邻粮田相比, 增加的幅度很小, 并有一半反而下降。粮田土壤的有效硫指数 ( S A I) 大部分属于低级。菜田土壤的 S A I大部分属于中级。  相似文献   
12.
以氮肥、磷肥、补水量为试验因子,以玉米产量为指标,利用MINITAB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水肥相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影响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利用模型的等值线图对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以玉米产量为响应值优化得出玉米生产潜力田间试验值的条件:氮肥为241.1 kg/hm2,磷肥为173.1 kg/hm2,补水量为108.3 m3/hm2,玉米田区生产潜力试验值为12 224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寒地黑土直播稻在不同灌水方式和施氮水平下功能叶片光响应特征,以测坑试验水直播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面试验方法,设灌水方式和施氮量2个因素,针对水稻分蘖期和抽穗开花期开展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直播水稻叶片光响应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直播稻功能叶片的光响应曲线上升,光强高于600μmol/(m~2·s)时,不同施氮量处理的光响应曲线间距变大。运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建立水稻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拟合,得出不同水氮处理下直播水稻叶片的光响应特征参数,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α和光饱和点LSP上升,光补偿点LCP下降;而同施氮量条件下,控制灌溉处理的Pnmax、α和LSP高于淹灌处理,LCP低于淹灌处理。因此,在0~135kg/hm~2的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和控制灌溉有助于提升直播稻功能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提高其对光能的利用率和对强光及弱光的适应能力,有效改善叶片光响应特征,提高水稻产量,所以在进行直播水稻栽培研究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水肥条件对其光响应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寒区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设置保水剂(S)、秸秆(G)、地膜(M)保墒处理和无保墒(K)处理及W1、W2、W3、W4调亏处理和W5充分水分处理,进行测筒试验,研究了不同保墒措施和调亏灌溉条件下玉米生长生理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亏缺程度的响应。【结果】试验处理中,M-W4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分别为17 555.02 kg/hm2和3.77 kg/m3。与对照(K-W5处理)相比,S-调亏处理耗水量减少了12.86%~26.17%,产量亦减少了3.55%~19.42%,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71%~18.24%;G-调亏处理耗水量减少了13.54%~20.98%,而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或有增减,G-W1、G-W2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减少了18.40%和0.22%、14.38%和0.84%,G-W3、G-W4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2.33%和25.74%、2.31%和29.65%;M-调亏处理耗水量减少了17.45%~27.82%,M-W1、M-W2、M-W3产量分别减少了0.36%、9.38%、3.39%,M-W4处理产量增加了3.17%,而调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36%~38.47%。【结论】保墒调亏优化处理确能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和叶片荧光参数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间歇灌溉配施不同施氮量对寒区黑土水稻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利用LI-6400XT型光合仪测定不同施氮量(0、60、85、110、135、160 kg/hm~2)下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通过对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权重进行分析,发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较其他荧光参数指标更为重要。不同生育期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均可用Gaussian函数进行描述,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0.78、0.58。基于加速遗传算法优化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6个施氮肥处理分析比较后,发现施氮量为110 kg/hm~2的处理光合能力最佳;且当施氮量为110 kg/hm~2时,产量最高。【结论】当施氮量为110 kg/hm~2时,通过模型及产量评价为最佳施氮肥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以东北地区春玉米为试验对象,利用称重式蒸渗仪,采取相同的灌溉制度,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玉米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的耗水规律并比较玉米生理指标的不同。结果表明,生育进程上,草甸土玉米生育期最短;生理生育指标上,草甸土株高最小但其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及根系活力却最旺盛;耗水规律上,不同土质基本一致,黑土耗水量最大;产量上,黑土最大,草甸土最小。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水分生产函数建模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对玉米不同灌水处理下的耗水量和产量的试验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Jensen模型、Minhas模型,Blank模型、Stewart模型和Singh模型,对上述5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求解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确定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的玉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和Stewart模型,可为该地区...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大豆水分生产函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实验,应用大豆不同灌水处理下的耗水量和产量的试验资料,用Jensen模型、Minhas模型、Blank模型、Singh模型、Stewart模型分别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大豆的水分生产函数进行了拟合,对模型求解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检验。用生长曲线来拟合水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计算了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结果表明:加法模型Stewart、乘法模型Jensen优于其它分段计算模型;水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拟合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树脂在部分蔬菜上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高分子树脂,可使供试盆栽菜豆增产4.75%-8.94%,盆栽尖椒增产3.53%-8.82%,树脂施用量以2分盆3-7d,667m^2施用1000-1500g高分子树脂,可使马铃薯增产11.2%-13.2%,并延迟菜豆萎蔫2-6d,改善尖椒和马铃薯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