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8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222.
用同一鸭胚增殖鸡新城疫 D1 0 ( ND- D1 0 )和减蛋综合征 GC2 ( EDS76- GC2 )两株病毒制成的异源二联灭活苗 ,与常规生产的新减二联灭活苗 ,分别免疫 4月龄蛋鸡 ,均在免疫后第 4周 ,产生的 ND和 EDS76HI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前者产生的 HI抗体价分别为 1 0 .6log2和 9.4log2 ,后者为 1 0 .l log2和 8.7log2。免疫后第 52周 ,二者产生的 ND和 EDS76HI抗体价均维持在 7log2和 5log2以上  相似文献   
223.
水稻不同生育期施用生石灰对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深入探究镉污染稻田土壤施用生石灰降低稻米镉含量的过程机理,采用盆栽试验,分别在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进行生石灰施加处理,水稻成熟后采集植株样品和土壤样品进行相关指标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施加生石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及根系镉含量,同时显著降低糙米镉含量(P0.05)。分蘖期施加生石灰对糙米镉含量的降低程度最大,其含量比空白对照下降55.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分蘖期施加生石灰后发现,水稻茎秆中的钙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其茎秆中的镉含量反而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多变量主成分分析显示,茎秆钙含量与镉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认为,在水稻分蘖期施用生石灰不仅可以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减少根系对镉的吸收积累,还可以提高水稻茎秆中的钙含量,进而抑制镉由根系向茎秆的转移,表明这两个过程的叠加效应可能是水稻分蘖期施用生石灰降低糙米镉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24.
225.
我国养鹿业的现状前景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国内外养鹿业现状及阻碍我国养鹿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发展我国养鹿业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26.
家猫是鼠害重要的天敌,但近年来在有些地区猫病连年暴发流行,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了养猫难、鼠害重的状况。1983年开始,我们对安徽阜阳地区的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和病理学检查,对自然病例又进行了动物复归发病试验和病毒分离,继而又对河南一地区猫场暴发的疫病进行了调查了解,证明是一种猫的瘟热病。现将初期试验研究情况简报  相似文献   
227.
<正> 1989年9月上旬,江苏省一大型貂场发生一种以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截止10月中旬死亡达4500只,造成毁灭性打击。10月12日,江苏省有关部门组成专家组(省农业厅、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学院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赶赴现场进行调查、会诊和抢救,诊断为水貂传染性肠炎,可能伴发慢性饲料中毒。作者鉴于这次疾病的发生,暴露出一些在貂病防制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值得水貂饲养者借鉴,故将其前因后果作一介绍。至于有关深入的实验研究,将由各参加者陆续报道。  相似文献   
228.
近年来,由于国际裘皮市场疲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水貂饲养业步入低谷,处境艰难。与此同时,麝鼠等饲养成本较低的小型毛皮动物饲养发展迅速,随之又带来了疾病的广泛传播,饲养者纷纷要求协助解决。据此,本刊再次请南京农业大学张振兴教授撰文公开解答。  相似文献   
229.
近几年来,在我国由于水貂等食肉类毛皮动物几经大起大落后已呈滞稳状态.随之,海狸鼠等食草类选毛皮兽饲养热又被炒起,同样也带来了疾病泛滥,一哄而上等弊病,纷纷要求编辑部提供确切的咨询.为此,我们再次请南京农业大学张振兴教授撰文公开解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30.
<正> 十二、北方地区的貉群中曾发生过钩端螺旋体病,怎样防制? 答: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群不同血清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短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水肿、流产和出血性素质。 经济动物中鹿、貂、狐、犬、猫等均有发生,在我国的黑龙江地区的貉群也有流行。 病原: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纤细的、两端弯曲成钩状的微生物,能运动,用姬姆萨染为淡紫红色,用镀银法染成棕黑色。虽然钩端螺旋体在生长时营养要求不高,但在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