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为3,5,7,3,4,5,-六羟基2,3双氢黄酮,属于黄酮醇类化合物.其由显齿蛇葡萄幼嫩茎叶中提取纯化而得,研究发现,二氢杨梅素在人和试验动物体内具有抗菌、抗氧化、保肝护肝[1-2]等多种活性作用.近年来,进一步研究发现,DMY还可增强机体免疫机能[3-5].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是机体防止感染的第一防线.  相似文献   
82.
金属离子对细胞内金属硫蛋白基因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硫蛋白是可以被金属诱导和调节细胞内金属离子平衡的一类细胞内小分子蛋白质。作者主要阐述了金属硫蛋白调节细胞内金属离子平衡的机理和金属诱导硫蛋白合成的基因调控,并简要介绍了其他因素对金属硫蛋白的诱导,从而探讨不同因素对金属硫蛋白生物合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8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相对湿度(RH)对间歇性26℃环境下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29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18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个组(RH分别为30%、60%和85%),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5只)。从29日龄开始,每天10:00—16:00(6 h)温度维持26℃,RH分别为30%、60%和85%,剩余时间温度为21℃,RH为60%。试验共14 d。采用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结合特异性和共性条带割胶回收DNA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RH在间歇性26℃偏热处理第7天和第14天时对盲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第7天,30%RH组肉鸡盲肠DGGE条带数(菌群丰富程度)高于60%RH组,而85%RH组低于60%RH组;试验第14天,30%、85%RH组肉鸡盲肠DGGE条带数均高于60%RH组。2)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第7天,85%RH对盲肠菌群影响明显;试验第14天,30%RH对盲肠菌群影响明显。但随着处理时间推移,30%RH对肉鸡盲肠菌群影响越大。3)间歇性26℃环境下不同RH组肉鸡盲肠内共性菌群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试验第7天,30%、85%RH组肉鸡盲肠中特异性菌群是Stomatobaculum longum。结果提示:间歇性26℃环境下,低湿(30%RH)和高湿(85%RH)影响肉鸡盲肠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且不同处理时间RH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4.
相对湿度和间歇性偏热处理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对湿度(RH)和间歇性偏热处理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个偏热水平(26和31℃)和3个RH水平(30%、60%和85%)的2×3因子设计,选取体重相近的22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36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6个组(Ⅰ、Ⅱ、Ⅲ、Ⅳ、Ⅴ和Ⅵ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温度21℃,RH60%。正试期14 d,从29日龄开始,每天10:00—16:00(6 h)将环境控制舱内Ⅰ、Ⅱ和Ⅲ组的温度调至26℃,RH分别调至30%、60%和85%;Ⅳ、Ⅴ和Ⅵ组的温度调至31℃,RH分别调至30%、60%和85%,其余时间环境控制舱内温度与RH均与预试期相同。结果表明:1)Ⅰ和Ⅴ组肉仔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Ⅱ和Ⅵ组(P0.05);RH为30%和60%时肉仔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RH为85%时(P0.05)。2)试验第7天,Ⅱ组肉仔鸡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Ⅳ和Ⅵ组(P0.05);26℃时肉仔鸡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31℃时(P0.05)。3)试验第1天,Ⅱ组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Ⅲ、Ⅳ和Ⅴ组(P0.05);RH为60%时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RH为30%和85%时(P0.05)。试验第7天,Ⅱ组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Ⅰ、Ⅴ和Ⅵ组(P0.05)。试验第1和14天,26℃时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31℃时(P0.05)。4)试验第1和14天,Ⅵ组肉仔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Ⅴ组(P0.05);31℃时肉仔鸡血清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高于26℃时(P0.05)。试验第1、7和14天,Ⅲ、Ⅳ、Ⅴ和Ⅵ组肉仔鸡的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RH为85%时肉仔鸡的血清IL-6含量均显著高于RH为30%和60%时(P0.05)。总之,RH和间歇性偏热处理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肉仔鸡的免疫功能,其中较高偏热和较高湿度(31℃+85%RH)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5.
本试验旨在模拟夏季蛋鸡舍内的循环高温,研究不同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品质及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28周龄高产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21℃适温组(自由采食)、27~30℃循环高温组(自由采食)、29~35℃循环高温组(自由采食)和21℃采食配对组(按前1 d 29~35℃循环高温组的采食量饲喂),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养于4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21℃适温组相比,27~30℃循环高温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蛋壳强度显著降低(P0.05),蛋鸡钙、磷的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钙、磷的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除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外,鸡蛋品质其他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而29~35℃循环高温组除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外,产蛋率同样显著降低(P0.05),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破蛋率显著升高(P0.05),蛋鸡钙、磷的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钙、磷吸收量同样显著降低(P0.05),鸡蛋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均显著降低(P0.05)。与21℃采食配对组相比,29~35℃循环高温组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料蛋比显著提高(P0.05),蛋壳强度显著降低(P0.05),钙、磷的代谢率和吸收量差异不显著(P0.05),鸡蛋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夏季鸡舍内温度在27~30℃波动即可显著降低蛋鸡的体增重、平均蛋重和蛋壳品质;而29~35℃不仅显著降低蛋鸡的体增重、产蛋率、平均蛋重以及蛋壳品质,还显著影响鸡蛋的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高温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的影响可能与降低采食量有关;高温可能直接影响蛋壳的形成,也可能由于降低钙、磷吸收量影响蛋壳品质。  相似文献   
86.
选用30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吡啶羧酸铬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日粮添加的吡啶羧酸铬水平分别为0、200、400和600μg/kg。试验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0~8周日粮添加600μg/kg的吡啶羧酸铬时肉鸡生长速度最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吡啶羧酸铬200~600μg/kg,对3周龄肉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的发育没有显著影响,对肉鸡血清抗体滴度没有显著影响。吡啶羧酸铬可以降低肉鸡腹脂和肝脂率,对改善胴体品质有益。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对日增温环境中肉仔鸡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2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公鸡180只转入人工气候试验舱,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适应期7 d,温度20℃,RH为60%。肉鸡29日龄时,试验RH分别调整到35%、60%和85%,至试验结束。环控舱内温度每天升高2℃,试验期共9 d。肉鸡37日龄时,环控舱舱内温度升高至38℃,试验期间肉鸡自由采食饮水,试验全程不抓鸡,选择非接触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尽量避免肉鸡产生应激。结果表明:肉鸡体核温度(CT)、耳叶温度(ET)、小腿温度(LT)、呼吸频率(RR)、采食量(FI)和饮水量(DW)均存在拐点温度(IPt)。首先变化的是LT,其产生变化的环境温度范围是24.6~25.1℃,之后是ET和CT,发生变化的环境温度范围分别是25.0~25.1℃和25.5~26.4℃。RR存在2个IPt(IPt1和IPt2),温度范围分别是25.5~27.2℃和32.5~33.3℃。环境温度大于IPt1值时,RR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环境温度大于IPt2值,RR随温度升高而下降。FI、DW发生变化的环境温度范围分别为27.1~29.3℃和29.2~29.5℃,环境温度大于IPt值后,FI和DW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湿组FI的IPt值显著高于低湿组和中湿组(P0.05),高湿组死亡率(MR)的IPt2值显著小于低湿组和中湿组(P0.05),高湿组CT、ET、LT、RR、FI和DW的IPt值小于中湿组和低湿组,RH对ET、LT、RR和DW模型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环境温度对肉仔鸡生理指标影响较大,RH影响较小。FI下降和CT升高的IPt值可被认为是上限临界温度,4~5周龄肉仔公鸡CT上限临界温度为25.5~26.4℃;RR开始升高和FI开始下降的上限临界温度分别为25.5~27.2℃和27.1~29.2℃;死亡的上限临界温度在为32.7~33.5℃。肉仔鸡死亡时CT高出常数值4.6~5.1℃。4~5周龄肉仔公鸡不同生理指标有着不同的上限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88.
相对湿度对家禽水蒸发散热和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对湿度(RH)作为温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温度和风速等共同影响家禽的热平衡状态。当RH适宜时,蒸发散热(EHL)达到最大;高温环境下,高湿会阻碍家禽的EHL,从而造成体温上升、呼吸加快、食欲下降,严重时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热虚脱和呼吸性碱中毒。本文主要综述水蒸发散热(EWL)在家禽热平衡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及RH对家禽EWL的影响,并结合由此而引发的对家禽健康的影响,探讨RH在家禽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热应激影响家畜繁殖机能的机理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繁殖机能,给动物生产带来危害,严重损害畜牧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作者综述了热应激对母畜、公畜繁殖机能的影响、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其调控措施。为畜牧生产者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热应激对家畜繁殖机能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二氢杨梅素对肉鸡免疫机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资料表明,二氢杨梅素(DMY)对人和小鼠等哺乳动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菌杀菌、止咳消炎、解酒保肝、消除体内毒副作用、抗肿瘤等功效。同时,DMY能显著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溶血素含量,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小鼠的抗炎,镇痛能力。但D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