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日粮核黄素水平对热应激条件下肉仔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采用360只21日龄Arbor Acres商品代肉仔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期为5周,研究日粮核黄素水平对热应激条件下肉仔鸡免疫机能的影响。日粮中添加的核黄素水平分别为0、1.6、5.2、12.4、23和48mg/kg。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添加不同水平的核黄素均可以显著降低肉仔鸡的死亡率(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核黄素对热应激条件下42日龄、56日龄肉仔鸡的胸腺、脾脏、法氏囊相对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核黄素显著提高了热应激条件下42日龄肉仔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随着日龄的增长,添加5.2、12.4、23和48mg/kg水平的核黄素可以显著提高肉仔鸡56日龄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P<0.05)。由此得出:添加2倍于NRC水平的核黄素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肉仔鸡的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降低肉仔鸡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2.
日粮核黄素水平对热应激条件下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试验采用360只21日龄ArborAcres商品代肉仔鸡 ,随机分成6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只鸡 ,公母各半。试验期为5周。研究日粮核黄素水平对热应激条件下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日粮中添加的核黄素水平分别为0、1.6、5.2、12.4、23、48mg/kg。试验结果表明 ,高温条件下核黄素添加水平对21~42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无显著影响 (P>0.05)。添加12.4及23mg/kg 核黄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了43~56日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 ,分别增高30.66 %和35.70 % (P<0.05) ,但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核黄素可以显著降低肉鸡的死亡率 (P<0.05) ,显著降低热应激条件下生长中期肉鸡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 (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 ,在试验中期 (4~6周 ) ,添加不同水平的核黄素日粮可以降低肉鸡14:00的呼吸率 ;在试验后期 (6~8周 ) ,添加12.4mg/kg 水平的核黄素日粮可以降低肉鸡9:00的呼吸率。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 ,将日粮核黄素水平提高到48mg/kg有降低肉鸡生长后期肛温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43.
微量元素硒缺乏会引起家畜疾病的发生,因此多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寻求补充硒的方式和方法。迄今为止,反刍家畜中补硒的方法计有口服灌药、硒砖、硒盐、可控释放装置法;肌肉、静脉和皮下注射法等数种。近年来作者研制出长效硒皮下注射剂中制Ⅰ、Ⅱ型並对此与英制皮下注射剂(EYC—型)进行对比研究,选择40只科尔沁细毛育成羊,分为四组:Ⅰ、Ⅱ、Ⅲ组分别补给英(国)制剂和中制剂Ⅰ型和Ⅱ型,Ⅳ组作对照。  相似文献   
44.
抗生素对仔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新霉素对断奶仔猪早期具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可提高增重18%左右,对饲料转化效率没有显著影响。随仔猪长大,新霉素在饲料中的添加140ppm以下时,对小肠上皮组织、肝组织和肾组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温度、湿度环境下肉鸡体表温度的变化,构建不同日龄肉鸡温湿指数(THI)模型。【方法】分别在28、35、42和49日龄时,选择30只AA肉公鸡,饲养于2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舱内相对温度分别设定为50%和80%,舱内温度均由18℃开始,每0.5h升高1℃,至33℃并维持0.5h。一共设定2个湿度和16个温度梯度。利用微型温度记录仪连续监测肉鸡体表温度、体核温度和环境温度,每2 min记录1次,同时每10 min检测一次环境湿度。【结果】在24—33℃的范围内,肉鸡体表温度随环境温度升高而线性升高,且受到环境湿度的影响,因此选择环境温度≥24℃后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计算THI与肉鸡体表温度最大相关时干球和湿球温度的权重值,得到不同日龄肉鸡的THI模型,分别为THI28日龄=0.82×T干球+0.18×T湿球;THI35日龄=0.69×T干球+0.31×T湿球;THI42日龄=0.67×T干球+0.33×T湿球;THI49日龄=0.61×T干球+0.39×T湿球。根据干湿球温度的权重值计算出的THI与体表温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经2个独立试验验证,THI计算值与体表温度仍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4以上,且THI模型预测的体表温度与实际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得出的THI模型与体表温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适用24—33℃范围内温热环境的评价;不同日龄肉鸡THI模型存在差异,随肉鸡日龄增加,湿球温度的权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6.
旨在研究吡啶甲酸铬(CrPic)对热应激条件下肉鸡淋巴细胞钙离子浓度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日龄AA肉公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Ⅰ~Ⅴ),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在15日龄时,试验Ⅰ~Ⅳ组肉鸡分别饲喂含0、400、800、1 200 μg· kg1 Cr的日粮2周后,再进行日循环高温(27℃-35℃-27℃)处理2周,试验Ⅴ组肉鸡则维持恒温22℃作为适温对照组.结果显示,日粮补铬(800~1 200 μg· kg-1)可显著降低热应激肉鸡血浆中的胰岛素水平,抑制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IL-2浓度升高,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表明高温条件下,日粮添加CrPic可缓解热应激对肉鸡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7.
试验旨在研究肌肉注射不同浓度葡甘露聚糖硫酸酯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的保护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270只1日龄AA公雏鸡随即分为5组,Ⅰ、Ⅱ、Ⅲ、Ⅳ组每组55只,Ⅴ组50只。饲养至18日龄时,前3组分别注射1、2和4 mg/mL浓度的葡甘露聚糖硫酸酯,每只注射1 mL,连续注射3 d,Ⅳ、Ⅴ组分别作为病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1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感染相同剂量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试验期3周。结果表明,注射高浓度葡甘露聚糖硫酸酯能够明显降低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攻毒后1周,与病毒对照组相比,中、高浓度都能够明显促进淋巴细胞增殖(P<0.05);在攻毒后2周,高浓度组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其余时期各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都能够提高抗体水平,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周龄蛋鸡卵巢机能及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规律。选择17周龄京红蛋鸡48只、78周龄京红蛋鸡24只,2只1笼为1个重复,分别饲养至36、48、97周龄采样。结果发现,随着周龄增大,蛋鸡卵巢机能衰退,表现为卵巢内等级卵泡、小黄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数量显著减少(P<0.05),小黄卵泡、大白卵泡和次级卵泡闭锁率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黄体生成素和孕酮的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周龄增大,蛋鸡机体氧化损伤加剧,表现为肝脏、卵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蛋鸡卵巢机能衰退可能与体内(肝脏、卵巢和血清)氧化损伤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持续高温对育肥猪脂肪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影响的机制。【方法】选用16头(79.6±1.2)kg的健康杜长大阉公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饲养于(30±0.5)℃(高温组)和(22±0.5)℃(常温组)的环控舱内,单笼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环控舱内温度在21 d试验期内保持不变,湿度控制在(55±5)%, 每天光照14 h,舱内持续均匀通风。试验期满屠宰,宰前12 h禁食,自由饮水。【结果】和常温组相比,高温组育肥猪胴体重和皮下脂肪厚有所降低,但并不显著(P>0.10);与常温组相比,高温组育肥猪背部皮下脂肪占胴体的比例无显著变化(P>0.10),肾周脂肪占胴体的比例有提高趋势(+22.06%;P=0.07),背最长肌(LM)脂质含量有降低趋势(-22.39%;P=0.08),表明持续高温对猪不同部位脂肪沉积的影响存在差异。持续高温显著降低育肥猪背部皮下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苹果酸酶(ME)活性(P<0.05)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P<0.05),显著降低LM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P<0.01)和FAS(P<0.05)的含量,显著降低肝脏中FAS活性(P<0.01),FAS、ME和ACC为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上述结果表明,持续高温抑制育肥猪不同组织脂肪酸的从头合成。持续高温对三个不同部位脂肪中激素敏感脂酶(HSL)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持续高温对育肥猪皮下脂肪中脂蛋白酯酶(LPL)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显著升高肾周脂肪中LPL含量(P=0.05),显著降低LM中LPL含量(P=0.05),持续高温对上述三个部位脂肪组织中LPL含量的影响规律与这3个部位脂肪沉积的影响规律相一致,表明持续高温可能通过调控LPL的含量,影响育肥猪不同部位脂肪的沉积。持续高温降低LM前部(P<0.05)和后部(P<0.01)的L(+)-β-羟脂酰CoA脱氢酶(HAD)的活性,HAD是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上述结果表明,持续高温抑制育肥猪骨骼肌中脂肪酸的氧化供能。持续高温极显著升高LM中cAMP含量(P<0.01),对肾周脂肪和背部皮下脂肪中cAMP含量无显著影响(P>0.10)。持续高温显著升高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浓度(P<0.05),有升高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的趋势(P=0.07),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结论】持续高温对育肥猪不同部位脂肪沉积的影响存在差异。环境高温可能通过影响LPL的含量,调控脂肪酸的摄入,影响育肥猪不同部位脂肪的沉积。环境高温抑制皮下脂肪、肾周脂肪、LM和肝脏组织中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但同时也抑制骨骼肌组织中脂肪酸的β-氧化,这可能导致血浆中NEFA浓度升高,并在肝脏重新酯化、组装为VLDL,被脂肪组织重新摄入,但血浆中NEFA和VLDL升高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通过非线性分段回归模型,分析随环境温度逐渐升高,肉鸡体表、体核温度和呼吸频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即拐点温度(IPT),估测肉鸡热中性区、热舒适区的上限温度。方法 试验选择21日龄AA肉鸡10只,饲养于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舱内温度由18℃开始,每0.5 h升高1℃,至33℃维持0.5 h后,逐渐降至20℃,循环3 d。利用微型温度记录仪连续监测肉鸡体表和体核温度(每10min记录1次)。结果 经非线性分段回归分析,3次(天)估测出的肉鸡体表温度的拐点温度(IPTST)分别为21.18、21.09、21.13℃,平均21.13℃。肉鸡IPTST个体之间的变异较大,3次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31、6.15、5.64;而同一只肉鸡3次估测的IPTST差别较小,10只鸡的变异系数平均为0.52,表明这种估测IPTST的方法重复性较好。肉鸡体核温度的拐点温度(IPTCT)3次测定的结果分别为27.80、27.98、27.67℃,平均27.82℃。个体之间IPTCT的变异系数为2.82、2.75、2.78,而同只肉鸡3次估测的IPTCT变异较小,平均变异系数为0.90,表明这种估测IPTCT的方法重复性较好。肉鸡呼吸频率的拐点温度(IPTRR)3次测定的结果分别为28.42、29.52、29.25℃,平均29.06℃。由于肉鸡在高温环境下喘息并非持续发生,本试验呼吸频率的测定时间过短(每个温度下每只鸡测定了1 min),造成部分肉鸡测定的呼吸频率过低,导致估测的IPTRR偏高。结论 根据热中性区的定义,3—4周龄肉鸡热舒适区上限温度即为IPTST(21.13℃),而热中性区上限温度应低于IPTCT(27.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